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锡涛专利>正文

液压双向自锁密封式胀管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1484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双向自锁密封式胀管器,采用泵作压力源,供油缸作单向运动,由此产生轴向力,安装在活塞杆上的非金属填料在被扩胀的管径内二端受轴向挤压,进而产生向管壁均匀传递的径向扩胀力,使管道壁按管板孔的形状紧密结合,由此产生双向自锁密封作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胀管器体积小,功率大,操作方便,辅助工序少,加工质量便于自检,可反复使用,可节省能源,提高了有关管道与管板胀接的产品要求。(*该技术在199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基本上无切削的金属机械加工技术,涉及一种扩管器,特别是涉及一种液压双向自锁密封式胀管器。在制造压力容器、换热器、工业锅炉、船舶、机车等工业设备时,对管道与管板等接合件的连接一般采用胀管器,将管道内径胀大,使管道与接合件紧密吻合,不致漏水、漏气。传统的胀接工具是采用圆锥滚针不均匀直接延展扩胀的胀管器。根据产品应达到的要求,管道与管板胀接后的拉拨力在常温下为65~290公斤/厘米2,接触面为75%,过胀率为1~1.9%,扩胀后允许3.5%泄漏。工前须对管道进行退火处理,扩胀时管道所产生的扭曲延伸变形难以克服,尤其管道过胀问题一直是国内外期待解决的课题。扩胀力不易控制,管道内壁易产生冷硬层,管道与管壁胀接加工不允许三次以上补胀。扩管操作时劳动强度大,对管道狭窄区域操作困难。某些行业的产品为了加大管道与管板之间接触面,提高拉拨力和密封性,采取增厚管板尺寸,因而用料浪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液压双向自锁密封式胀管器。采用本技术所述的胀管器胀接产品,可提高上述有关管道与管板胀接的产品要求,减轻胀接操作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液压双向自锁密封式胀管器,它包括一前后都有盖的油缸体,其特点是油缸体后盖内侧和活塞内侧之间装有弹簧,活塞另一端装有活塞杆,活塞杆轴向活动配合地穿过油缸体前盖的中间孔,孔内装有密封圈,在与油缸内壁接触的活塞上也装有密封圈,延伸到油缸体外的活塞杆上套装有能反复变形但仍能恢复其原状的非金属填料,在非金属填料的二侧套装有前垫片和后垫片,前垫片的另一侧即活塞杆端部装有螺母,后垫片的另一侧面同油缸体前盖贴合,在油缸体前盖与活塞之间有活塞腔,与活塞腔接触的油缸壁上开有同泵连接的孔。本技术所述的胀管器采用液压动力,体积小,功率大,操作方便,辅助工序少,加工质量便于自检,可反复使用。采用本实用新明所述的胀管器可节省能源,便于野外、高空、无电源地区工作,在狭窄的操作区域内工作极为方便,在易燃易爆场合胀接均能安全操作。另外,管板厚度可相应减薄,可节约大量钢材。本技术所述的胀管器技术效果显著,在密封性上,采用双向自锁密封形式取代接触面密封形式;拉拨力大于上述有关产品要求的10倍以上;无过胀现象;胀接合格率可接近10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液压双向自锁密封式胀管器的剖面图。图2是上述胀管器工作前的状态剖面图。图3是上述胀管器工作后的状态剖面图。参看图1,一油缸体9包括前盖5和后盖10,后盖10内侧有凹槽,一活塞14内侧也有凹槽,一个弹簧8放置在后盖10和活塞14之间,使得彼此弹性连接。在与油缸9内壁接触的活塞14侧面上装有密封圈6和保护垫片7。活塞凹槽的另一端装有活塞杆11,活塞杆11轴向活动配合地穿过油缸体前盖5的中间孔,孔内装有二个密封圈6和一个防尘圈12。延伸到油缸体9外 的活塞杆11上套装有能反复变形但仍能恢复其原状的非金属填料3,在非金属填料3的二侧套装有前垫片2和后垫片4,前垫片2的另一侧即活塞杆端部装有螺母1,后垫片4的另一侧面同油缸体前盖5贴合。在油缸体前盖5与活塞14之间有活塞腔16,与活塞腔16接触的油缸壁上开有一孔17,彼此连通,在孔17的油缸壁上连接一软管13,通过软管13同一高压手动泵连接。将工作压力为630公斤/厘米2的高压手动泵作压力源,加压到额定压力以供油缸作单向运动,由此产生轴向力,安装在活塞杆上的非金属填料在被扩胀的管径内二端受轴向挤压,进而产生向管壁均匀传递的径向扩胀力,使管道壁按管板孔的形状紧密结合。油缸复位由压力弹簧完成,非金属填料在轴向力消除后即自行复位。所述能反复变形但仍能恢复其原状的非金属填料是采用聚 酯填料。图2是所述胀管器工作前的状态图,图3是所述胀管器工作后的状态图。图中编号18是钢管,19是管板,21是双向密封刃。本技术所述的双向自锁密封指的是采用胀管器、将管板孔的二端直径扩孔0.5~1毫米,由此形成中间一段尺寸的双刃口密封环,其刃口与管壁间在胀接后产生双向自锁密封作用,因而增大了双向拉拨力和密封性。本技术所述的胀管器曾对直径为51毫米、壁厚为3.5毫米的锅炉管道进行扩管,管道与管板成型后的双向拉拨力大于4.3吨/厘米,经采用450公斤/厘米2压力和10号机油进行密封性油压试验后没有发现泄漏。本技术所述的胀管器可广泛用于低碳钢管、钛钢管、铜管、铝管、耐热钢管、合金钢管、异型钢管等金属管道和管板的胀接工艺。由于安装了图1所示的手柄15,因此更便于携带和操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双向自锁密封式胀管器,它包括一前后都有盖的油缸体,其特征在于油缸体后盖内侧和活塞内侧之间装有弹簧,活塞另一端装有活塞杆,活塞杆轴向活动配合地穿过油缸体前盖的中间孔,孔内装有密封圈,在与油缸内壁接触的活塞上也装有密封圈,延伸到油缸体外的活塞杆上套装有能反复变形但仍能恢复其原状的非金属填料,在非金属填 料的二侧套装有前垫片和后垫片,前垫片的另一侧即活塞杆端部装有螺母,后垫片的另一侧面同油缸体前盖贴合,在油缸体前盖与活塞之间有活塞腔,与活塞腔接触的油缸壁上开有同泵连接的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双向自锁密封式胀管器,它包括一前后都有盖的油缸体,其特征在于油缸体后盖内侧和活塞内侧之间装有弹簧,活塞另一端装有活塞杆,活塞杆轴向活动配合地穿过油缸体前盖的中间孔,孔内装有密封圈,在与油缸内壁接触的活塞上也装有密封圈,延伸到油缸体外的活塞杆上套装有能反复变形但仍能恢复其原状的非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锡涛陈锡民
申请(专利权)人:陈锡涛陈锡民陈锡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