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履带起重机防后倾支架及包括该支架的起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83232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16 2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履带起重机防后倾支架及包括该支架的起重机,支架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上支架上端向上地支承住所述防后倾油缸,所述上支架带动所述防后倾油缸进行左右移动,所述下支架固定在履带起重机主机平台上,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的左右相对位置可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履带起重机防后倾支架及包括该支架的起重机上下分离式防后倾支架,当油缸需要左右移动时,防后倾上支架也可移到,避免因防后倾油缸(或防后倾杆)左右移动造成防后倾支架损坏;通过操作手柄可直接人工调整防后倾油缸(或防后倾杆),实现防后倾油缸(或防后倾杆)杆头顺利进入防后倾导轨,无需辅助设备,降低劳动强度和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起重机防后倾
,尤其涉及一种履带起重机防后倾支架及包括该支架的起重机
技术介绍
目前,起重机一般都具有防后倾装置,以防止起重机变幅机构过卷或由于风载及地面坡度等原因造成起重机后倾翻的安全事故发生。 防后倾装置一般由防后倾油缸(或防后倾杆)及防后倾支架组成,防后倾支架固定在主机平台上,防后倾支架用于支撑防后倾油缸(或防后倾杆),当臂架向后变幅即臂架角度増大时臂架上导轨与防后倾接触,随着臂架角度増大,防后倾与支架脱离;当臂架向前变幅即臂架角度减小时,防后倾与导轨脱离,防后倾油缸与防后倾支架接触,支架支撑住防后倾。现有防后倾支架存在如下缺点I)平台及臂架在生产或后续装配使用时存在左右位置偏差,由于现有防后倾支架不可左右调节,当臂架向后变幅即臂架角度増大吋,防后倾油缸(或防后倾杆)头会存在不能顺利的进入臂架导轨的情況,从而导致防后倾装置或臂架结构损坏;2)现有防后倾装置因存在上述的缺点,现场施工时需要人工将防后倾油缸(或防后倾杆)左右调整,便于杆头顺利进入导轨,这种操作増加了工人了劳动强度及危险性,当防后倾油缸(或防后倾杆)重量较大时会需要用到一台辅助吊车,増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履带起重机防后倾支架,可以左右调整位置,保证防后倾油缸(或防后倾杆)杆头正常进入防后倾导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效率高,费用低;本技术的另外ー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防后倾支架的起重机。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一种履带起重机防后倾支架,其中,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上支架上端向上地支承住所述防后倾油缸,所述上支架带动所述防后倾油缸进行左右移动,所述下支架固定在履带起重机主机平台上,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的左右相对位置可调。在本技术的优选方案中,所述上支架上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挡边,所述防后倾油缸位于所述两条挡边之间。在本技术的优选方案中,所述下支架上端具有滑槽,所述上支架下端为滑块,所述滑块在所述滑槽内左右方向地滑动;在所述上支架下端一侧设有ー盲孔,一导杆伸入所述盲孔内并与所述盲孔螺纹连接,同时所述导杆相对于所述下支架的位置不变。在本技术的优选方案中,所述下支架的与所述盲孔的开ロ同方向的一侧设有一挡块,所述挡块上端开设ー凹ロ,所述导杆的未伸入所述盲孔内的一端上设有与所述凹ロ相配合的环槽。在本技术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导杆外露于所述挡块的一端上固接一手柄。在本技术的优选方案中,所述挡边分别紧贴所述防后倾油缸的两侧。在本技术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导杆与所述盲孔之间的螺纹连接采用的是梯形螺纹。在本技术的优选方案中,在所述下支架上端的一侧设有若干螺孔,与所述螺孔同样数量的螺栓分别插入各个所述螺孔后顶紧于所述上支架的外壁上,所述螺栓在所述螺孔中的运动方向与所述滑块在所述滑槽中的运动方向垂直。在本技术的优选方案中,所述螺孔有两个。根据本技术的另ー个方面,还提供一种起重机,包括上述起重机防后倾支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I)上下分离式防后倾支架,当油缸需要左右移动时,防后倾上支架也可移到,避免因防后倾油缸(或防后倾杆)左右移动造成防后倾支架损坏;2)通过操作手柄可直接人工调整防后倾油缸(或防后倾杆),实现防后倾油缸(或防后倾杆)杆头顺利进入防后倾导轨,无需辅助设备,降低劳动强度和成本。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履带起重机防后倾支架及包括该支架的起重机中防后倾支架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履带起重机防后倾支架及包括该支架的起重机中防后倾支架的爆炸图;图3是本技术履带起重机防后倾支架及包括该支架的起重机中防后倾支架安装在起重机上的效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原理图和具体操作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ー步说明,此处,所有的方向均是从起重机机身的角度来看。如图I和图3所示,本技术所包含的履带起重机防后倾支架包括上支架I和下支架2,上支架I上端向上地支承住起重机的防后倾油缸3,上支架I带动防后倾油缸3进行左右移动。下支架2固定在履带起重机主机平台0上,上支架I和下支架2的左右相对位置可调。在优选方案中,如图I和图2所示,上支架I上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挡边11,防后倾油缸3位于两条挡边11之间。上支架I设计成如图所示的中部具有ー个梯形凹进ロ的形状,可以更好地与防后倾油缸3的圆柱体外壁进行贴合。进ー步地,挡边11分别紧贴防后倾油缸3的两侧,使得防后倾油缸3能够实时地跟随上支架I的左右移动进行左右移动。在其他变化例中,上支架I上设置的用于带动防后倾油缸3进行左右移动也可为圈体等形状。在优选方案中,请參看图2所示,下支架2上端具有滑槽21,上支架I下端为滑块12,滑块12与滑槽21相配合并在滑槽21内进行左右方向地滑动。在其他变化例中,上支架I除滑块12以外的部分的具体结构可以设计成其他形状。优选地,在上支架I下端一侧设有ー盲孔13,—导杆4伸入盲孔13内并与盲孔13螺纹连接,同时导杆4相对于下支架2的位置不变。进ー步优选地,导杆4与盲孔13之间的螺纹连接采用的是梯形螺纹,梯形螺纹是螺纹的ー种,牙型为等腰梯形,牙型角为30°,内外螺纹以锥面贴紧不易松动,与矩形螺纹相比,传动效率略低,但エ艺性好,牙根強度高。优选地,如图2所示,下支架2的与盲孔13的开ロ同方向的一侧还设有ー挡块5,挡块5上端开设ー凹ロ(未在图中标出),导杆4的未伸入盲孔13内的一端上设有与凹ロ相配合的环槽41。挡块5上的凹ロ的内径可以略大于导杆4的环槽41的内径,但是小于导杆4其他部分的直径,且环槽41的长度与挡块5的厚度相同,这样导杆4正好卡设在挡块5的凹口中,导杆4可以进行轴向旋转,但无法实现左右方向上移动。在优选方案中,导杆4外露于挡块5的一端上固接一手柄6。如图2所不,手柄6设计成圆轮形,便于手握。在优选方案中,在下支架2上端的一侧还设有若干螺孔22,进ー步优选为两个,与螺孔22同样数量的螺栓7分别插入各个螺孔22后顶紧于上支架I的外壁上,螺栓7在螺孔22中的运动方向与滑块12在滑槽21中的运动方向垂直。在变化例中,螺栓7也可以是六角螺钉等。图3示出了工作状态时的履带起重机防后倾支架状态,同时包括防后倾支架的局部放大图,当防后倾油缸3 (或防后倾杆)不能正常顺利进入臂架导轨时,需要左右调整防后倾油缸3 (或防后倾杆)杆头时,通过扳手等工具方式先松开几颗螺栓7,正向或者反向旋转手柄6,在螺纹的作用下,上支架I相对于下支架2开始左右移动,使防后倾油缸3 (防后倾杆)杆头和臂架导轨8对准,待防后倾油缸3 (防后倾杆)杆头正常顺利进入臂架导轨8后,再锁紧螺栓7,螺栓7伸出螺孔22后顶紧上支架I外壁使其固定。本技术还公开一种起重机,其中只有上述防后倾支架与现有技术存有区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本起重机中除上述防后倾支架以外的其他部分的结构,在此不予赘述。综上,本技术履带起重机防后倾支架及包括该支架的起重机上下分离式防后倾支架,当油缸需要左右移动时,防后倾上支架也可移到,避免因防后倾油缸(或防后倾杆)左右移动造成防后倾支架损坏;通过操作手柄可直接人工调整防后倾油缸(或防后倾杆),实现防后倾油缸(或防后倾杆)杆头顺利进入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履带起重机防后倾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架(1)和下支架(2),所述上支架(1)上端向上地支承住所述防后倾油缸(3),所述上支架(1)带动所述防后倾油缸(3)进行左右移动,所述下支架(2)固定在履带起重机主机平台(0)上,所述上支架(1)和所述下支架(2)的左右相对位置可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世勇王宝玉刘正华陈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三一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