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具体是指一种可折叠的自行车。
技术介绍
折叠自行车一般结构都较为紧凑,而且折叠后体积较小,非常适合于人们外出携带。现有的大部分折叠自行车基本上都是沿车架的中垂线进行左右折叠,如专利号为ZL95225197. 3 (授权公告号为CN 2242842Y)的中国技术专利所公开的《可折叠自行车》,该折叠自行车在中立管的下端装有一个转动副式折叠锁紧装置,在该转动副式折叠锁紧装置上开有一销孔,孔内安装有一弹簧锁紧销,销上引出一拉线,拉线可安置于车身的任何部位,折叠时只需要拉起锁紧销,前三角架即可以中立管为轴心旋转至与后三角架相贴,实现折叠。虽然该折叠自行车经折叠后车身前后尺寸缩短一半,但厚度增大,而且车把和鞍座无 法进行折叠,给携带会带来一定不便。为改进上述折叠自行车的不足,申请号为02158267. X (公开号为CN 1428264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折叠自行车》,该折叠自行车在车梁后部横向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水平轴向的铰链,后叉架通过铰链与车梁相连接,车把立管的下端与前叉立管之间有铰接及锁紧装置,鞍座与鞍管及鞍管下部与车梁之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自行车,包括车架、设于车架前上方的车把及设于车架后上方的鞍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所述车架的前端设有用于支撑车把并能相对该车架作前后转动的车把立管(21),所述车架的后端设有上端高出于车架顶部并能相对该车架作前后转动的鞍座前立杆(22)和鞍座后立杆(23),所述鞍座前后两端分别铰接于上述鞍座前立杆(22)、后立杆(23)的上端,所述第一连杆(31)的前端与所述车把立管(21)的上端相铰接,所述第二连杆(32)的后端与所述的鞍座后立杆(23)下端相连接并与鞍座后立杆(23)保持同步转动,同时,所述的第一连杆(31)自前端向后下方延伸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自行车,包括车架、设于车架前上方的车把及设于车架后上方的鞍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所述车架的前端设有用于支撑车把并能相对该车架作前后转动的车把立管(21),所述车架的后端设有上端高出于车架顶部并能相对该车架作前后转动的鞍座前立杆(22)和鞍座后立杆(23),所述鞍座前后两端分别铰接于上述鞍座前立杆(22)、后立杆(23)的上端,所述第一连杆(31)的前端与所述车把立管(21)的上端相铰接,所述第二连杆(32)的后端与所述的鞍座后立杆(23)下端相连接并与鞍座后立杆(23)保持同步转动,同时,所述的第一连杆(31)自前端向后下方延伸,所述的第二连杆(32)自后端向前下方延伸,且第一连杆(31)的后端与所述第二连杆(32)前端相互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前端还设有一能相对车架作前后转动的并位于所述车把立管(21)下方的前叉立管(25),该前叉立管(25)的下端与一第三连杆(33)的前端相铰接,该第三连杆(33)的后端同时与所述第二立杆(32)的前端及所述第一连杆(31)的后端相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的后下端部设有能相对车架作前后转动的后叉(71),在车架的后下端部还设有将向前转动后的后叉(71)固定在车架下方的限位挡块(9)。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架包括分别位于车体左右两侧的第一车架(11)和第二车架(12),在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的顶部分别具有前后向分布的第一横杆(...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