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性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常闭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活塞装在壳体内,在壳体中设有左、右两个油腔,左油腔的油路连接主控油路口,右油腔的油路分别与止回阀和液控单向阀连接;活塞的一端设有外螺纹,与刹车片一端中心孔内的内螺纹上在一起,另一端与碟簧组压紧在一起,碟簧保护罩套装在碟簧组上;液控单向阀用螺栓安装在壳体上,止回阀的内置弹簧和阀门安装于壳体上的进油孔内;该装置具有多功能、集成度高、体积小、结构简单、方便维护及小行程大制动力等特点,能高效、安全、可靠地实施制动。能解决滑车制动系统的控制难题,而且有利于在各类高速竖直或水平制动系统中推广应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制动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专用于滑车制动系统的常闭式制动装置。
技术介绍
在滑车制动系统中,要求对质量为4800公斤的滑车从120米高空自由下落并施加8吨弹射力时实施快速、有效地减速制动,以满足滑车的过载及安全使用要求,同时在系统应急状态下,能保证滑车安全制动。常见的制动装置,如汽车、卷盘等领域所采用的制动装置一般均为常开状态,通过采用液压或气动方式操作刹车片,使刹车片与刹车盘接触摩擦,达到刹车目的。高速下落的滑车安全刹车所需要的制动力至少为20800牛,且要实现松刹、刹车、应急刹车三种功能,现有的制动装置不仅制动力小,而且功能单一,远不能满足滑车制动系统的制动要求。目前,在国内尚无适用于滑车制动系统的制动装置面世,为了满足竖 直滑车弹射工程的需求,研制安全、可靠、多功能的常闭制动装置就成了迫切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目前滑车制动系统这一领域专用制动装置的空白,提供一种安全、可靠、多功能的常闭制动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常闭制动装置,包括刹车片、活塞、壳体、碟簧组、止回阀、液控单向阀。其特征在于活塞装在壳体内,在壳体中设有左、右两个油腔,左油腔的油路连接第一主控油路口 pl,右油腔的油路分别与止回阀和液控单向阀连接。活塞的一端设有外螺纹,与刹车片一端中心孔内的内螺纹上在一起,另一端与碟簧组压紧在一起,碟簧保护罩套装在碟簧组上;在碟簧组弹力的作用下,活塞和刹车片处于伸出位置,使制动装置处于常闭状态。液控单向阀用螺栓安装在壳体上,确保应急系统启动时应急油液不通过第二主控油路口 P2外泄。止回阀的内置弹簧和活门集成安装于壳体内,具有单向流动特性,有效阻隔主控油路口的油液串行到应急系统中,确保滑车刹车要求。液控单向阀主要由阀体、阀芯、弹簧及端盖组成。阀芯装于阀体内,阀芯的一端装有弹簧,用螺栓将右端盖安装紧固在阀体右端面上,用螺栓将左端盖安装紧固在阀体左端面上;在弹簧力的作用下,阀芯始终位于左位。阀芯采用差动结构,实现双输入控制。液控单向阀通过油路分别与第一主控油路口 P1、第二主控油路口 P2及壳体的右油腔相联接。在初始位置,壳体的右油腔与第二主控油路口 P2隔断。止回阀的内置弹簧和活门装在壳体上的进油孔内,止回阀的进油口与系统应急油路口 Y连接,止回阀的出油口连接壳体的右油腔;在内置弹簧的作用下,活门始终处于常闭状态。刹车片主要由基座和摩擦片组成。基座一端中心孔内设有内螺纹,与活塞上的外螺纹上在一起。摩擦片采用高强度粉沫冶金材料压制而成,能承受较高的正压力,具有较高的摩擦系数和使用寿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常闭式制动装置具有多功能、集成度高、体积小、结构简单、方便维护及小行程大制动力等特点,能高效、安全、可靠地实施制动。该装置不仅解决了滑车制动系统的控制难题,而且有利于在各类高速竖直、垂直或水平制动系统中推广应用。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在图中1、刹车片,2、壳体,3、活塞,4、止回阀,5、碟簧保护罩,6、碟簧组,7、端盖,8、弹簧,9、阀体,10、阀芯。 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图I所示的新型常闭制动装置中,常闭制动装置包括刹车片I、活塞3、壳体2、碟簧组5、止回阀4、液控单向阀。活塞3装在壳体2内,在壳体2中设有左、右两个油腔。左油腔的油路连接第一主控油路口 P1,右油腔的油路分别与止回阀4和液控单向阀连接。活塞3的一端设有外螺纹,与刹车片I 一端中心孔内的内螺纹上在一起,另一端与碟簧组6压紧在一起,碟簧保护罩5套装在碟簧组6上;在碟簧组6弹力的作用下,使活塞3和刹车片I处于伸出位置,制动装置处于常闭状态。液控单向阀用螺栓安装在壳体2上,确保应急系统启动时应急油液不通过第二主控油路口 P2外泄。止回阀4的内置弹簧和活门集成安装于壳体2内,具有单向流动特性,有效阻隔主控油路口的油液串行到应急系统中,确保滑车刹车要求。液控单向阀主要由阀体9、阀芯10、弹簧8及端盖7组成。阀芯10装在阀体9的孔内,阀芯10的一端装有弹簧8,用螺栓将右端盖7安装紧固在阀体9的右端面上,用螺栓将左端盖7’安装紧固在阀体9的左端面上;在弹簧力的作用下,阀芯10始终位于左位。阀芯10采用差动结构,实现双输入控制。液控单向阀通过油路分别与第一主控油路口 P1、第二主控油路口 P2及壳体2的右油腔相联接。在初始位置,壳体2的右油腔与第二主控油路口 P2隔断。止回阀4的内置弹簧和活门装在壳体上的进油孔内,止回阀4的进油孔口与系统应急油路口 Y连接,止回阀4的出油口连接壳体的右油腔;在内置弹簧的作用下,活门始终处于常闭状态。刹车片I主要由基座和摩擦片组成。基座一端中心孔内设有内螺纹,与活塞3上的外螺纹上在一起。摩擦片采用高强度粉沫冶金材料压制而成,能承受较高的正压力,具有较高的摩擦系数和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图I所示的实施例中,当第一、第二主控油路口(P1、P2)和系统应急油路口 Y均无油压输入时,在碟簧组的作用下将活塞推向左位,刹车片向左伸出。在碟簧机械力的作用下阻止滑车下滑,实现常闭制动功能。当第一主控油路口 Pl接通进油时,第二主控油路口 P2接通回油时,液压油通过第一主控油路口 Pi分别流入壳体的左油腔和液控单向阀内阀芯的左端,在液压力作用下,液控单向阀内阀芯克服弹簧的作用力向右运动,使第二主控油路口 P2与壳体的右油腔接通。同时,液压力克服碟簧组的作用力,驱动活塞从左位运动至右位,带动刹车片缩回,实现松刹功能。当第二主控油路口 P2接通进油时,第一主控油路口 Pl接通回油时,液压油通过第二主控油路口 P2流入液控单向阀,液压油同时作用在阀芯中部的左右两侧,因阀芯中部右侧面积大于左侧面积,则液压力克服弹簧力驱动阀芯向右运动,第二主控油路口 P2与壳体2的右油腔接通,液压油进入壳体的右油腔,活塞在碟簧组和液压力的共同作用下,驱动活塞快速向左运动,带动刹车片伸出,实现制动功能。液压油同时进入止回阀的出油口,在止回阀4的单向特性下,使壳体右油腔中的液压油无法串行到应急系统中,确保常闭制动装置制动要求。当应急系统启动时,液压油输入到应急油路口 Y,在液压力作用下,止回阀的内置弹簧被压缩,活门开启,止回阀工作,液压油经止回阀流入壳体的右油腔,此时不论常闭制动装置处于何种工况,也不论第一主控油路口 Pl和第二主控油路口 P2是否与进油接通,应 急油路口 Y的液压油与碟簧组共同作用将活塞推出,使刹车片伸出,实现应急制动功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常闭制动装置,包括刹车片、活塞、壳体、碟簧组、止回阀、液控单向阀;其特征是:活塞装在壳体内,在壳体中设有左、右两个油腔,左油腔的油路连接第一主控油路口(P1),右油腔的油路分别与止回阀和液控单向阀连接;活塞的一端设有外螺纹,与刹车片一端中心孔内的内螺纹上在一起,另一端与碟簧组压紧在一起,碟簧保护罩套装在碟簧组上;在碟簧组弹力的作用下,活塞和刹车片处于伸出位置,使制动装置处于常闭状态;液控单向阀用螺栓安装在壳体上,止回阀的内置弹簧和活门集成安装于壳体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常闭制动装置,包括刹车片、活塞、壳体、碟簧组、止回阀、液控单向阀;其特征是活塞装在壳体内,在壳体中设有左、右两个油腔,左油腔的油路连接第一主控油路口(P1),右油腔的油路分别与止回阀和液控单向阀连接;活塞的一端设有外螺纹,与刹车片一端中心孔内的内螺纹上在一起,另一端与碟簧组压紧在一起,碟簧保护罩套装在碟簧组上;在碟簧组弹力的作用下,活塞和刹车片处于伸出位置,使制动装置处于常闭状态;液控单向阀用螺栓安装在壳体上,止回阀的内置弹簧和活门集成安装于壳体内。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常闭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液控单向阀主要由阀体、阀芯、弹簧及端盖组成;阀芯装于阀体内,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镇汉,陈宜,陈阳,夏铭,
申请(专利权)人:陈镇汉,陈阳,陈宜,夏铭,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