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芯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9263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轧制钢管时所用的芯棒。它由棒体1和棒头2组成,特点是棒体1的尾部有一个直径变小的部位3。需切掉的钢管尾部在正常的范围内。具有能防止薄壁钢管尾部轧折、轧碎、割旗等现象,减少变形工具的磨损,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轧制钢管成材率,提高轧制钢管生产率的优点。(*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芯棒轧机中所用芯棒,更具体地说,是一种能防止钢管尾部轧碎的芯棒。在钢管生产中,芯棒是芯棒轧机中非常重要的变形工具。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芯棒的结构示意图,它由棒体1和棒头2组成,特点是,棒体1的直径均匀一致。但是,这种芯棒的轧制薄壁管(符合钢管外径Dh/钢管壁厚Sh≥30和钢管壁厚Sh≤6mm两个条件之一的钢管)时,经常造成钢管尾部的轧折(指钢管表面金属起皱迭起,成为折迭)、轧碎、割旗(指钢管尾部金属进入轧辊和导向装置的间隙,钢管被导向装置割破成为旗状)等,造成钢管尾部相当长的钢管变成废品,使切除长度超出了正常的切头长度,引起钢管成材率的下降。轧碎的钢管尾部进入轧辊辊缝或导向装置(如导盘或导板)的间隙,便造成了破坏,割旗严重时,造成了钢管轧制中断事故,需停产处理,既浪费了时间,又增加了费用消耗,还降低了生产效率。造成轧制薄壁钢管的尾部轧折、轧碎、割旗的主要原因是轧制钢管尾部,是属于钢管自由端的轧制,钢管尾端有扩张趋势,即横向变形增大,属于轧制变形的不稳定区,易于产生钢管尾端的轧折、轧碎、割旗等现象,在轧制厚壁钢管时,产生这种现象的几率不是很多,这是因为轧制厚壁钢管时的相对减壁量较小,钢管管壁厚,其抗弯能力大。而轧制薄壁管时的相对减壁量较大,钢管抗弯能力小,再加上来料薄壁毛管尾部多存在偏壁、破碎现象(外观上看经常为全马蹄状),在轧制尾部时,导致钢管轧制不稳定,钢管尾部多产生叠轧,叠轧时,钢管的变形抗力特别大,造成钢管尾部的轧折、轧碎、割旗及变形工具的严重磨损。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共能有效防止钢管尾部,特别是薄壁钢管尾部出现轧折、轧碎、割旗等现象,降低变形工具的磨损,提高生产率的芯棒。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达到的这种芯棒由棒体1和棒头2组成,其特殊之处是,棒体1的尾部有一个直径变小的部位3。这个直径变小的部位可以在棒体1尾部的末端,也可以在棒体1尾部的非末端,它是轧制钢管尾部的工作面。它的工作面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而设定,如圆台状、细颈状等。部位3的最小直径使轧制出的钢管尾部外径Dwh与其壁厚Swh的比值小于30或钢管尾部壁厚Swh≥6mm。这更有效地保证轧制钢管的尾部不出现轧折、轧碎、割旗等现象。部位3位于棒体1尾部的中段,该部位与棒体相连部位之间有圆滑过渡段4。这时圆滑过渡段4为两段。部位3和圆滑过渡段4的总长度是轧制变形区长度的0.3-1.5倍。如果部位3位于棒体1尾部的末端,则圆滑过渡段4只有一段。其总长度也符合是轧制变形区有效长度的0.3-1.5倍。由于本技术芯棒的尾部变细,使钢管轧制时,其尾部壁厚增厚(如部位3变细2mm,则尾部壁厚增厚1mm),减壁量减少(相对变形量减少),从而有效防止了钢管尾部的轧碎、轧折和割旗现象,减少了变形工具(轧辊和导向工具等)的磨损和停机次数,提高了工作效率。因防止了钢管尾部轧折、轧碎、割旗现象,减少了切头损失,成材率可提高2%以上;减少了因钢管尾部轧碎、割旗造成的停机时间95%;减少了误工费、模具费约10%。附图图面说明图1-现有芯棒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含有图2所示芯棒的二辊斜轧机变形原理示意图;图4-本技术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5-本技术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给出本技术的实施例,用来进一步说明技术解决方案。实施例,参考图2,图3。在图3中,轧辊的标号为5,毛管的标号为6,变形区mn的总长度为500mm。芯棒总长L=4000mm,其中部位3与圆滑过渡段4的总长度t=280mm,二者的值为280/500=0.56。部位3的长度y=200mm,最细部位直径d=134mm。利用这种芯棒轧制钢管时,可以将外径DM为168mm,壁厚Sm为7.5mm的钢管轧制成外径Dh为168mm,壁厚Sh为4.5mm,而尾部外径Dwh为168mm,壁厚Swh为6.5mm的钢管。此时,钢管尾部的Dwh/Swh=25.85,此值小于30。同理,还可以根据图4、图5给出的芯棒结构,轧制钢管,形成其它实施例。权利要求1.一种芯棒,它由棒体(1)和棒头(2)组成,其特征是,在所述棒体(1)的尾部有一个直径变小的部位(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芯棒,其特征是,所述部位(3)的最小直径使轧制出的钢管符合尾部的外径Dwh与其壁厚Swh的比值小于30和钢管尾部壁厚Swh≥6mm两个条件之一。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芯棒,其特征是,所述部位(3)位于尾部的中段,该部位与棒体相连部位之间有圆滑过渡段(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芯棒,其特征是,所述部位(3)和圆滑过渡段(4)的总长度是轧制变形区长度的0.3-1.5倍。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轧制钢管时所用的芯棒。它由棒体1和棒头2组成,特点是棒体1的尾部有一个直径变小的部位3。需切掉的钢管尾部在正常的范围内。具有能防止薄壁钢管尾部轧折、轧碎、割旗等现象,减少变形工具的磨损,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轧制钢管成材率,提高轧制钢管生产率的优点。文档编号B21B25/00GK2408983SQ0021356公开日2000年12月6日 申请日期2000年2月18日 优先权日2000年2月18日专利技术者王旭午, 杨为国 申请人:烟台鲁宝钢管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芯棒,它由棒体(1)和棒头(2)组成,其特征是,在所述棒体(1)的尾部有一个直径变小的部位(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午杨为国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鲁宝钢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