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安徽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单端操作的亚阈值存储单元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13312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6 23:06
一种单端操作的亚阈值存储单元电路,设有两个PMOS管P1、P2及七个NMOS管N1~N7,P1及P2的体端均分别与各自的源级连接后与电源电压Vdd连接,七个NMOS管N1~N7的体端以及N1、N2、N7的源极均接地,N3的栅极与行写控制信号RWR连接,N4的栅极与列写控制信号CWR连接,N2与P2组成一个反相器,其输出端连接到N2和P2的栅极,其输入端连接到P1的漏极,N5的栅极与读字线RWL连接,N5的漏极与读位线RBL连接,N6的源级与写位线WBL连接,N6的栅极与写字线WWL连接。(*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作在亚阈值区域下的一种单端操作的亚阈值存储单元电路,属于集成电路设计

技术介绍
存储单元阵列是现代片上系统(SOC)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往往是系统设计的瓶颈。随着市场对便携式设备的要求不断提高,存储单元阵列的功耗也要随之降低。亚阈值设计是当前存储阵列超低功耗设计的热点。通过降低电源电压(Vdd)进入电路的亚阈值区域-Vdd小于阈值电压(Vth),进而显著降低系统的动态功耗和静态功耗。亚阈值存储单元阵列的设计尤其显示了亚阈值设计在低功耗方面的优异性能。随着制造工艺的不断发展,特征尺寸进一步缩小,使得栅长L、栅宽W、氧化层厚度Tox以及掺杂分布等工艺波动性对器件性能的影响愈发严重。其中随机掺杂波动(RandomDopant Fluctuation, RDF)的影响最大,它会严重影响SRAM单元的稳定性,从而导致失效率迅速上升。作为数字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储器的失效率将直接影响到系统良率。在典型的超阈值六管存储单元单元设计中,设计者通常利用平衡下拉晶体管、上拉晶体管和传输晶体管之间驱动比关系的方法,在满足良率要求的同时满足存储器单元的高密度要求。但是由于亚阈值区域晶体管驱动电流和阈值电压成指数关系,工艺波动的影响也更加严重,仅靠单纯的调节器件尺寸已经不能满足设计的需要。此外,当电源电压下降到亚阈值区域后,单元稳定性的下降使得half-selection对系统数据的影响加剧,甚至造成数据丢失。因此新型存储单元结构设计成为亚阈值存储电路平衡读写操作、降低half-selection状态、满足设计的良率要求的关键。在典型的超阈值六管存储单元单元设计中,通常采用双端读写的操作方式实现对数据的正常写入和读出。在双端操作的过程中,数据通过互补的两条位线传输数据,这种数据传输方式尽管带来了速度等方面的优势,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切换功耗,造成功耗的损失。因此,使用一条位线传输数据并采用单端操作模式的存储单元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同时由于单端操作的存储单元更贴合于对功耗要求严格而对速度要求放宽的亚阈值应用场合。但需要注意的是,单端操作的存储单元也会存在难以写入等问题。因此,如何在保证存储单元正常操作的前提下满足功耗、速度方面的需求成为存储体设计的重要研究方向之o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针对亚阈值电路的实际特点,设计了一种单端操作的亚阈值存储单元电路,具有平衡存储单元的各项指标,使系统性能最优,是一种能够降低half-selection状态影响的低功耗、单端操作的亚阈值存储单元。它能够在保证系统正常操作的前提下,实现动态操作的降低并同时降低half-selection状态对存储单元的影响。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单端操作的亚阈值存储单元电路,其特征在于设有两个PMOS管P1、P2及七个NMOS管NI N7,两个PMOS管Pl及P2的体端均分别与各自的源级连接后与电源电压Vdd连接,PMOS管Pl的漏极与NMOS管N3、N4、N6的漏极、NMOS管N2的栅极以及PMOS管P2的栅极连接在一起,PMOS管Pl的栅极与NMOS管NI、N7的栅极、PMOS管P2的漏极以及NM OS管N2的漏极连接在一起,七个NMOS管NI N7的体端以及NMOS管N1、N2、N7的源极均接地,NMOS管NI的漏极与NMOS管N3、N4的源级连接在一起,NMOS管N3的栅极连接行写控制信号RWR,NMOS管N4的栅极连接列写控制信号CWR,NMOS管N5的栅极连接读字线RWL,NMOS管N5的漏极连接读位线RBL,NMOS管N5的源极连接NMOS管N7的漏极,NMOS管N6的栅极连接写字线WWL,NM0S管N6的源极连接写位线WBL。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及显著效果(I)亚阈值区域过驱动电压减小、负载电容大以及在工艺变化的条件下保持足够的写能力是亚阈值存储单元设计的又一个挑战。常规方法是在写操作过程中进一步降低亚阈值存储单元Vdd以增强写驱动能力。但是,这也同时降低共享同一 Vdd的其它未被选中列中存储单元的保持操作稳定性。在本技术设计的亚阈值、单端操作并降低半选择状态(half-selection)影响的存储单元电路中,由于采用单端操作的模式并配合切断管N3、N4的工作的方式,实现了在写操作过程中动态切断反相器互锁的功能,提升单元的写能力,进而保证该亚阈值存储单元在很低电源电压(200mV)下也能正常写入数据,本技术特有的电路机制在切断被选中单元进行写操作的过程中避免了切断同行或者同列的单元,降低了单端操作常伴随的half-selection的半选择问题,提高了电路的鲁棒性。(2)本技术设计的亚阈值、单端操作并降低half-selection状态影响的存储单元中,N5结合N7形成缓冲电路,该缓冲电路使读操作过程中存储节点与位线分立,位线上的电位变化不会对内部存储节点造成影响,因此亚阈值SRAM设计中最关键的读噪声容限被扩展。即本设计中采用的读出路径与内部信息存储节点分离的方案提高了读取过程中存储单元的抗噪声能力,增强了 SRAM的鲁棒性。(3)在SRAM的正常操作过程中,实现对一个单元的读写操作需要抬高字线电位以打开传输管,这将导致同一行其他非读写操作下存储单元的传输管同时开启,进而导致half-selection的问题,处于half-select状态下的单元其稳定性下降,甚至发生数据丢失。本专利技术设计的亚阈值、单端操作并降低half-selection状态影响的存储单元中,采用读路径分离的方式消除了读半选择状态的影响;切断管N3、N4的独特操作方式,降低了写半选择状态的影响,提高了单元的稳定性。(4)本技术设计的亚阈值、单端操作并降低half-selection状态影响的存储单元采用新型的逻辑结构,使得该设计可以全部采用最小尺寸的晶体管。(5)在SRAM的设计中需要严格控制尺寸以尽可能降低面积消耗。常规的六管存储单元在满足面积约束的前提下,通过调节各组成晶体管的尺寸满足设计上拉比和单元比的约束条件,进而达到设计的良率需求。但是由于亚阈值设计的特殊性,在设计中单纯的依靠器件尺寸的调节已不足以满足存储单元的良率需求。本技术采用新型的存储单元逻辑结构,在满足面积约束的条件下提高设计的鲁棒性。存储单元的可读性由读缓冲电路(N5-N7)保证;可写性由处于可配置的外部控制信号CWR,RWR控制下的切断管保证。这使得本设计可以全部采用最小尺寸的晶体管来满足存储电路面积约束。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存储单元电路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的存储单元在读写操作中可配置的控制信号的波形图;图3是200mV电源电压下,本技术与参考8T、10T ST设计的读噪声容限的比较图;图4是不同电源电压下,本技术与参考8T、10T ST设计读噪声容限的比较图5是300mV电源电压下,本技术与参考8T设计静态噪声容限的比较分析图(1000次采样的蒙特卡洛分析),(a)本技术设计的9T单元(b)参考8T存储单元;图6是本技术完成正常读写操作的瞬态波形图;图7是half-select状态下,本技术中可配置的控制信号的波形图;图8是half-se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端操作的亚阈值存储单元电路,其特征在于:设有两个PMOS管P1、P2及七个NMOS管N1~N7,两个PMOS管P1及P2的体端均分别与各自的源级连接后与电源电压Vdd连接,PMOS管P1的漏极与NMOS管N3、N4、N6的漏极、NMOS管N2的栅极以及PMOS管P2的栅极连接在一起,PMOS管P1的栅极与NMOS管N1、N7的栅极、PMOS管P2的漏极以及NMOS管N2的漏极连接在一起,七个NMOS管N1~N7的体端以及NMOS管N1、N2、N7的源极均接地,NMOS管N1的漏极与NMOS管N3、N4的源级连接在一起,NMOS管N3的栅极连接行写控制信号RWR,NMOS管N4的栅极连接列写控制信号CWR,NMOS管N5的栅极连接读字线RWL,NMOS管N5的漏极连接读位线RBL,NMOS管N5的源极连接NMOS管N7的漏极,NMOS管N6的栅极连接写字线WWL,NMOS管N6的源极连接写位线WBL。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秀龙柏娜谭守标李正平孟坚陈军宁徐超代月花龚展立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