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风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81151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4 01:07
为了改进旋风分离器(100,100’),它用于从气流中分离液体的和/或固体的颗粒,具有-第一旋风分离器部件(10,10’),具有至少一基本圆柱形构成的单元管(12),它具有导引装置(14),利用它使气流为了分离颗粒置于旋转,-一用于排出分离的颗粒的颗粒出口(30)和-一跟随气流流向的第二旋风分离器部件(20,20’),具有至少一浸管(22),其中该浸管(22)容纳在单元管(12)里面,在其跟随气流流向的排出端端部上与跟随气流流向的单元管(12)排出端端部至少局部地连接并且具有用于排出净化的气流的中心出口(24),在制造第一旋风分离器部件(10,10’)和第二旋风分离器部件(20,20’)时能够允许较大的加工误差,为此建议,在所述单元管(12)的排出端端部与浸管(22)的排出端端部部位的连接部位中设置至少一密封部件(40,40’),它使单元管(12)与浸管(22)密封地相互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个如权利要求I前序部分所述的旋风分离器、尤其用于内燃机空气过滤器的旋风分离器、例如多单元旋风分离器。
技术介绍
例如由文献DE 298 19 335 Ul以及由文献DE 10 2008 011 186 Al已知一空气过滤器,它配有由多单元旋风分离器构成的前分离器。此外在文献DE 20 2006 015 231 Ul中公开了如权利要求I前序部分所述的旋风分离器。按照上述现有技术第一和第二旋风分离器部件是两个独立的旋风分离器外壳部件。两个外壳部件在其各自的流出端部上相互连 接。例如两个旋风分离器部件如同由文献DE 102 35 743 Al已知的那样利用卡接相互连接。但是在这些已知的旋风分离器中重要的是,两个外壳部件精确地配合,因为否则外壳是不密封的,这将明显降低旋风分离器效率。为了实现所期望的前分离器,在加工两个旋风分离器部件时只允许出现非常小的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改进上述形式的旋风分离器,使得在加工第一和第二旋风分离器部件时可以允许较大的加工误差,同时不会损害旋风分离器效率。这个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I特征的旋风分离器得以实现。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本专利技术的有利的扩展结构和适宜的改进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是,在所述单元管的排出端端部与浸管的排出端端部部位的连接部位中设置至少一密封部件,它使单元管与浸管密封地相互连接。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有利实施例所述密封部件设置在单元管的排出端端部与浸管的排出端端部部位之间的、基本径向向着浸管轴向延伸的浸管平台的连接部位。由此提高单元管与浸管平台之间的密封性。单元管与浸管平台之间的密封性在旋风分离器的性能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有目的地排出通过旋转分离的颗粒到颗粒出口,所述单元管可以在其排出端端部上具有一空隙,其排出端端部与浸管排出端端部部位间隔地设置。在这个实施例中密封部件可以环绕单元管排出端端部部位的整个圆周和/或浸管排出端端部部位的整个圆周。但是也可以选择仅仅在单元管部位上设置密封部件,它与浸管的排出端端部部位连接和/或仅仅设置在浸管的部位上,它与单元管的排出端端部连接。所述旋风分离器有利地设计成多单元旋风分离器。在多单元旋风分离器中第一旋风分离器部件具有许多单元管并且第二旋风分离器部件具有许多浸管。最好分别在单元管的排出端端部的至少一部位上和/或分别在浸管的排出端端部的至少一部位上设置按照上述形式的密封部件。所述密封部件可拆卸地设置在单元管的排出端端部的至少一部位上和/或浸管的排出端端部部位的至少一部位上。其优点是,可以方便地更换密封部件。在多单元旋风分离器中.所述各密封部件例如按照垫的形式相互连接。这易于安置和必要时更换密封部件。但是也能够使所述密封部件固定地喷射到单元管的排出端端部的至少一部位上和/或浸管的排出端端部部位的至少一部位上。喷射密封部件是特别有效的密封部件的加工方法。所述密封部件最好基本由至少一热塑的弹性体构成。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旋风分离器作为前分离器特别适合于两级的分离器、例如内燃机的空气过滤器。在两级分离器中使用时旋风分离器设计成前分离器,其中所述浸管的出口与过滤器外壳的原端入口连接,在过滤器外壳里面容纳初级过滤部件。 附图说明如上所述,存在不同的可能性,以有利的方式构成和改进本专利技术的理论。为此一方面参阅后置于权利要求I的权利要求,另一方面借助于在附图I至12中所示的两个实施例详细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其它扩展结构、特征和优点。附图中 图I以立体图示出过滤装置,具有用于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旋风分离器的第一实施例,其中密封部件设置在第一旋风分离器部件上, 图2示出图I中的旋风分离器的第一旋风分离器部件的前视图, 图3示出图I中的旋风分离器的第一旋风分离器部件的后视图, 图4示出图I的旋风分离器的第一旋风分离器部件在与从属的第二旋风分离器部件连接的时候, 图5示出图4的第一和第二旋风分离器部件的连接部位的细节图, 图6示出图4的旋风分离器的组装状态, 图7示出图4的旋风分离器的第一和第二旋风分离器部件的连接部位在组装状态的细节图, 图8示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旋风分离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二旋风分离器部件的前视图, 图9示出图8的旋风分离器的第二旋风分离器部件在与第一旋风分离器部件连接的时候, 图10示出图9的第二旋风分离器的连接部位的细节图, 图11示出图9的旋风分离器的组装状态, 图12示出图9的旋风分离器的第一和第二旋风分离器部件的连接部位在组装状态的细节图。相同或类似的扩展结构、部件或特征在图I至12中以一致的附图标记表示。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避免多余的重复下面的关于本专利技术的扩展结构、特征和优点(以及不另外给出)等方面的解释不仅涉及在图I至7中所示的旋风分离器100,而且涉及在图8至12所示的旋风分离器100’。图I所示的过滤装置200涉及内燃机的空气过滤器,由在其中容纳主过滤部件的过滤器外壳60、旋风预分离器100以及后置的二级部件70组成。过滤器外壳60在其圆周侧上具有开孔,它由可拆卸地设置在封闭部件82上的且可封闭的盖80遮盖。通过这个在过滤器外壳的壳表面里面的开孔可以将主过滤部件并适宜地也将二级部件70径向或横交于两个旋风分离器部件10,20的轴向50 (参见图4,6,11)安装在过滤器外壳60的容纳室里面或者从其中取出来。过滤器外壳60具有用于要过滤的介质的原端的入口和净化端的出口 62。旋风预分离器100设置在过滤器外壳60的入口部位。在旋风预分离器100中脏污颗粒从轴向导入的空气通过离心力在旋转的空气流中向外输运并分离。通过可以向下对准的颗粒出口 30可以使已经在旋风预分离器100中分离的脏污颗粒去掉。旋风预分离器100由独立的部件构成,它与过滤器外壳60连接。在旋风预分离器100中预过滤的流体轴向输送到主过滤部件的端部的入流端。旋风预分离器100、主过滤部件60和二级部件70可 以轴向位于前后并且尤其要净化的燃烧空气无偏转地在轴向上通流。为了产生旋转的空气流旋风预分离器100具有第一旋风分离器部件10、即与过滤器外壳旋紧的旋风分离器上部件和第二旋风分离器部件20、即夹紧在旋风分离器上部件10与过滤器外壳60之间的旋风分离器下部件。设计成多单元旋风分离器的旋风预分离器100的旋风分离器上部件10具有许多单元管12并且旋风分离器下部件设计成具有许多浸管22的浸管板。图2示出旋风分离器上部件10的前视图,图3示出后视图。在单元管12的排出端端部上分别设置设计成密封唇的密封部件40。这个密封唇40被设计成用于使单元管12与浸管22密封地相互连接。如同在图3和5中看到的那样,密封唇40可以环绕各单元管12的排出端端部的局部部位。因此在图3和5中示出的密封唇40是部分圆形的、尤其大约对应于2/3至3/4圆。为了有目的地排出通过旋转分离的颗粒到颗粒出口 30,单元管12分别在其排出端端部的面对颗粒出口 30的部位上具有空隙。这个空隙的端部部位16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不密封并且不与浸管22的排出端端部部位接触。图4和5以分解图示出图I的旋风分离器100。尤其由图5可以看出,在组装旋风分离器外壳以后、即在连接旋风分离器上部件10和旋风分离器下部件20以后,设置在旋风分离器上部件上的密封唇40放置在径向延伸的浸管22的平台26上。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门森
申请(专利权)人:曼·胡默尔有限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