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端低摆幅读位线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59580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单端低摆幅读位线电路,该电路包括:至少1个内核单元、第一PMOS晶体管(P1)和敏感放大器;所述第一PMOS晶体管(P1)的栅极连接控制信号(PRE),在PRE有效地时间内,对位线信号(BL)进行预充电,充电结束后字线信号有效;则位线根据有效字线上的内核单元存储的二进制数据是“0”还是“1”有电平变化,敏感放大器检测位线电平变化来读数据;其特征在于,该电路还包括:第一NMOS晶体管(N1)、第二NMOS晶体管(N2)和第二PMOS晶体管(P2);N2和P2反馈控制N1是否关断,P1在PRE控制下通过N1是否关断实现位线低摆幅;所述敏感放大器包括:7个PMOS晶体管和6个NMOS晶体管,实现正确读出单端低摆幅位线上的数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读位线电路,特别涉及一种单端低摆幅读位线电路
技术介绍
图1为传统的单端低摆幅读位线电路原理图。图中PRE信号表示对位线信号BL 进行预充电操作的信号。“0”和“1”表示存储器内核单元中存储的数据,其中“0”表示0, “1”表示存储的二进制数据为1。“0”和“1”在物理上的实际电压值分别对应与地相接和电 源电压。图1中,假设位线上共连接了 N个内核单元,其中WL表示字线,而WLX表示第X个 内核单元读出逻辑的字线。Il表示敏感放大器,单端位线结构中一般由非门充当敏感放大ο传统单端位线在读出数据中,首先要对位线信号BL进行预充电操作,即在PRE信 号有效的时间里,通过PMOS晶体管Pl对位线信号BL充电,充电结束后BL电平到达电源电 压。此时字线信号有效,假设有效的字线信号为WLX,第X个内核单元存储的数据为“1”,则 位线经过NMOS晶体管NXa和NMOS晶体管NXb放电,敏感放大器11检测位线信号BL电平变 化后输出数据为“1”,从而得到存储在第X个内核中的数据结果。反之,若存储在内核单元 的数据为“0”,位线信号BL则不会通过NMOS晶体管NXa和NMOS晶体管NXb放电,敏感放大 器Il输出数据为“0”。在整个位线的读过程中,位线的电压摆幅为全摆幅,特别在位线上连 接内核单元数目N较大的情况下,整体位线的充电放电速度将会变慢,而且功耗消耗更大。目前,许多降低位线摆幅的技术都是通过额外的片内电压来实现的。Half-swing Pulse-mode Techniques便是一种利用额外电压实现脉冲摆幅为全摆幅一半的技术。该技 术能够产生原摆幅一半的脉冲,从而能够大大降低芯片整体功耗,但片内如何产生稳定的 额外电压确引入了芯片设计的另一个问题。此外当位线摆幅降低的时候同时也引入了另一个问题,即敏感放大器的设计问 题。传统的单端位线读技术中大部分采用反相器实现敏感放大器的功能,因为单端位线相 对与差分结构来说缺少互补电压信号,从而使得差分结构的敏感放大器在单端结构中需要 额外的参考电压才能正常工作,增加了设计的复杂度。对于全摆幅结构来说,反相器能够很 好的完成位线电压检测的任务,但对于降低摆幅的位线而言,敏感放大器要完成的功能不 仅仅是敏感放大,还包括电平转换的任务。由此普通的反相器则无法继续充当敏感放大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不需要额外电压源辅助的情况下,降低位线的电压摆幅和 功耗,在此基础上实现正确的数据读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单端低摆幅读位线电路,该电路包括至少1 个内核单元、第一 PMOS晶体管Pl和敏感放大器;所述第一 PMOS晶体管Pl的栅极连接控制 信号I3RE ;其特征在于,该电路还包括第一 NMOS晶体管Nl、第二 NMOS晶体管N2和第二 PMOS晶体管P2 ;所述第一NMOS晶体管m的栅极、所述第二NMOS晶体管N2的漏极及所述第二PMOS 晶体管P2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一 NMOS晶体管m的源极、所述第一 PMOS晶体管Pl的漏极 及所述第二 PMOS晶体管P2的源极相连;所述第一 NMOS晶体管m的漏极与位线信号BL相 连; 所述第二 NMOS晶体管N2的栅极与位线信号BL相连;所述第二 NMOS晶体管N2的 源极接地;所述第二 PMOS晶体管P2的栅极与位线信号BL相连 ;所述敏感放大器包括第三PMOS晶体管P3、第四PMOS晶体管P4、第五PMOS晶体 管P5、第六PMOS晶体管P6、第七PMOS晶体管P7、第八PMOS晶体管P8、第九PMOS晶体管 P9、第三NMOS晶体管N3、第四NMOS晶体管N4、第五NMOS晶体管N5、第六NMOS晶体管N6、 第七NMOS晶体管N7和第八NMOS晶体管N8 ;所述第三PMOS晶体管P3的栅极连接控制信号EVAL ;所述第三PMOS晶体管P3的 源极连接电源电压;所述第三PMOS晶体管P3的漏极、所述第四PMOS晶体管P4的源极及所 述第五PMOS晶体管P5的源极相连;所述第四PMOS晶体管P4的漏极、所述第五PMOS晶体管P5的栅极、所述第六PMOS 晶体管P6的漏极、所述第四NMOS晶体管N4的漏极、及所述第五NMOS晶体管N5的栅极相 连;所述第四PMOS晶体管P4的栅极、所述第五PMOS晶体管P5的漏极、所述第八PMOS 晶体管P8漏极、所述第四NMOS晶体管N4的栅极及所述第五NMOS晶体管N5的漏极相连;所述第六PMOS晶体管P6的源极连接电源电压;所述第六PMOS晶体管P6的栅极、 所述第七PMOS晶体管P7的栅极和漏极及所述第七NMOS晶体管N7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七PMOS晶体管P7的源极连接电源电压;所述第八PMOS晶体管P8的源极连接电源电压;所述第八PMOS晶体管P8的栅极、 所述第九PMOS晶体管P9的栅极和漏极及所述第八NMOS晶体管N8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九PMOS晶体管P9的源极连接电源电压;所述第三NMOS晶体管N3的栅极连接控制信号EQ ;所述第三NMOS晶体管N3通过 其源极和漏极连接在所述第五PMOS晶体管P5的栅极和所述第六PMOS晶体管P6的栅极之 间;所述第四NMOS晶体管N4的源极、所述第六NMOS晶体管N6的源极及所述第五NMOS 晶体管N5的源极相连接地;所述第六NMOS晶体管N6的漏极与所述第七NMOS晶体管N7的源极相连;所述第六NMOS晶体管N6的栅极连接位线信号BL,所述第七NMOS晶体管N7的栅极 连接控制信号READ ;或所述第六NMOS晶体管N6的栅极连接控制信号READ,所述第七NMOS 晶体管N7的栅极连接位线信号BL ;所述第八NMOS晶体管N8的漏极连接位线信号BL ;所述第八NMOS晶体管N8的栅 极连接控制信号READ。在实际中,为了能够使得位线的摆幅尽可能的降低,可以通过调整由第二 PMOS晶 体管P2和第二 NMOS晶体管N2组成反相器的阈值电压,能够进一步的降低位线摆幅。因此,可以将第二 NMOS晶体管N2采用低阈值的NMOS晶体管,而第二 PMOS晶体管P2采用高阈值 的PMOS晶体管,此时,由第二 PMOS晶体管P2和第二 NMOS晶体管N2组成的反相器阈值电 压会降低,使得整体位线的摆幅降低。该电路还包括第九匪OS晶体管N9 ;所述第九NMOS晶体管N9的栅极连接控制信号READ ;所述第九NMOS晶体管N9的 源极连接位线信号BL ;所述第九NMOS晶体管N9的漏极与所述第八NMOS晶体管N8的源极 相连。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出了另一种单端低摆幅读位线电路,该电路包括至少1 个内核单元、第一 PMOS晶体管Pl和敏感放大器;所述第一 PMOS晶体管Pl的栅极连接控制 信号I3RE ;其特征在于, 该电路还包括第一 NMOS晶体管Nl、第二 NMOS晶体管N2和第二 PMOS晶体管P2 ;所述第一 NMOS晶体管m的栅极、所述第二 NMOS晶体管N2的漏极及所述第二 PMOS 晶体管P2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一 NMOS晶体管m的源极、所述第一 PMOS晶体管Pl的漏极 及所述第二 PMOS晶体管P2的源极相连;所述第一 NMOS晶体管m的漏极与位线信号BL相 连;所述第二 NMOS晶体管N2的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端低摆幅读位线电路,该电路包括:至少1个内核单元、第一PMOS晶体管(P1)和敏感放大器;所述第一PMOS晶体管(P1)的栅极连接控制信号(PRE);其特征在于,该电路还包括:第一NMOS晶体管(N1)、第NMOS晶体管(N2)和第二PMOS晶体管(P2);所述第一NMOS晶体管(N1)的栅极、所述第二NMOS晶体管(N2)的漏极及所述第二PMOS晶体管(P2)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一NMOS晶体管(N1)的源极、所述第一PMOS晶体管(P1)的漏极及所述第PMOS晶体管(P2)的源极相连;所述第一NMOS晶体管(N1)的漏极与位线信号(BL)相连;所述第二NMOS晶体管(N2)的栅极与位线信号(BL)相连;所述第二NMOS晶体管(N2)的源极接地;所述第PMOS晶体管(P2)的栅极与位线信号(BL)相连;所述敏感放大器包括:第三PMOS晶体管(P3)、第四PMOS晶体管(P4)、第五PMOS晶体管(P5)、第六PMOS晶体管(P6)、第七PMOS晶体管(P7)、第八PMOS晶体管(P8)、第九PMOS晶体管(P9)、第三NMOS晶体管(N3)、第四NMOS晶体管(N4)、第五NMOS晶体管(N5)、第六NMOS晶体管(N6)、第七NMOS晶体管(N7)和第八NMOS晶体管(N8);所述第三PMOS晶体管(P3)的栅极连接控制信号(EVAL);所述第三PMOS晶体管(P3)的源极连接电源电压;所述第三PMOS晶体管(P3)的漏极、所述第四PMOS晶体管(P4)的源极及所述第五PMOS晶体管(P5)的源极相连;所述第四PMOS晶体管(P4)的漏极、所述第五PMOS晶体管(P5)的栅极、所述第六PMOS晶体管(P6)的漏极、所述第四NMOS晶体管(N4)的漏极、及所述第五NMOS晶体管(N5)的栅极相连;所述第四PMOS晶体管(P4)的栅极、所述第五PMOS晶体管(P5)的漏极、所述第八PMOS晶体管(P8)漏极、所述第四NMOS晶体管(N4)的栅极及所述第五NMOS晶体管(N5)的漏极相连;所述第六PMOS晶体管(P6)的源极连接电源电压;所述第六PMOS晶体管(P6)的栅极、所述第七PMOS晶体管(P7)的栅极和漏极及所述第七NMOS晶体管(N7)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七PMOS晶体管(P7)的源极连接电源电压;所述第八PMOS晶体管(P8)的源极连接电源电压;所述第八PMOS晶体管(P8)的栅极、所述第九PMO...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辉闫浩洪缨侯朝焕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