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86105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4 2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物料加热装置,该物料加热装置包括罐体(10)、搅拌机构(40)和加热机构,其中,所述搅拌机构(40)包括伸入所述罐体内的转轴(41)和安装在所述转轴(41)上的搅拌框(42),所述搅拌框(42)的外侧设置有用于清扫所述罐体(10)的扫刷(50)。随着搅拌框的枢转,扫刷可以同时清扫罐体,以免发生滤孔堵塞。(*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物料加热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处理餐厨垃圾的物料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需对餐厨垃圾进行三相分离,三相分离实质上包括两个步骤,即先将固相和液相分离,然后再将液相分离成油和废水。而餐厨垃圾固液分离需对餐厨垃圾蒸煮后再利用压榨机将液相挤出,现有的餐厨垃圾处理线对餐厨垃圾蒸煮一般采用鱼粉蒸煮机,该设备具有连续进料出料的优点,但是成本很高,结构复杂。另外,蒸煮时,餐厨垃圾中的粘度较大的物料容易粘附在鱼粉蒸煮机的内壁上,连续作业一段时间后,粘附的物料更加难以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自洁功能的物料加热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物料加热装置,该物料加热装置包括罐体和搅拌机构,其中,所述搅拌机构包括伸入所述罐体内的转轴和安装在所述转轴上的搅拌框,所述搅拌框的外侧设置有用于清扫所述罐体的扫刷。优选地,所述扫刷的刷毛倾斜于所述罐体的径向。优选地,所述扫刷以能够沿所述罐体的径向调节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搅拌框上。优选地,所述扫刷和所述搅拌框中的一者上设置有滑槽,另一者上设置有紧固孔,所述扫刷和所述搅拌框通过穿过所述滑槽和所述紧固孔的紧固件连接。优选地,所述扫刷为多个并沿所述搅拌框的长度方向设置。优选地,所述转轴的下端与固定架可旋转地连接,所述固定架与所述罐体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罐体限定的收容空间的底部形成向下的锥形,所述罐体具有与所述收容空间的底部连通的清渣管。 优选地,所述清渣管内设置有辅助排渣机构。优选地,所述辅助排渣机构包括螺旋叶片或叶轮,该螺旋叶片或叶轮安装在所述搅拌机构的转轴的下端。优选地,所述物料加热装置包括加热机构,所述加热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罐体内侧的盘管或设置在所述罐体外侧的夹套。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随着搅拌框的枢转,扫刷可以同时清扫罐体,以免发生滤孔堵塞。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I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物料加热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说明图I的罐体和顶盖的示意图;图3是说明图I中的搅拌框和扫刷的示意图;图4是图3的俯视图;图5是说明图4中左侧扫刷和搅拌框的连接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说明扫刷的示意图;图7是说明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安装有螺旋叶片的搅拌机构的示 意图;图8是说明本技术的安装有辅助排渣机构的加热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 10;罐体 11:液相物出口 12固相物出口 13·.清渣管 20顶盖 21进料口 30滤筒 40搅拌机构 41转轴 42:搅拌框 42a第一横梁 42b:第二横梁 42c:第一竖梁 42d:第二竖梁 42e:滑槽 43固定架 44:电机 45搅拌叶片 50扫刷 51:紧固孔 60辅助排渣机构 70盘管 80:紧固件 A第一收容空间 B第二收容空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本技术中,液相物指大致呈液相(即流动性较好)状态的物质,固相物指大致呈固相(即流动性比液相物稍差)状态的物质。本技术提供一种物料加热装置,该物料加热装置包括罐体10和顶盖20。顶盖20扣合在罐体10上。罐体10内形成一收容空间(即罐体10限定的内部空间)。本技术的物料加热装置还包括用于搅拌物料的搅拌机构40和用于加热物料的加热机构。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物料加热装置还包括滤筒30,滤筒30上设置有多个过滤孔,所述滤筒30设置在所述搅拌机构40和所述罐体10之间。滤筒30围绕搅拌机构40设置,滤筒30的底部与罐体10的内壁面固定(例如焊接固定),从而将罐体10的收容空间划分为位于滤筒内侧的第一收容空间A和位于滤筒外侧的第二收容空间B,搅拌机构40位于第一收容空间内A。罐体10具有相互隔离的液相物出口 11和固相物出口 12,具体地,所述液相物出口 11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B连通,所述固相物出口 12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A连通。另外,所述物料加热装置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收容空间A的进料口21,例如可以将进料口 21设置在顶盖20上并对准第一收容空间A。如图I所示,使用时,物料例如餐厨垃圾从进料口 21进入罐体10,同时,通过加热机构对罐体10内的物料进行加热。物料在罐体10内被加热,搅拌机构40使罐体10内的物料搅动,以使物料受热均匀。当物料达到预设的体积之后,停止进料;当物料被加热到设定温度时,使物料保持在设定温度。此时,物料中的部分液相物会经过滤筒30进入第二收容空间B中。搅拌机构40工作时,固相物出口 12和液相物出口 11都处于关闭状态,因此滤筒30内侧物料仍然有大量水分,不会导致物料因滤水之后粘度增大不利于搅拌。搅拌均匀后进行蒸煮,即通过加热机构加热位于滤筒30和罐体10之间的第二收容空间B中的水分,以进行蒸煮。蒸煮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打开液相物出口 11,以使物料中的游离液相物经过滤筒30从第二收容空间B到达液相物出口 11排放。排出的液相物可以回收集中处理(例如废弃)。液相物全部排完后,打开固相物出口 12排放固相物(即排渣),例如通过排料泵进行排渣。滤水后的物料从滤筒30内到达固相物出口 12,排渣完毕后,物料加热装置完成一个工作周期。本技术的物料加热装置不仅具有固液分离功能,而且还能够为后续处理做好准备并减轻后续处理的固液分离负担。其中,滤筒30上设置有滤孔,滤孔的大小和密度可以根据滤筒30的尺寸以及所处理的物料类型进行设定。滤筒30的形状与罐体10基本上一致,从而能够匹配地设置在罐体10内。为便于出料,罐体10收容空间的底部以及第一收容空间的底部可以形成为向下收缩的锥形。相应地,搅拌框42也形成为具有弯折形状,以适应罐体10和滤筒30的形状,在罐体10和滤筒30的下部进行搅拌。另外,搅拌机构40可以采用各种适当的类型,只要能够充分搅拌物料即可。在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搅拌机构40可以包括转轴41和安装在所述转轴41上的搅拌框42。可选择地,所述搅拌机构40可以包括转轴41和安装在所述转轴41上的搅拌叶片45。其中,转轴41可以从罐体10上方伸入其内部(例如伸入罐体10高度的1/2到2/3),在具有滤筒30的情况下,伸入滤筒30内(即第一收容空间A内)且搅拌框42也位于第一收容空间A内,转轴41的轴线可以与罐体10的中心线重合。搅拌框42可以形成为栅格结构。具体地,如图4所示,搅拌框42可以包括第一横梁42a、第二横梁42b、第一竖梁42c和第二竖梁42d,第一横梁42a和第二横梁42b相互平行且分别设置转轴41的上下两端,第一竖梁42c和第二竖梁42d相互平行且对称设置于转轴41的径向两侧,第一竖梁42c和第二竖梁42b分别连接于第一横梁42a和第二横梁42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物料加热装置,该物料加热装置包括罐体(10)和搅拌机构(40),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40)包括伸入所述罐体(10)内的转轴(41)和安装在所述转轴(41)上的搅拌框(42),所述搅拌框(42)的外侧设置有用于清扫所述罐体(10)的扫刷(5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春亮王健彭清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中联重科环卫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