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旋风式一次配风结构的燃烧器,由风机、外筒、点火机构、内筒、旋风片、喷油嘴及油路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特征在于,将旋风片叶片设置为内旋风叶片和外旋风叶片,在内筒顶部设有沿内筒轴心线并穿过内筒的稳风筒,外旋风叶片套设在稳风筒外,并通过支脚与外筒相连,内旋风叶片设置在稳风筒内;在内旋风叶片中心设有开孔;喷油嘴位于内旋风叶片开孔正上方。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强化燃料与空气的掺混效果,提高燃烧效率;在燃烧室内形成漩涡状气流,形成旋转火焰,提高燃烧稳定性;防止燃烧室壁面结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燃烧器燃烧室配风结构
技术介绍
为了减少着火所需的热量,迅速加热燃油,使燃油尽快达到着火温度,以实现尽快着火。故将燃油燃烧所需要的空气量分为一次风、二次风、三次风。一次风的作用是将燃油送进燃烧室,并供燃油初始着火所需的氧量。二次风、三次风在燃油着火后,在燃烧室后段供入,供给燃油后续燃烧所需的氧量,以保证燃油完全燃烧。目前市场上的燃烧器在分级配风结构中,一次配风直吹向燃烧室或单旋风式配风,燃料与空气掺混效果差、火焰过长、后燃严重、燃烧不充分、易结碳、易冒黑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正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燃烧器一次配风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具有双旋流、强制掺混、稳定燃烧、防结碳的双旋风式一次配风结构的燃烧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种双旋风式一次配风结构的燃烧器,由风机、外筒、点火机构、内筒、旋风片、喷油嘴及油路构成,本专利技术特征在于,将旋风片叶片设置为内旋风叶片和外旋风叶片,在内筒顶部设有沿内筒轴心线并穿过内筒的稳风筒,外旋风叶片套设在稳风筒外,并通过支脚与外筒相连,内旋风叶片设置在稳风筒内;在内旋风叶片中心设有开孔;喷油嘴位于内旋风叶片开孔正上方。本专利技术外旋风叶片与内旋风叶片设置在同一平面上。本专利技术外旋风叶片也可与内旋风叶片设置为不在同一平面上。本专利技术内旋风叶片与外旋风叶片的旋向相同。本专利技术内旋风叶片也可与外旋风叶片的旋向相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强化燃料与空气的掺混效果,提高燃烧效率;2、在燃烧室内形成漩涡状气流,形成旋转火焰,提高燃烧稳定性;3、防止燃烧室壁面结碳。【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见图1和图2,一种双旋风式一次配风结构的燃烧器,由风机1、外筒2、点火机构3、内筒4、旋风片、喷油嘴8及油路9构成,本专利技术特征在于,将旋风片叶片设置为内旋风叶片5和外旋风叶片7,在内筒4顶部设有沿内筒4轴心线并穿过内筒4的稳风筒6,外旋风叶片7套设在稳风筒6外,并通过支脚7.1与外筒2相连,内旋风叶片5设置在稳风筒6内;在内旋风叶片5中心设有开孔5.1 ;外旋风叶片7设有支脚7.1喷油嘴8位于内旋风叶片5开孔5.1正上方。本专利技术外旋风叶片7与内旋风叶片5设置在同一平面上。本专利技术外旋风叶片7也可与内旋风叶片5设置为不在同一平面上。本专利技术内旋风叶片5与外旋风叶片7的旋向相同。本专利技术内旋风叶片5也可与外旋风叶片7的旋向相反。本专利技术燃烧室筒上接风机供风,风一部分从外筒、内筒之间的风道进入作为二、三次配风,另一部分风通过外旋风片、内旋风片进入燃烧室形成一次配风,一次风与由开孔进入的燃料进行掺混。【主权项】1.一种双旋风式一次配风结构的燃烧器,由风机(1)、外筒(2)、点火机构(3)、内筒(4)、旋风片、喷油嘴(8)及油路(9)构成,其特征在于,将旋风片叶片设置为内旋风叶片(5)和外旋风叶片(7),在内筒(4)顶部设有沿内筒⑷轴心线并穿过内筒⑷的稳风筒(6),外旋风叶片(7)套设在稳风筒(6)夕卜,并通过支脚(7.1)与外筒⑵相连,内旋风叶片(5)设置在稳风筒(6)内;在内旋风叶片(5)中心设有开孔(5.1);喷油嘴⑶位于内旋风叶片(5)开孔(5.1)正上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旋风式一次配风结构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外旋风叶片(7)与内旋风叶片(5)设置在同一平面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旋风式一次配风结构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外旋风叶片(7)与内旋风叶片(5)设置为不在同一平面上。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双旋风式一次配风结构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内旋风叶片(5)与外旋风叶片(7)的旋向相同。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双旋风式一次配风结构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内旋风叶片(5)与外旋风叶片(7)的旋向相反。【专利摘要】一种双旋风式一次配风结构的燃烧器,由风机、外筒、点火机构、内筒、旋风片、喷油嘴及油路构成,本专利技术特征在于,将旋风片叶片设置为内旋风叶片和外旋风叶片,在内筒顶部设有沿内筒轴心线并穿过内筒的稳风筒,外旋风叶片套设在稳风筒外,并通过支脚与外筒相连,内旋风叶片设置在稳风筒内;在内旋风叶片中心设有开孔;喷油嘴位于内旋风叶片开孔正上方。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强化燃料与空气的掺混效果,提高燃烧效率;在燃烧室内形成漩涡状气流,形成旋转火焰,提高燃烧稳定性;防止燃烧室壁面结碳。【IPC分类】F23D11/00, F23D11/38, F23D11/36, F23D11/42【公开号】CN105402724【申请号】CN201511016504【专利技术人】陈令清, 刘世青, 陈丹 【申请人】云南航天工业有限公司【公开日】2016年3月16日【申请日】2015年12月29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旋风式一次配风结构的燃烧器,由风机(1)、外筒(2)、点火机构(3)、内筒(4)、旋风片、喷油嘴(8)及油路(9)构成,其特征在于,将旋风片叶片设置为内旋风叶片(5)和外旋风叶片(7),在内筒(4)顶部设有沿内筒(4)轴心线并穿过内筒(4)的稳风筒(6),外旋风叶片(7)套设在稳风筒(6)外,并通过支脚(7.1)与外筒(2)相连,内旋风叶片(5)设置在稳风筒(6)内;在内旋风叶片(5)中心设有开孔(5.1);喷油嘴(8)位于内旋风叶片(5)开孔(5.1)正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令清,刘世青,陈丹,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航天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