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转台以及起重机,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适用范围窄、成本高的技术问题。该组合式转台包括下部转台构件、上部转台构件、中部转台构件以及尾部转台构件,下部转台构件位于上部转台构件的底部,且下部转台构件与上部转台构件可拆卸固定连接;中部转台构件与上部转台构件可拆卸固定连接,和/或,中部转台构件与下部转台构件可拆卸固定连接;尾部转台构件与中部转台构件可拆卸固定连接。该起重机包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组合式转台、下车底盘、超起桅杆底节臂、人字架、回转支撑件、后台车、超起变幅卷扬、主起升卷扬以及桅杆变幅卷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提高组合式转台的附加值,降低起重机的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具体涉及ー种组合式转台以及设置该组合式转台的起重机。
技术介绍
履带起重机是ー种采用履带行走底盘的祐1架式臂架结构起重机。转台是履带起重机上用于放置动カ系统、液压传动系统的平台装置,同时也是连接上车与下车的关键承载部件。目前,转台分为应用于小吨位起重机的单车转台以及应用于大吨位起重机的双车转台。如图I所示,现有的单车转台由前部分21以及后部分22两部分(简称前后两部分)组成,运输过程中可以将单车转台的前部分21以及后部分22分别运输,使用时可以将单车 转台的前部分21以及后部分22通过销轴可拆卸固定连接在一起构成完整的单车转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现有的单车转台如图I所示的前部分21以及后部分22仅仅能在小吨位起重机内作为单车转台使用,适用范围窄,大吨位起重机必须设计与小吨位起重机不同的转台作为双车转台使用,设计新的转台会增加转台乃至起重机的成本,导致产品的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ー种组合式转台以及设置该组合式转台的起重机,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适用范围窄、成本高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组合式转台,包括下部转台构件、上部转台构件、中部转台构件以及尾部转台构件,其中所述下部转台构件位于所述上部转台构件的底部,且所述下部转台构件与所述上部转台构件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中部转台构件与所述上部转台构件可拆卸固定连接,和/或,所述中部转台构件与所述下部转台构件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尾部转台构件与所述中部转台构件可拆卸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组合式转台包括两个所述中部转台构件,所述组合式转台还包括轴向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中部转台构件固定连接的拉杆,其中所述下部转台构件呈盘状或环状,所述上部转台构件的长度尺寸大于所述下部转台构件的径向尺寸;所述尾部转台构件包括位置相対的第一尾壁以及第ニ尾壁,还包括连接于位置相对的所述第一尾壁、所述第二尾壁之间的尾部连接体;两个所述中部转台构件中的一个所述中部转台构件的一端与所述上部转台构件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可拆卸固定连接,且该中部转台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尾部转台构件的所述第一尾壁可拆卸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中部转台构件中的另ー个所述中部转台构件的一端与所述上部转台构件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可拆卸固定连接,且该中部转台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尾部转台构件的所述第二尾壁可拆卸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拉杆的两端均设置有双耳连接部,每个所述中部转台构件接近所述尾部转台构件的部分均设置有至少ー个单耳连接部,所述单耳连接部与所述双耳连接部之间为销轴连接。优选地,两个所述中部转台构件之间的间距或者所述下部转台构件的径向尺寸为所述上部转台构件的长度尺寸的1/4 1/2。优选地,两个所述中部转台构件彼此对称设置于所述上部转台构件与所述尾部转台构件之间。优选地,所述组合式转台包括一个所述中部转台构件,其中所述中部转台构件的一端与所述上部转台构件可拆卸固定连接,和/或,所述中部转台构件的一端与所述下部转台构件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中部转台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尾部转台构件可拆卸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中部转台构件的宽度尺寸与所述尾部转台构件的宽度尺寸相同。优选地,所述下部转台构件包括环状或盘状的主体部以及与所述主体部为一体式结构且位置相対的两个边沿部,所述边沿部的厚度尺寸小于所述主体部的厚度尺寸,且所述边沿部上设置有安装孔,其中一个所述边沿部朝背离所述尾部转台构件的方向延伸出所述上部转台构件的底部。优选地,所述下部转台构件、上部转台构件、中部转台构件以及尾部转台构件均为钢板拼焊而成,且所述可拆卸固定连接为销轴连接。本技术提供的起重机,包括本技术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组合式转台,还包括下车底盘、主臂底节臂、超起桅杆底节臂、人字架、回转支撑件、后台车、超起变幅卷扬、主起升卷扬以及桅杆变幅卷扬,其中所述下车底盘上设置有环形的台车轨道,所述后台车的车轮抵压于所述台车轨道上井能在所述台车轨道上滚动或滑动;所述回转支撑件的外圈与内圈其中之一与所述下车底盘的下车车架固定连接,所述回转支撑件的外圈与内圈其中另一与所述下部转台构件固定连接;所述后台车的车轮的框架与所述中部转台构件或所述上部转台构件固定连接;所述超起变幅卷扬以及所述主起升卷扬设置于所述中部转台构件之内,所述桅杆变幅卷扬设置于所述尾部转台构件之内;所述起重机还包括超起平衡重变幅机构,所述超起平衡重变幅机构设置于所述尾部转台构件上;或者,所述起重机还包括左台车、右台车以及后车连接梁,所述左台车以及所述右台车各自的车轮均抵压于所述台车轨道上井能在所述台车轨道上滚动或滑动,所述左台车与所述右台车各自的所述车轮的框架与所述中部转台构件固定连接,所述后车连接梁与所述尾部转台构件固定连接。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由于本技术提供的组合式转台内的下部转台构件、中部转台构件以及尾部转台构件既可以作为单车转台的组成部分又可以作为双车转台的组成部分,具有一构件两用的优点,由此,下部转台构件、上部转台构件、中部转台构件以及尾部转台构件既可以组装为单车转台在小吨位起重机内使用,还可以组装为双车转台 在大吨位起重内使用,为用户节省了多购买一台转台或多购买ー些转台构件的费用,所以降低了成本,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适用范围窄、成本高的技术问题。除此之外,由于本技术提供的组合式转台内构件的适用范围更广,所以产品的附加值更大,充分实现了产品功能的最大化,另外,由于产品为组合式故而便于拆卸、运输、组装。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ー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为现有技术中小吨位起重机内应用的单车转台的立体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大吨位起重机内应用的组合式转台的立体结构的示意图3为图2中所示下部转台构件的立体结构的ー张示意图;图4为图2中所示下部转台构件的立体结构的又ー张示意图;图5为图2中所示上部转台构件的立体结构的ー张示意图;图6为图2中所示上部转台构件的立体结构的又ー张示意图;图7为图2中所示中部转台构件的立体结构的ー张示意图;图8为图2中所示拉杆的立体结构的示意图;图9为图2中所示尾部转台构件的立体结构的ー张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大吨位起重机内下部转台构件与回转减速机、回转支撑件、齿轮传动机构以及转台连接盘之间连接关系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大吨位起重机内下车座圈与下车车架之间连接关系的不意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大吨位起重机内下部转台构件与下车底盘、履带之间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图13为安装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大吨位起重机内应用的组合式转台的过程中吊装上部转台构件的示意图;图14为安装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大吨位起重机内应用的组合式转台的过程中将上部转台构件吊装到下部转台构件上时的示意图;图15为安装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大吨位起重机内应用的组合式转台的过程中将中部转台构件吊装到上部转台构件时的示意图;图16为安装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大吨位起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式转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部转台构件、上部转台构件、中部转台构件以及尾部转台构件,其中:所述下部转台构件位于所述上部转台构件的底部,且所述下部转台构件与所述上部转台构件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中部转台构件与所述上部转台构件可拆卸固定连接,和/或,所述中部转台构件与所述下部转台构件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尾部转台构件与所述中部转台构件可拆卸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组合式转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部转台构件、上部转台构件、中部转台构件以及尾部转台构件,其中 所述下部转台构件位于所述上部转台构件的底部,且所述下部转台构件与所述上部转台构件可拆卸固定连接; 所述中部转台构件与所述上部转台构件可拆卸固定连接,和/或,所述中部转台构件与所述下部转台构件可拆卸固定连接; 所述尾部转台构件与所述中部转台构件可拆卸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组合式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式转台包括两个所述中部转台构件,所述组合式转台还包括轴向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中部转台构件固定连接的拉杆,其中 所述下部转台构件呈盘状或环状,所述上部转台构件的长度尺寸大于所述下部转台构件的径向尺寸; 所述尾部转台构件包括位置相対的第一尾壁以及第ニ尾壁,所述尾部转台构件还包括连接于位置相対的所述第一尾壁、所述第二尾壁之间的尾部连接体; 两个所述中部转台构件中的一个所述中部转台构件的一端与所述上部转台构件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可拆卸固定连接,且该中部转台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尾部转台构件的所述第一尾壁可拆卸固定连接; 两个所述中部转台构件中的另ー个所述中部转台构件的一端与所述上部转台构件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可拆卸固定连接,且该中部转台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尾部转台构件的所述第二尾壁可拆卸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的两端均设置有双耳连接部,每个所述中部转台构件接近所述尾部转台构件的部分均设置有至少ー个单耳连接部,所述单耳连接部与所述双耳连接部之间为销轴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转台,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中部转台构件之间的间距或者所述下部转台构件的径向尺寸为所述上部转台构件的长度尺寸的1/4 1/2。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转台,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中部转台构件彼此对称设置于所述上部转台构件与所述尾部转台构件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组合式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式转台包括一个所述中部转台构件,其中 所述中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华,李聪,孙丽,丁美莲,程雪,孟朝钰,
申请(专利权)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