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北京大学专利>正文

SRAM存储单元及存储阵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35794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1 05: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SRAM存储单元,涉及计算机存储技术领域,包括:单元选中电路及与所述单元选中模块连接的存储电路,还包括:与所述存储电路连接的下拉电路,所述下拉电路用于将所述存储电路中的数据读出。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由上述SRAM存储单元组成的存储阵列。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SRAM存储单元中设置单独的下拉电路,通过该电路将SRAM存储单元的数据读出来,因此,在读操作时不再需要使用较高电平,即不需要为该单元提供不同的内部电源电压,这会很大程度上降低了SRAM电路设计的复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存储
,特别涉及一种SRAM存储单元及存储阵列
技术介绍
近年来,便携式电子产品的飞速发展,使低功耗需求成为集成电路设计的主要问题。由静态随机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 SRAM)构成的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作为片上系统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性能对整个芯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芯片内Cache所消耗的功耗大约占芯片总功耗的40°/Γ50%,因此,降低SRAM功耗,也逐步成为SRAM设计的重要目标。 考虑到电源电压与功耗的平方关系,降低电源电压成为降低SRAM功耗的主要手段。然而,随着电源电压的降低以及CMOS器件尺寸变小,传统6管SRAM单元会出现稳定性差,假读等问题,很难被用于低电压应用。文献[I]中提出一种8管SRAM单元结构,如图I所示,该结构在原6管单元基础上,添加PMOS管P3和NMOS管N5,构成一个反相器,并以其输出连接到门管N3和N4的栅极。反相器及门管N3和N4构成单元选中电路,用于选择单个存储单元进行读写。SRAM存储单元内部P1、N1和P2、N2构成互耦反相器,即存储电路。反相器控制SRAM单元的读和写操作。其中CS为单元所在单元列的列选择信号,WL为单元所在行的字线(在此设计中,WL为低电平有效)。Cell_Supply为单元提供动态电源电压。该单元工作原理如下当单元处于稳定状态时,WL= “1”,CS= “0”,C1输出为低电平,门管N3和N4截止,单元内部Pl、NI和P2、N2构成互耦反相器,保存单元存储内容;当对单元进行写操作时,WL= “0”,CS= “1”,(1输出高电平,门管吧和财导通,要写入的数据经过BL和/BL写入到单元内部;当对单元进行读操作时,WL= “0”,CS= “1”,C1输出高电平,门管N3和N4导通,单元内数据通过门管N3和N4读出到BL和/BL (“/”表示BL非)上,考虑到BL和/BL上电荷会通过门管N3和N4输入到单元内部,进而影响原存储节点(D和/D)的存储值,进而影响单元稳定性,因此,当进行读操作时,Cell_Supply会提高一个较高的电源电压电平,以提高该单元稳定性。如上所述,在进行读写操作时,只有被选中单元的行选和列选才会同时有效,也即只有该单元的门管N3和N4控制信号Cl才会输出高电平,进而完成读写操作,而其他单元Cl均为0,单元不会受到影响,因此,该种设计也有效地解决了假读问题。虽然文献[I]中的8管SRAM单元能够有效地解决假读问题,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单元读操作时的稳定性。然而,由于对该种单元进行读操作时,需要使用较高电平,也即需要根据单元不同状态,为该单元提供不同的内部电源电压,这会很大程度上增加了 SRAM电路设计的复杂度。参考文献[I]Rajiv V. Joshi, Rouwaida Kanj, and Vinod Ramadurai “ANovel Column-Decoupled 8T Cell for Low-Power Differential and Domino-BasedSRAM Design”IEEE TRANSACTIONS ON 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VLSI)SYSTEMS, VOL. 19,NO. 5,MAY2011。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降低SRAM电路设计的复杂度。(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SRAM存储单元,包括单元选中电路及与所述单元选中电路连接的存储电路,还包括与所述存储电路连接的下拉电路,所述下拉电路用于将所述存储电路中的数据读出。 其中,所述下拉电路包括下拉MOS管和数据读出位线,所述下拉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存储电路的数据存储节点,源极用于连接低电平,漏极连接所述数据读出位线。其中,所述下拉MOS管为NMOS管。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SRAM存储阵列,包括若干上述的SRAM存储单元组成的阵列,还包括读字线及与阵列中每行SRAM存储单元的下拉电路连接的读控制MOS管,所述读控制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读字线,漏极连接所述下拉电路,源极接地。其中,所述读控制MOS管为NMOS管。(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在SRAM存储单元中设置单独的下拉电路,通过该电路将SRAM存储单元的数据读出来,因此,在读操作时不再需要使用较高电平,即不需要为该单元提供不同的内部电源电压,这会很大程度上降低了 SRAM电路设计的复杂度。附图说明图I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SRAM存储单元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SRAM存储单元结构示意图;图3是由图2中SRAM存储单元组成的存储阵列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出的SRAM存储单元为9管单元结构,是在图I中8管结构上的改进结构。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SRAM存储单元和8管结构的SRAM存储单元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数据存储节点Q连接一个下拉MOS管N6即及数据读出位线RBL形成的下拉电路。下拉MOS管N6的栅极连接数据存储节点Q,漏极连接数据读出位线RBL,源极用于连接低电平,当需要读出数据时控制源极连接至低电平。其中N6为NMOS管,也可以是PMOS管和反相器实现。以该种SRAM存储单元实现的SRAM存储阵列布局如图3所示,包括若干上述的SRAM存储单元组成的阵列Cell,还包括读字线RWL及与阵列中每行SRAM存储单元的下拉电路连接的读控制MOS管Nread管,即每个SRAM存储单元相当于都连接了一个Nread管。该Nread管的栅极连接读字线RWL,漏极连接下拉电路(即N6管的源极),源极接地。其中,Nread管为NMOS管,也可以是PMOS管和反相器实现。该SRAM存储单元采用读写分离方式,其中WBL、/WBL、WffL以及CS用于控制写操作,RBL以及RWL用于控制读操作。其工作方式如下当单元处于稳定状态时,WffL= “1”,CS= “O” (P3截止,N5导通),单元所在行的RWL= “0”,Cl输出为低电平,门管N3和N4截止,单元内部PU NI和P2、N2构成互耦反相器,保存单元存储内容;当对单元进行写操作时,WffL= “0”,CS= “I” (P3导通,N5截止),单元所在行的RWL= “0”,Cl输出高电平,门管N3和N4导通,要写入的数据经过WBL和/WBL写入到单元内部;当对单元进行读操作时,WffL= “ I ”,CS= “0”,读位线RBL预充至VDD,单元所在行 的RffL= “1,,,C1输出低电平,门管N3和N4截止。由于单元所在行的RffL= “1”,Nread管导通,单元通过NMOS管N6与Nread形成串联下拉通路,由单元内部存储数据控制RBL充电或放电,从而将存储数据读出到RBL,且由于门管N3和N4截止,单元内数据不受WBL和/WBL上预充电荷的影响,此时,其静态噪声容限与单元处于稳定状态时静态噪声容限一致,由单元内部两个互耦的反相器决定,因此单元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同样,由于写操作时,只有行和列同时被选中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SRAM存储单元,包括:单元选中电路及与所述单元选中电路连接的存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存储电路连接的下拉电路,所述下拉电路用于将所述存储电路中的数据读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SRAM存储单元,包括单元选中电路及与所述单元选中电路连接的存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存储电路连接的下拉电路,所述下拉电路用于将所述存储电路中的数据读出。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SRAM存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拉电路包括下拉MOS管和数据读出位线,所述下拉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存储电路的数据存储节点,源极用于连接低电平,漏极连接所述数据读出位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S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嵩刘俐敏徐鹤卿吴峰锋王源张钢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