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接端子与电线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78703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16 06:09
为了即使使用了其两端都敞开的低成本圆柱形帽,但是仍可以防止水从外部渗入电线的端子部分,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结构,即,电线连接部分(12)使用以大致U型截面形成的、具有底板部分(21,23)和一对线压接部分(22,24)的压接端子(10),金属圆柱形帽(30)装接于通过去除电线(W)端的绝缘覆盖(Wb)部分露出的导体(Wa)上,并且此外,在将电线(W)端的导体(Wa)与帽(30)挤压在一起时,线压接片(22,24)被压接,其中因为帽(30)的端部(31)被挤压,所以帽(30)的端部被其挤压部分(35)封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接端子与电线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图7 (a)至7 (c)示出专利文献I描述的端子与电线之间的连接结构。如图7 (a)和7 (b)所示,在端子与电线的这种连接结构中,其尺寸从去除绝缘护套Wb露出的导体(主要包括通过将许多股线扭绞在一起获得的绞合线)Wa到具有绝缘护套Wb的部分的范围被覆盖的金属帽230装接于电线W的末端,并且帽230装接于其上的电线W的末端的导体Wa的插入部分安置于在端子210的背面形成的电线连接部分212的基板部分221上。在这种状态下,如图7(c)所示,通过向内弯曲导体压接片222,以包裹帽230,在 基板部分221的两个横向边缘延伸的一对导体压接片222被压接,以获得导体Wa和帽230与基板部分221的上表面紧密接触的状态。帽230是其前端被封闭,而其后端敞开的袋状,并且导体Wa的外周装配于其内部分231被形成为小直径的管状,绝缘护套Wb的外周装配于其内的入口侧(后端)部分232被形成为大直径的管状,导体Wa与帽230之间的间隙被填充防水填充料(未示出)。此外,端子210的电线连接部分212的内周面设置了用于提高帽230与端子210之间的接触连续性的细齿228。在此使用帽230的原因是因为在例如电线W的导体Wa由铝或者铝合金制成,而帽230的材料与端子210是同一种材料(铜或者铜合金)的情况下,当水粘附在不同种类的金属之间的连接部分(即,压接部分)时,可能发生电解腐蚀。由铝或者铝合金制成的端子还可以用于铝电线,但是由铜或者铜合金制成的端子的强度优于由铝或者铝合金制成的端子。当这样选择材料时,帽230由与电线W的导体Wa不同的材料制成(前者由铜或者铜合金制成,后者由铝或者铝合金制成),但是导体Wa与帽230之间的间隙填充了填充料(未示出),并且防止水进入帽230的内部,并且不担心电解腐蚀。<现有技术参考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JP-A-2004-20717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上面描述的传统连接结构中,作为帽230,通常采用为了封闭前端而挤压成型的帽或者为了封闭前端而切屑的帽,但是当使用这种帽时,它们的加工方法比常规冲压加工复杂,并且生产率低,因此,导致成本升高。鉴于上面描述的情况,实施本专利技术,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尽管使用低成本帽但是压接端子仍被连接到电线的连接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线的压接端子的连接结构的特征在于下面的(I)至(3)。(I) 一种压接端子与电线的连接结构,所述压接端子具有电连接部分,该电连接部分用于与在所述压接端子前面的另一个端子进行连接;以及电线连接部分,通过具有基板部分和从该基板部分的两个横向边缘向上延伸的一对电线压接片,该电线连接部分形成为在截面图中的大致U形;并且,通过向内弯曲所述电线压接片从而包裹在所述电线连接部分后面的待连接的电线的末端,将所述一对电线压接片压接,从而获得所述电线的末端与所述基板部分的上表面紧密接触的状态;其中,金属管状帽装接于通过去除所述电线的所述末端的绝缘护套而露出的导体,以便覆盖到所述电线的部分所述绝缘护套的范围;并且,所述电线压接片被压接,以包围所述帽,而且,所述帽的前端被挤压,从而由该帽的挤压部分来封闭该帽的所述前端。(2)在具有上述(I)所述构造的电线的压接端子的连接结构中,涂敷防腐蚀剂,以便覆盖帽的挤压部分。( 3 )在具有上述(I)或者(2 )所述构造的电线的压接端子的连接结构中,帽由与端子的金属相同类型的金属形成。 根据具有上述(I)所述构造的电线的压接端子的连接结构,电线的前端插入其内的管形帽的前端被挤压,并且帽的前端被其挤压部分封闭,因此,无需挤压成型加工、切削加工等而将其两端敞开的管状件用作帽材料的同时,可以保持与电线W的末端密封,并且能够避免由于水从外部进入而导致电解腐蚀的担心。在这种情况下,当电线压接片被压接时,压接金属模的压力可以同时挤压帽的前端,或者当电线的末端被插入管形帽时,可以利用压力挤压帽的前端,或者在电线的末端插入管形帽之前的阶段,可以利用压力挤压帽的前端。根据具有上述(2)所述构造的电线的压接端子的连接结构,涂敷防腐蚀剂以便覆盖帽的压接部分,从而可以更确定地保持对电线末端的密封。根据具有上述(3)所述构造的电线的压接端子的连接结构,由与端子的金属相同类型的金属构造帽,因此,即使当水附着在帽与端子之间的接触部分时,也不发生电解腐蚀。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根据本专利技术,无需挤压成型加工、切屑加工等,其两端敞开的、非常简单形状的管状件用作帽材料的同时,可以保持对电线末端的密封。因此,可以避免成本升高。上面简要描述了本专利技术。此外,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面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详情更加显而易见。附图说明[图I]图I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说明图,并且是示出压接端子、电线以及帽之间关系的完整透视图和分解透视图。[图2]图2(a)和2 (b)是第一实施例的步骤说明图,并且图2 (a)是示出电线的末端插入其内的管状帽设置在压接端子的电线连接部分的状态的透视图,而图2 (b)是示出在将电线连接部分的导体压接片和护套压接片压接在一起时,帽的前端被挤压,并且帽的前端的开口被其挤压部分封闭的状态的透视图。[图3]图3(a)至3 (d)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步骤说明图,并且图3 (a)是示出电线的末端试图插入其两端敞开的管状帽的状态的透视图,而图3 (b)是示出电线的末端插入帽内的状态的外观透视图,而图3 (c)是图3 (b)的截面图,而图3 (d)是示出帽的前端而后被挤压,并且帽的前端的开口被其挤压部分封闭的状态的截面图。[图4]图4(a)至4 (d)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步骤说明图,并且图4 (a)是不出其两端敞开的管状帽的截面图,而图4 (b)是示出管状帽的前端被挤压并且帽的前端的开口被挤压部分封闭的状态的截面图,而图4 (c)是示出电线的末端试图插入其前端被挤压的帽内的状态的截面图,而图4 Cd)是示出电线的末端插入其前端被挤压的帽内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5]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和第三实施例的说明图,并且是示出压接端子、电线以及帽之间关系的完整透视图和分解透视图。[图6]图6(a)和6 (b)是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说明图,并且图6 (a)是示出涂敷防腐蚀剂从而覆盖帽前端的挤压部分的状态的透视图,而图6 (b)是图6 (a)的截面图。[图7]图7(a)至7 (b)是压接端子与电线之间的传统连接结构的说明图,并且图7 (a)是示出试图用帽覆盖电线的末端的状态的透视图,而图7 (b)是示出被帽覆盖的电线的末端试图被设置在端子的电线连接部分中的状态的透视图,而图7 (C)是示出电线连接部分的导体压接片被压接于设置在电线连接部分内的导体的末端并且端子连接到导体的状态的透视图。附图标号说明W 电线Wa:导体Wb :绝缘护套10 :压接端子11:电连接部分12:电线连接部分14 :导体压接部分15 :护套压接部分21 :基板部分22 :导体压接片(电线压接片)23 :基板部分24 :护套压接片(电线压接片)30 :帽31 :前端35 :挤压部分40:防腐蚀剂具体实施例方式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每个实施例。图I是第一实施例的说明图,并且是示出压接端子、电线以及帽之间关系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4.01 JP 2010-0850801.一种压接端子与电线的连接结构,所述压接端子具有 电连接部分,该电连接部分用于与在所述压接端子前面的另一个端子进行连接;以及 电线连接部分,通过具有基板部分和从该基板部分的两个横向边缘向上延伸的一对电线压接片,该电线连接部分形成为在截面图中的大致U形;并且,通过向内弯曲所述电线压接片从而包裹在所述电线连接部分后面的待连接的电线的末端,将所述一对电线压接片压接,从而获得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藤庆儿玉晋司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