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向支撑装置及公路铁路两用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33388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3 0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向支撑装置及公路铁路两用车。导向支撑装置包括:构架,构架上固定设置有支撑液压缸,构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导向轮组成;导向轮组成包括连接板和导向轮,连接板和构架之间设置有减振装置,减振装置包括与构架连接的上体和与连接板连接的下体,在下体和上体之间,设置有过渡件和弹性件,过渡件包括可相对水平转动的上接触板和下接触板,弹性件的顶端抵顶在过渡件的下接触板上,弹性件的底端抵顶在下体的底面上,且上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垂向定位下体的定位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导向支撑装置及公路铁路两用车,除能实现导向轮相对构架垂向运动外,还允许导向轮相对构架水平转动,从而避免了车体运行至转弯处或道岔时出现脱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制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导向支撑装置及公路铁路两用车
技术介绍
公路铁路两用车是铁路运输的辅助动力牵引车辆,可以分别在公路和铁路上行驶,主要分为钢轮驱动和橡胶轮驱动两种方式。橡胶轮驱动的公路铁路两用车由于结构相对简单、成本相对较低等优点,得到了广泛使用。橡胶轮驱动方式的公路铁路两用车,通过在普通公路车辆上加装导向支撑装置,以实现在钢轨上的运行,即,通过导向支撑装置的升降来调节车体的垂向位置,从而完成公路和铁路两种路况的转换;当橡胶轮驱动的公路铁路两用车在钢轨上运行时,其橡胶轮的一部分压在钢轨上,橡胶轮摩擦钢轨以产生驱动力,导向支撑装置中的钢制导向轮仅起导向作用。现有技术中的导向支撑装置包括用于与车体的前桥或后桥固定连接的构架、用 于升降该构架、同时也能起支撑车体作用的两个支撑液压缸,以及位于构架两侧分别对应钢轨设置的导向轮组成;每个导向轮组成包括与构架固定连接的连接板,连接板上固定穿设有至少一个轮轴,轮轴上套设有可绕其转动的导向轮,且为了使导向轮能够密贴在钢轨上,可在构架与每个连接板之间分别设置弹性减振件,例如采用压缩的空气弹簧,以通过弹簧的弹性形变来保证构架与导向轮在垂向上的距离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变化,防止导向轮离开钢轨(即脱轨)。现有技术中这种减振方式,虽然能够允许车体与导向轮之间垂向距离的变动,起到防止在车体的垂向位置变化时产生脱轨,但是,由于这种减振装置不能适应构架与导向轮在水平面内的相对位置变化,因而,当在钢轨上运行至转弯处或道岔时,还是很容易出现脱轨现象;另外,也很容易受到来自横向的冲击和振动的影响,整个运行的平稳性和可靠性不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导向支撑装置及公路铁路两用车,以防止在经钢轨转弯或道岔处发生脱轨现象,同时提高车体抵抗横向冲击和振动的能力。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导向支撑装置,包括用于与车体的前桥或后桥固定连接的构架,所述构架上固定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支撑所述车体并带动所述构架升降的支撑液压缸,所述构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导向轮组成;所述导向轮组成包括连接板和固定连接在连接板上的、可自转的至少一个导向轮;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构架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减振装置,所述减振装置包括与所述构架固定连接的上体和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的下体,所述上体位于所述下体的上方,在所述下体和上体之间,设置有过渡件和弹性件,所述过渡件包括可相对水平转动的上接触板和下接触板,所述弹性件的顶端抵顶在所述过渡件的下接触板上,所述弹性件的底端抵顶在所述下体的底面上,且所述上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垂向定位所述下体的定位件。如上所述的导向支撑装置,优选地,所述上体为底部设有开口的柱状壳体,所述下体为顶部设有开口的柱状壳体,所述下体的顶端伸入所述上体的开口内,且所述上体的侧壁与所述下体的侧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过渡件和弹性件设置在所述上体和下体围成的容置空腔内,所述过渡件为一推力轴承,所述推力轴承的上止推垫片为所述上接触板,所述推力轴承的下止推垫片为所述下接触板。如上所述的导向支撑装置,优选地,所述定位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上体顶面上的定位杆,所述下体的底面上开设有垂向通孔,所述定位杆穿过所述垂向通孔,且所述定位杆位于所述下体下方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一水平的定位片;所述弹性件和所述过渡件分别套设所述定位杆上。如上所述的导向支撑装置,优选地,所述定位杆为圆柱杆,所述定位片通过第一螺母螺接固定在所述定位杆的底端。 如上所述的导向支撑装置,优选地,所述下体的侧面固定设置有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配合第二螺母将所述下体与所述连接板螺接固定。如上所述的导向支撑装置,优选地,所述上体通过第三螺栓与所述构架螺接固定。如上所述的导向支撑装置,优选地,所述构架包括一横向设置的横梁,及固定设置在所述横梁上的两个沿纵向延伸的纵梁;所述纵梁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至所述车体的前桥或后桥上的安装座;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减振装置的上体固定,两个所述连接板分别设置在所述横梁两端的下方,两个所述连接板之间还设置有连动杆,所述连动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板铰接。如上所述的导向支撑装置,优选地,每个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两个所述导向轮,所述减振装置为一个,位于两个所述导向轮之间。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公路铁路两用车,包括车体、固定连接在所述车体下方的如上任一所述的导向支撑装置,且所述导向支撑装置的构架与所述车体的前桥或后桥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支撑装置的支撑液压缸与所述车体的底面固定连接。本技术提供的导向支撑装置及公路铁路两用车,通过设置减振装置,在允许导向轮相对构架发生垂向位移的同时,还能允许导向轮相对构架水平转动,从而避免了车体在钢轨上运行至转弯处或道岔时出现脱轨,且还提高了车体运行过程中抵抗横向冲击和振动的能力,也能减小钢轨对起驱动作用的橡胶轮胎的磨耗。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导向支撑装置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图I中的导向支撑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图2中A-A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所述的“垂向”是指重力方向,钢轨延伸的方向为“纵向”,将公路铁路两用车在钢轨上的运行方向称为“前”,在钢轨所在水平面内、且垂直与钢轨的方向为“横向”。导向支撑装置用于固定连接在公路铁路两用车车体的前桥或后桥上,当在公路上行驶时,可以通过支撑液压缸将构架连同导向轮升起,以使其不与底面接触,对车辆的运行不起任何作用;当公路铁路两用车要转换到铁路上行驶时,可通过支撑液压的伸长将构架降下,以使导向轮与钢轨接触,从而在行驶过程中发挥其导向作用。图I为本技术导向支撑装置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图I中的导向支撑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图2中A-A向剖视图。请参照图1-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导向支撑装置,包括用于与车体的前桥或后桥固定连接的构架1,构架I上固定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支撑车体并带动构架I升降的支撑液压缸11,构架I的两侧分别对应钢轨设置有导向轮组成;导向轮组成包括连接板2和固定连接在连接板2上的、可自转的至少一个导向轮22,连接板2与构架I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减振装置3,减振装置3包括与构架I固定连接的上体31和与连接板2固定连接的下体32,上体31位于下体32的上方,在下体32和上体31之间,设置有过渡件33和弹性件34,过渡件包括可相对水平转动的上接触板331和下接触板332, 弹性件34的顶端抵顶在过渡件33的下接触板332上,弹性件34的底端抵顶在下体32的底面上,且上体31上还设置有用于垂向定位下体32的定位件35。 具体地,构架I可以为不同结构,例如可以呈板状、立方体状,但最好采用框架结构以减少自重;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构架I可以包括一横向设置的横梁101,及固定设置在横梁101上的两个沿纵向延伸的纵梁102 ;纵梁102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至车体的前桥或后桥上的安装座103,例如,可通过安装座103将构架I焊接至车体的前桥或后桥上;横梁10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减振装置3的上体31固定,两个连接板2分别设置在横梁101两端的下方,而减振装置3通过其下体32的侧面或底面与连接板2固定连接,具体地,上体31和下体32可以呈板状或块状;进一步地,两个连接板2之间还可以设置有连动杆104,连动杆104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向支撑装置,包括:用于与车体的前桥或后桥固定连接的构架,所述构架上固定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支撑所述车体并带动所述构架升降的支撑液压缸,所述构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导向轮组成;所述导向轮组成包括连接板和固定连接在连接板上的、可自转的至少一个导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构架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减振装置,所述减振装置包括与所述构架固定连接的上体和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的下体,所述上体位于所述下体的上方;在所述下体和上体之间,设置有过渡件和弹性件,所述过渡件包括可相对水平转动的上接触板和下接触板,所述弹性件的顶端抵顶在所述过渡件的下接触板上,所述弹性件的底端抵顶在所述下体的底面上,且所述上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垂向定位所述下体的定位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辉
申请(专利权)人: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