摩托车发动机加强型气缸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18711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0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加强型气缸套,其包括缸体配合部和连接在缸体配合部下端的裙部,缸体配合部的外径大于裙部的外径,所述缸体配合部的侧壁上设有轴向延伸的、用于让位贯穿螺栓的凹槽,凹槽与缸体配合部的内壁间形成有薄壁部,所述凹槽的两侧设置有突出于缸体配合部外壁的凸壁,凸壁轴向延伸,凸壁邻近凹槽的壁面与凹槽的槽沿相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薄壁部刚性明显提高,避免了薄壁部产生变形,可有效的消除气缸套变形所带来的异常的磨损等问题,起到了加强气缸套薄壁部刚性的作用;同时,摒弃了传统技术中采用加大箱体贯穿螺栓的中心距来达到加大缸径的模式,从而兼顾解决了发动机小型化、系列化和加工通用性问题,降低了相应的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气缸套,属于发动机设计与制造

技术介绍
随着摩托车发动机小型化的需求,发动机气缸体外形越做越小,在小气缸体外形的情况下依旧需要设计出尽可能大的缸径。现有发动机的气缸体内嵌有气缸套,气缸套的内表面经常与高温、高压的燃气相接触,同时还受到活塞往复运 动的侧压力作用,所以气缸套除了耐高温、耐高压、耐腐蚀以外,还需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防止其受压变形。如图广图3所示,气缸套包括与气缸体3相配合的缸体配合部I和伸出气缸体3的裙部2,气缸体3要通过4个贯穿气缸体3上、下端的贯穿螺栓来分别与气缸头和曲轴箱体连接,受4个贯穿螺栓安装位置的限制,使得缸体配合部I的侧壁上形成有用于让位贯穿螺栓的凹槽11,凹槽11与缸体配合部I的内壁间形成有薄壁部12,在继续加大缸径时,缸体配合部I上对应于薄壁部12的壁厚会被去除,导致该部位的气缸套刚性突变,在发动机贯穿螺栓紧固后,气缸体沿其轴向会受到很大的挤压力,该挤压力会使得薄壁部12出现较大的变形,从而影响气缸套内孔的圆度,造成活塞、活塞环及气缸套在薄壁部12对应的部位出现异常的磨损。为此,传统技术中采用增大箱体贯穿螺栓中心距的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加强型气缸套,包括缸体配合部(1)和连接在缸体配合部(1)下端的裙部(2),缸体配合部(1)的外径大于裙部(2)的外径,所述缸体配合部(1)的侧壁上设有轴向延伸的、用于让位贯穿螺栓的凹槽(11),凹槽(11)与缸体配合部(1)的内壁间形成有薄壁部(12),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1)的两侧设置有突出于缸体配合部(1)外壁的凸壁(13),凸壁(13)轴向延伸,凸壁(13)邻近凹槽(11)的壁面与凹槽(11)的槽沿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加强型气缸套,包括缸体配合部(I)和连接在缸体配合部(I)下端的裙部(2 ),缸体配合部(I)的外径大于裙部(2 )的外径,所述缸体配合部(I)的侧壁上设有轴向延伸的、用于让位贯穿螺栓的凹槽(11),凹槽(11)与缸体配合部(I)的内壁间形成有薄壁部(12),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1)的两侧设置有突出于缸体配合部(I)外壁的凸壁(13),凸壁(13)轴向延伸,凸壁(13)邻近凹槽(11)的壁面与凹槽(11)的槽沿相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加强型气缸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壁(13)轴向延伸至与凹槽(11)的两端齐平。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加强型气缸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壁(13)的两 端分别较缸体配合部(I)的两端面低广20_。4.根据权利要求Γ3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加强型气缸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壁(13)邻近凹槽(11)的壁面与凹槽(11)的槽壁光滑连接,凹槽(11)同与其相邻的两凸壁壁面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健明汪允志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