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冷凝器和用于车辆的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995293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2 0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冷凝器和用于车辆的空调系统,所述冷凝器可包括通过层叠多个板形成的主散热部分、在所述主散热部分的一端整体形成的贮液干燥器部分、在所述主散热部分的下部整体形成的过冷散热器、以及与主散热部分和过冷散热器的另一端部整体形成的贮存器部分。所述空调系统可以包括膨胀阀、蒸发器,以及电动压缩机、水冷冷凝器和热交换器,其中穿过所述水冷冷凝器的中温高压液态制冷剂与穿过所述热交换器中的蒸发器的低温/低压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车辆的冷凝器和用于车辆的空调系统。更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冷却剂以冷凝制冷剂的用于车辆的冷凝器,以及防止压缩机的热老 以改进总体冷却性能的用于车辆的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通常,用于车辆的空调装置无论在何种环境温度下均保持适当的驾驶室温度,并且实现舒适的室内环境。这种空调装置包括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冷凝并液化由压缩机所压缩的制冷剂的冷凝器、使由冷凝器冷凝并液化的制冷剂快速膨胀的膨胀阀,以及蒸发由膨胀阀所膨胀的制冷剂的蒸发器,从而通过使用蒸发潜热而将冷却空气供应至车舱(空调装置安装在该车舱内)。在本文中,冷凝器通过使用车辆行驶时流入至车辆内的外部空气而冷却高温/高压的压缩气体制冷剂,并将其冷凝至低温的液态制冷剂。这种冷凝器通常通过管道连接至贮液干燥器,该贮液干燥器通过气液分离并去除制冷剂中的湿气而具有改进的冷凝效率。用于车辆的冷凝器为由外部空气冷却的翅片管类型,需要增加其总尺寸以提高冷却性能,从而导致冷凝器过大而不能安装在狭窄的发动机室的缺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将使用冷却剂作为制冷剂的水冷冷凝器应用于车辆。然而,与气冷冷凝器相比,水冷冷凝器的制冷剂冷凝温度低了大约5_15°C,因此冷凝温度与环境温度之间的差异较小。因此,由于次级冷却(sub-cool)效果较小,可导致冷凝效率变差,且相应地冷却效率也可变差。此外,可以增加散热器的尺寸或冷却风扇的能力,从而增加用于车辆的水冷冷凝器的冷凝效率或冷却效率。因此,会增加成本和重量,并且贮液-干燥器和冷凝器之间的连接会较复杂。当冷却剂在常规空调系统中由水冷却时,被外部空气冷却的冷却剂与冷凝器的冷却剂交换热量,从而增大了在冷凝器出口处的冷却剂温度,因此存在功率消耗增加的问题。而且,当通过增加冷却剂的热交换量而增大次级冷却面积以改进常规空调系统中的冷却性能时,过热处理增加至基础温度以上,且压缩机的内部温度增加,因此电动压缩机可能被热量损坏,并同时存在未气化的液体制冷剂在其中流动且压缩机被损坏的问题。而且,当蒸发器焓通过增加常规空调系统中的次级冷却面积而增大时,冷却性能得以改进,但压缩机的吸入量根据压缩机的入口/出口冷却剂温度增加而由于比容增大而降低,蒸发器的蒸发量降低,因此存在改进其冷却性能的局限性。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一般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努力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冷凝器,其具有如下优点降低了组件数目并简化了连接管道的布局、降低了成本和重量,并减少了贮液干燥器的体积而增加了散热面积,使得冷却效率和总性能得以改进。本专利技术努力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冷凝器,其中贮存器整体形成,仅将气体制冷剂供应至压缩机,从而防止了压缩机的损坏并改进了压缩机的耐久性。 本专利技术努力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空调系统,其热交换效率通过使用中温/高压液体制冷剂和低温/低压液化混合制冷剂的热交换而得以改进,因此增大了次级冷却面积和温度,从而改进了其中应用电动压缩机的环境友好的车辆的系统的总体冷却性能。本专利技术努力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空调,其中当将气体制冷剂供应至电动压缩机且次级冷却面积增大时,制冷剂的流动速率通过增加膨胀阀的打开速率而增大,且制冷剂的过热降低至预定值以下,从而避免了内部温度的增加,并防止了在电动压缩机压缩制冷剂之后电动机压缩机的热老化。一种用于车辆的冷凝器,其设置于压缩机和膨胀阀之间,并对从散热器供应的冷却剂进行循环,以通过与供应自空调系统的压缩机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从而冷凝制冷剂,所述空调系统包括使得液体制冷剂膨胀的膨胀阀、通过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经膨胀的制冷剂的蒸发器、和接收来自蒸发器的气体制冷剂以压缩气体制冷剂的压缩机,所述冷凝器可包括主散热部分,该主散热部分通过层叠多个板而形成,该主散热部分连接至散热器以循环冷却剂,并循环供应自压缩机的制冷剂,从而通过热交换冷凝所述制冷剂;贮液干燥器部分,该贮液干燥器部分接收穿过所述主散热部分的经冷凝的制冷剂,且该贮液干燥器部分分离制冷剂的气体和液体,消除了水,并在所述主散热部分的一端整体形成以仅排出液体制冷剂;过冷散热器,该过冷散热器在所述主散热部分和贮液干燥器部分之间在主散热部分的下部整体形成,该过冷散热器对供应自蒸发器的低温低压气体制冷剂进行循环,并对通过与所述低温低压气体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在其中流过所述贮液干燥器部分的制冷剂进行过冷;以及贮存器部分,该贮存器部分接收穿过所述过冷散热器的低温低压制冷剂,并与所述主散热部分和过冷散热器的另一端部整体形成以连接至所述过冷散热器,从而将气体制冷剂排放至所述压缩机。所述主散热部分可引导所述冷却剂和制冷剂以相反的方向流动,从而使冷却剂和制冷剂有效交换热量。所述主散热部分可具有第一连接通道,经冷凝的制冷剂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通道流入所述贮液干燥器部分。所述过冷散热器可具有第二连接通道,液体气体已经分离并且消除了水的制冷剂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通道而从贮液干燥器部分进行供应。所述过冷散热器可具有制冷剂通道和气体制冷剂通道,从贮液干燥器部分流过所述第二连接通道的制冷剂流过所述制冷剂通道,且从蒸发器供应的低温/低压气体制冷剂流过所述气体制冷剂通道,其中制冷剂通道的经冷凝的制冷剂与气体制冷剂通道的气体制冷剂彼此交换热量以进行过冷。过冷散热器可具有第三连接通道,供应自蒸发器的低温低压气体制冷剂通过所述第三连接通道而被供应至贮存器部分。可在主散热部分和过冷散热器之间形成热传递防止部分,以防止通过主散热部分的制冷剂与从过冷散热器流动的过冷制冷剂的热交换。所述热传递防止部分可具有多个硬钎焊通孔,该硬钎焊通孔在主散热部分和过冷散热器之间的一个侧面上沿长度方向形成,其中N2气体通过该硬钎焊通孔而被排放。主散热部分、贮液干燥器部分、过冷散热器和贮存器部分分别可具有上盖和下盖,从而被设置于上盖和下盖之间。 所述上盖可具有对应于主散热部分的一侧和另一侧的冷却剂入口和冷却剂出口,冷却剂通过冷却剂入口和冷却剂出口流入或排出,其中制冷剂入口在冷却剂出口侧形成,制冷剂通过该制冷剂入口自压缩机供应,且连接至压缩机的气体制冷剂出口在对应于贮存器部分的一侧形成。所述下盖可具有制冷剂出口和气体制冷剂入口,所述制冷剂出口在对应于制冷剂入口的贮液干燥器部分的相对侧中的一个端部形成,从而连接至膨胀阀,所述气体制冷剂入口在接近贮液干燥器部分的过冷散热器的一侧形成,其中低温低压气体制冷剂通过该气体制冷剂入口而从蒸发器进行供应。所述贮液干燥器部分可具有在其中形成的第一安装空间,并且对应于该第一安装空间的下盖中形成有插入孔。可将干燥器通过所述插入孔插入所述第一安装空间内。可将固定帽安装至所述插入孔中以防止插入到第一安装空间内的干燥器发生分离,并防止在贮液干燥器部分中的制冷剂的外泄。所述贮存器部分可具有第二安装空间,其中设置贮存器。所述散热器可为低温型散热器,以连接至贮罐,冷却风扇设置在所述散热器的后侧。所述冷凝器可包括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的多个板进行层叠。—种用于车辆的空调系统,其包括膨胀液体制冷剂的膨胀阀、通过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经膨胀的制冷剂的蒸发器、以及接收来自蒸发器的气体制冷剂以压缩气体制冷剂的电动压缩机(其中它们通过制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辆的冷凝器,其设置于压缩机和膨胀阀之间,并对供应从散热器供应的冷却剂进行循环,以通过与供应自空调系统中的压缩机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对制冷剂进行冷凝,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对液体制冷剂进行膨胀的膨胀阀、通过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已膨胀的制冷剂的蒸发器、和接收来自蒸发器的气体制冷剂以压缩气体制冷剂的压缩机,所述冷凝器包括:主散热部分,其包括多个叠层板,该主散热部分被连接至散热器以循环冷却剂,并循环供应自压缩机的制冷剂,从而通过热交换冷凝所述制冷剂;贮液干燥器部分,其接收经过所述主散热部分的已冷凝的制冷剂、分离制冷剂的气体和液体、消除水、并在所述主散热部分的一端整体形成,从而仅排出液体制冷剂;过冷散热器,其在所述主散热部分和贮液干燥器部分之间在主散热部分的下部整体形成,该过冷散热器对供应自蒸发器的低温低压气体制冷剂进行循环,并对通过与所述低温低压气体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在其中流过所述贮液干燥器部分的制冷剂进行过冷;以及贮存器部分,其接收穿过所述过冷散热器的低温低压制冷剂,并与所述主散热部分和过冷散热器的另一端部整体形成以连接至所述过冷散热器,从而将气体制冷剂排放至所述压缩机。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载然李淳钟赵完济朴万熙金允晟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