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用吸嘴和洁净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60981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9 14: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洁净用吸嘴和洁净车,所述洁净用吸嘴包括吸管部(1)和进风部,所述进风部包括相互连通的进风区和吸嘴流道(3),所述吸管部(1)包括与所述吸嘴流道(3)连通的吸口(1a),所述进风区包括第一进风区(61)和第二进风区(62),该第一进风区(61)和第二进风区(62)相对布置在所述吸嘴流道(3)的相对两侧,以能够使得所述第一进风区(61)和第二进风区(62)的进风相互交汇挤压而在所述吸嘴流道(3)内形成旋流。所述洁净用吸嘴由吸嘴流道相对的两侧分别进风,形成气流挤压,进而形成具有较高风速的旋流,便于抽吸垃圾并把垃圾快速提升到吸口处,应用在洁净车上可有效提高洁净车的清洁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卫机械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洁净用吸嘴和洁净车
技术介绍
在使用真空负压抽吸垃圾的环卫机械设备领域中,洁净用吸嘴起到垃圾抽吸的重要作用,在真空负压的作用下,夹杂垃圾的气体能够通过该吸嘴进入指定的垃圾存储区。例如在洁净车领域,特别是在洗扫车中,在风机的抽吸作用下,垃圾能够通过该吸嘴随空气一起进入洗扫车的垃圾箱中,从而起到路面清洁的目的。因此,洁净用吸嘴的设计形式也直接影响到其本身对垃圾的抽吸率和使用吸嘴的洁净车对路面的清洁能力。传统中,洁净用吸嘴由吸嘴内腔的前侧、左右两侧和后侧进风,然后汇集于吸口处。图1所示为传统中吸嘴装置的示意图,吸嘴内腔2沿箭头方向由前侧、左右两侧、后侧进风,然后汇集于吸管部1,吸嘴内腔2的前挡板22、左右的侧挡板23与上盖板21之间呈一定夹角(一般小于90度),吸嘴内腔2由其两侧向吸口方向呈喇叭状明显扩张。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由于上述洁净用吸嘴的吸嘴内腔2由其两侧向吸口方向呈喇叭状明显扩张,使得从吸嘴离地间隙中进入吸嘴内腔2的气体流速明显降低,不利于提升地面尘粒等垃圾,导致上述洁净用吸嘴吸拾垃圾的效率较低,能耗较大,清洁效果不佳,影响道路洁净车辆清洁的效率,因此,通过改变洁净用吸嘴的本身结构来实现对垃圾的抽吸率和对路面的清洁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传统中的洁净用吸嘴的吸嘴内腔2由其两侧向吸口方向呈喇叭状明显扩张,使得进入吸嘴内腔2的气体流速明显降低,不利于提升地面尘粒等垃圾,并且,在吸嘴内腔2内容易形成气流速度较低的漩涡区,导致尘粒悬浮累积,不利于垃圾快速提升到吸管部1处,这种现象在吸嘴内腔2从两侧至吸口方向的体积增大后更为明显,不利抽吸垃圾。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洁净用吸嘴,该洁净用吸嘴结构合理,并且对垃圾的抽吸率高,可快速把垃圾提升至吸口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洁净车,该洁净车使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洁净用吸嘴,以提高路面清洁能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洁净用吸嘴,包括吸管部和进风部,所述进风部包括相互连通的进风区和吸嘴流道,所述吸管部包括与所述吸嘴流道连通的吸口,所述进风区包括第一进风区和第二进风区,该第一进风区和第二进风区相对布置在所述吸嘴流道的相对两侧,以能够使得所述第一进风区和第二进风区的进风相互挤压而在所述吸嘴流道内形成旋流。优选地,所述吸嘴流道包括位于所述吸口至少一侧的吸嘴流道组成部,所述吸嘴流道组成部的相对两侧布置有相对的所述第一进风区和第二进风区,且该第一进风区和第二进风区均沿对应的所述吸嘴流道组成部的长度方向布置,并且所述吸嘴流道组成部的长度为其宽度的1.5至3倍。优选地,所述吸嘴流道组成部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横截面面积为所述吸口的横截面积的0.6~1.5倍。优选地,所述吸口的两侧分别具有所述吸嘴流道组成部。优选地,两侧的所述吸嘴流道组成部的长度方向一致;或者两侧的所述吸嘴流道组成部的长度方向之间形成有夹角。优选地,各个所述吸嘴流道组成部的沿其长度方向的远离所述吸口的一端分别设有端部挡板。优选地,所述端部挡板的下端低于各个所述第一进风区和第二进风区的上端。优选地,各个所述端部挡板上设置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高于所述各个所述第一进风区和第二进风区的上端。优选地,所述第一进风区和所述第二进风区的至少一者的上沿部分沿所述长度方向设有导流板。优选地,各个所述吸嘴流道组成部的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横截面的下沿为拱形。优选地,各个所述吸嘴流道组成部的拱形高度与拱形跨度之比从所述吸口处到沿各自的长度方向远离所述吸口的一端增大。优选地,所述拱形包括相连的第一拱形和第二拱形。优选地,所述第一拱形的跨度大于所述第二拱形的跨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洁净车,包括位于洁净车底部的洁净用吸嘴,所述洁净用吸嘴为上述洁净用吸嘴。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洁净用吸嘴由吸嘴流道相对的两侧分别进风,形成气流挤压区,进而形成具有较高风速的旋流,便于抽吸垃圾并把垃圾快速提升到吸口处。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传统洁净用吸嘴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洁净用吸嘴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洁净用吸嘴的进风部的横截面图,其中显示了吸嘴流道;图4是图2所示洁净用吸嘴的俯视图;图5是图4所示洁净用吸嘴沿A-A的剖视图;图6是图4所示洁净用吸嘴沿B-B的剖视图;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洁净用吸嘴的进风部的横截面图;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种实施方式的洁净用吸嘴的俯视图;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四种实施方式的洁净用吸嘴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吸管部;1a吸口;1b吸管;2吸嘴内腔;21上盖板;22前挡板;23侧挡板;3吸嘴流道;3a吸嘴流道组成部;3b吸嘴流道辅助部;31流道前挡板;32端部挡板;321进气孔;33导流板;34第二拱形;35第一拱形;4第一旋流;5第二旋流;61第一进风区;62第二进风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洁净用吸嘴在使用状态时的上、下,“前、后”是指所述洁净用吸嘴安装到洁净车上时沿洁净车行驶方向的前、后。参见图2,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洁净用吸嘴包括吸管部1和进风部,所述进风部包括相互连通的进风区和吸嘴流道3,吸管部1包括与吸嘴流道3连通的吸口1a,所述进风区包括第一进风区61和第二进风区62,该第一进风区61和第二进风区62相对布置在吸嘴流道3的相对两侧,以能够使得第一进风区61和第二进风区62的进风相互交汇挤压而在吸嘴流道3内形成旋流(参见图3所示)。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洁净用吸嘴由吸嘴流道3相对的两侧分别进风,进入吸嘴流道3的气流发生交汇挤压,部分气流在吸嘴内腔受吸嘴内腔结构的影响改变方向,源源不断补充的进风使得改变方向而反弹的气流也增多,进而在吸嘴流道3形成回流循环,继而产生回流气旋,形成具有较高风速的旋流。一方面,在吸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洁净用吸嘴和洁净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洁净用吸嘴,包括吸管部(1)和进风部,所述进风部包括相互连通的进风区和吸嘴流道(3),所述吸管部(1)包括与所述吸嘴流道(3)连通的吸口(1a),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区包括第一进风区(61)和第二进风区(62),该第一进风区(61)和第二进风区(62)相对布置在所述吸嘴流道(3)的相对两侧,以能够使得所述第一进风区(61)和第二进风区(62)的进风相互交汇挤压而在所述吸嘴流道(3)内形成旋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洁净用吸嘴,包括吸管部(1)和进风部,所述进风部包括相互
连通的进风区和吸嘴流道(3),所述吸管部(1)包括与所述吸嘴流道(3)
连通的吸口(1a),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区包括第一进风区(61)和第二
进风区(62),该第一进风区(61)和第二进风区(62)相对布置在所述吸
嘴流道(3)的相对两侧,以能够使得所述第一进风区(61)和第二进风区
(62)的进风相互交汇挤压而在所述吸嘴流道(3)内形成旋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洁净用吸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流道(3)
包括位于所述吸口(1a)至少一侧的吸嘴流道组成部(3a),所述吸嘴流道
组成部(3a)的相对两侧布置有相对的所述第一进风区(61)和第二进风区
(62),且该第一进风区(61)和第二进风区(62)均沿对应的所述吸嘴流
道组成部(3a)的长度方向布置,并且所述吸嘴流道组成部(3a)的长度(H)
为其宽度(W)的1.5至3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洁净用吸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流道组
成部(3a)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横截面面积为所述吸口(1a)的横截面积的
0.6~1.5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洁净用吸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口(1a)
的两侧分别具有所述吸嘴流道组成部(3a)。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洁净用吸嘴,其特征在于,两侧的所述吸嘴
流道组成部(3a)的长度方向一致;或者两侧的所述吸嘴流道组成部(3a)
的长度方向之间形成有夹角。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洁净用吸嘴,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吸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先云彭云建徐浩龙亮周枫林王朝军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中联重科环卫机械有限公司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