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冷轧工艺中的工作辊,尤其涉及用于控制带钢边 缘降的工作辊。
技术介绍
板形是衡量带钢质量的标准,它包括五个描述指标,S卩凸度、楔形度、边部减薄(边降)、局部高点、平坦度。边部减薄是衡量带钢板形好坏的标准之一,冷轧过程中的边部减薄是由于工作辊弯曲和压扁的结果。图1说明了带钢边部减薄的形成过程,工作辊1 一与支持辊2'接触而不与带钢3'接触的区域称为有害接触区4',由于它的存在造成了工作辊两侧的过度弯曲,使带钢边部减薄;另外,工作辊在有轧制力的区域发生压扁,辊缝开度增加,而在没有轧制力的区域则不会被压扁,带钢边部是压扁与不压扁的过渡区域,这部分的辊缝开度会有显著变化,就造成了带钢的边部减薄。由于边部压下大,使这部分的带钢纵向延伸相对增加,造成带钢边部形成高次小边浪。边部板形包括边部减薄和高次小边浪,控制边降可以同时起到控制高次小边浪的效果,因此,边部板形控制的核心即是边降控制。如图2,边部减薄的定义如下,= 一2) - /z阔其中£D——边部减薄量;6d,&2——带钢边部标志点距离带钢边缘的距离, 在冷车L中,6el = 5mOT, 6e2二2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控制带钢边缘降的工作辊,其特征是:所述工作辊辊形由三段曲线组成, 中间段辊形为直线; 一侧为圆弧辊形,辊形曲线在圆弧与直线的交点处圆弧曲线的导数为零,即这一侧的工作辊辊形曲线为一条光滑曲线,所述圆弧辊线用于控制带钢边降, 圆弧进入带钢边部; 另一侧为圆弧辊形或直线形式的锥角辊形,用于减小或消除有害接触区,所述圆弧辊线或直线辊线不进入带钢; 上、下工作辊辊形方向相反,即上工作辊驱动端侧辊线在下工作辊的操作端侧,上工作辊操作端侧辊线在下工作辊的驱动端 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有元,邢启宏,姜正连,郑涛,陈继东,
申请(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