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乘客识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74380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2 19:11
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辆的乘客识别装置,可以包括:重量传感器,当乘客乘坐到座椅上时,感测所述乘客的重量;角度传感器,感测用于调节所述座椅的高度的连接部件的角度;以及电子控制单元,基于所述角度及所述重量,通过所设定的重量补偿算法来计算出所述乘客的最终重量而区分所述乘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的乘客识别装置,尤其涉及通过补偿座椅高度调节时的乘客的重量来区分乘客的车辆的乘客识别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来讲,在车辆设有气囊装置,以用于在发生事故时,利用气囊垫的弹性来吸收物理冲击,以此保护位于座椅的对象。这种气囊装置是以具有一般体型的成人为对象所设计的,因此以能够保护所述具有一般体型的成人的展开压力来展开。在驾驶座上,会乘坐所述具有一般体型的成人,但在副驾驶座上,除了所述具有一 般体型的成人外,还会乘坐体型较小的成人、幼儿及儿童等各类乘客。因此,有必要区分位于副驾驶座上的对象,并以此使得所述气囊垫的展开与否及展开条件变得不同,由此使得位于副驾驶座上的对象不会因所述气囊垫的过大的展开压力而受到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座椅的高度调节时,通过补偿乘客的重量来区分乘客的车辆的乘客识别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乘客识别装置,可以包括重量传感器,当乘客乘坐到座椅上时,感测所述乘客的重量;角度传感器,感测用于调节所述座椅的高度的连接部件的角度;以及电子控制单元,基于所述角度及所述重量,通过所设定的重量补偿算法来计算出所述乘客的最终重量而区分所述乘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乘客识别装置,当乘坐到具有调高/倾斜功能的座椅上的乘客调节座椅的高度时,根据随之动作的连接部件的角度来补偿乘客的重量,因此具有容易区分乘客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并非局限在如上提及的课题上,而未提及到的其他的课题可由如下的记载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明确理解。附图说明图I为示出含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乘客识别装置的座椅的立体图;图2为图I所示乘客识别装置的前面立体图;图3为图I所示乘客识别装置的背面立体图;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乘客识别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5为图2的A-A线剖视图;图6为示出本专利技术车辆的乘客识别装置的控制构成的控制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和特征以及为了达成目的的方法,可以通过基于附图将要后述的实施例来得以明确。但是,本专利技术并非局限在以下公开的实施例,而是可由不同的各种形式来实现,本实施例只是为了完全公开本专利技术,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完全告知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提供,本专利技术应当由权利要求的范围来定义。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参照符号指同样的构成要素。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乘客识别装置。图I为示出含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乘客识别装置的座椅的立体图。参照图1,乘客识别装置100设置在副驾驶座椅1,根据乘坐在副驾驶座椅I上的乘客的重量,可以区分乘坐于座椅I上的乘客。在此,乘坐在座椅I上的乘客可以是空席状态的空气,也可以是具有一般体型 的成人,还可以是小体型的成人或儿童以及躺在幼儿保护装置(CRS:Child RestraintSystem)上的幼儿。图I所示的乘客识别装置100设置在副驾驶座椅I的左侧,但乘客识别装置100还可以设置在副驾驶座椅I的右侧,即,可安装在左、右侧中的某一侧。在此,对乘客识别装置100的安装位置不做限定。以下,仅对乘客识别装置100设置于副驾驶座椅I的左侧的情形进行说明。乘客识别装置100安装在座椅框架5与座椅轨道2之间。在此,座椅框架5是指安装在副驾驶座椅I的内部而形成副驾驶座椅I的骨架的框架。并且,座椅轨道2是指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形成得较长,且安装在车厢的底面,以使得用户能够前后滑动副驾驶座椅1,从而调节副驾驶座椅I的位置的结构物。座椅轨道2包括固定在车厢底面的导向托架3 ;可前后滑动地安装在导向托架3上的滑动托架4。图2是图I所示乘客识别装置的前面立体图,图3是图I所示乘客识别装置的背面立体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乘客识别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图2的A-A线剖视图。参照图I至图5,乘客识别装置100可以包括基底托架10、连接部件20、重量传感器30、安装托架40以及电子控制单元(ECU) 50。基底托架10,结合在座椅轨道2的滑动托架4上,当滑动托架4前后滑动时,与滑动托架4 一同前后滑动。连接部件20,其一端与座椅框架5铰链结合,另一端与重量传感器30铰链结合,以使副驾驶座椅I可以上下倾斜(tilting)。在基底托架10的前后端,分别各结合一个重量传感器30,从而在副驾驶座椅I上总共设有两个重量传感器30。重量传感器30通过连接部件20从座椅框架5接收载荷,并将感测到的重量传送至电子控制单元50,而电子控制单元50通过所述重量来区分乘坐在副驾驶座椅I上的乘客。在此,两个重量传感器30分别在副驾驶座椅I的互不相同的第一、二部位(未图示),可以感测乘坐到副驾驶座椅I上的乘客的重量。即,两个重量传感器30可以在所述第一、二部位感测互不相同的第一、二重量,并传送至电子控制单元50。而且,在两个重量传感器30的至少一个可以包含当连接部件20上下倾斜而调节副驾驶座椅I的高度时,用于感测连接部件20的角度的角度传感器39。在本专利技术中,两个重量传感器30中的一个可以形成为包含角度传感器39的一体型,或者重量传感器30与角度传感器39可以形成为分离型而分别单独与电子控制单元50相结合,对此不做限定。此时,角度传感器39可以设置在连接部件20的侧面,可以在连接部件20上下移动时一同移动而感测角度。S卩,角度传感器39感测连接部件20上下移动的角度,并传送至电子控制单元50。 电子控制单元50与AQJ (Airbag Control Unit)相连,而所述AQJ根据电子控制单元50所区分的乘坐副驾驶座椅I的乘客,来决定气囊的展开与否及展开条件而控制所述气囊的动作。如此,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乘客识别装置100可以区分乘坐具有倾斜功能的副驾驶座椅I的对象。安装托架40结合在基底托架10,以此固定重量传感器30。重量传感器30水平安装在基底托架10,其一端32铰链连接在连接部件20,另一端34固定在安装托架40。重量传感器30,其中央的直径大于两端32、34的直径,从而形成有阶梯部36。阶梯部36上设有通过线束(wire harness) 60与电子控制单元50相连的连接器35。因此,重量传感器30将经由连接部件20所接收到的载荷,通过连接器15及线束60传送至电子控制单元50。重量传感器30,其设置在基底托架10的前端的和后端的,布置为呈相互对称的结构。即,在基底托架10的前端,以连接器15设置于基底托架10的一侧的方式来安装重量传感器30 ;而在基底托架10的后端,以连接器15设置于基底托架10的另一侧的方式来安装重量传感器30。并且,安装托架40设置在连接器15的旁边而与重量传感器30的另一端34相结合,而在安装托架40所结合之相反侧的重量传感器30的一端32上铰链连接有连接部件20。安装托架40设置在阶梯部36的一侧。安装托架40形成有用于贯通重量传感器30的另一端的贯通孔45。重量传感器30贯通安装托架40的贯通孔45而突出。贯通安装托架40而突出的重量传感器30的另一端34上,设有用于消减重量传感器30与安装托架40之间的组装落差的第一落差消减部件70。重量传感器30的另一端34依次贯通安装托架40的贯通孔45及第一落差消减部件70后,通过联结部件80而固定。重量传感器30的另一端34可以在其外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以用于与联结部件80相结合。在本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的乘客识别装置,包括:重量传感器,当乘客乘坐到座椅上时,感测所述乘客的重量;角度传感器,感测用于调节所述座椅的高度的连接部件的角度;以及电子控制单元,基于所述角度及所述重量,利用设定的重量补偿算法,计算出所述乘客的最终重量而区分所述乘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炳赫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