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构造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78701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16 06: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接构造体。以往,在将铝电线和由相对于铝的贵金属构成的压接端子连接的连接构造体中存在产生电蚀这样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了解决该问题,将铝电线前端部(202a)例如用覆盖焊锡(203)覆盖。并且,在向由铜合金等构成的压接端子(10)压接的状态下,铝电线前端部(202a)以从绝缘覆盖前端部(201a)到芯线压接部(12)的后端部之间成为被覆盖焊锡(203)无间隙覆盖的状态的方式压接连接于芯线压接部(12)。这样,铝电线前端部(202a)被覆盖焊锡(203)覆盖,因此能够提供低成本而且低作业量的连接构造体,防止从被覆电线(200)露出的铝电线前端部(202a)暴露于水滴等水分,防止或抑制电蚀的发生,并具有充分的导电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压接端子的连接构造体,例如安装于用于进行车辆用配线连接的连接器的压接端子的连接构造体等,更详细而言,涉及将由铝电线、铝合金电线构成的配线和压接端子连接的连接构造体。
技术介绍
以往,在汽油汽车中采用使对铜实施镀锡的端子和铜电线压接连接的配线(或者电池电缆)等。另外,在追求汽车的二氧化碳低排出量的现在,越来越多地使用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相对于汽油汽车,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更多地使用配线(7 4 m—木^ )。在这样的状况中,在包括汽油汽车在内的所有的汽车中,车辆的轻量化对降低油 耗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配线、电池电缆等不仅使用铜(或者铜合金)还使用铝(或者铝合金)制的电线以实现轻量化。但是,将由铝、铝合金构成的铝电线压接连接于由铜、铜合金构成的压接端子的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两者的接触部分由于结露、海水等水分的介入,产生电化学反应,低电位的铝、铝合金由于与端子材料的镀锡、镀、铜合金等高电位金属的接触,产生被腐蚀的现象、即异种金属腐蚀(以下称为电蚀)。由于该电蚀,用端子的压接部压接的铝电线腐蚀、溶化、消失、结果电阻上升,有可能不能起到充分的导电功能。为了防止连接于由铝或铝合金构成的铝电线和由铜、铜合金等构成的压接端子的连接构造体中的铝电线的电蚀,提供有如下连接构造将绝缘覆盖被剥离而铝电线露出的铝电线露出部插入到注入有熔融状态的焊锡的有底孔状的端子并借助焊锡进行凿紧处理(々L· A加工)而将铝电线露出部压接连接而成(参照专利文献I)。在该专利文献I中的连接构造中,不用担心在由与铝电线同种的材料构成的压接端子之间产生电蚀。不过,从铝电线中的绝缘覆盖的前端到端子插入孔端部的电线露出,无法防水,所以在使用以往所使用的黄铜制的压接端子、铜制的压接端子等、并在有焊锡介入的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由于离子化倾向的不同,在铝电线和压接端子的接触部分、铝电线中的焊锡部分容易发生电蚀。另外,作为用于防止铝电线的电蚀的另一方法,公开了如下连接构造当电线和端子配件是异种金属,为了不使电蚀产生,用与端子同种的铜合金制的中间套Y y 7)覆盖绝缘覆盖被剥离而成的铝电线露出部,以包围该中间套的方式对凿紧片进行凿紧,从而压接固定(参照专利文献2)。不过,该专利文献2的连接构造是针对电动汽车所使用的动力用的电线等粗电线的连接构造,难以应用于细电线。另外,在成本方面也存在如下的问题需要特殊材料、特殊形状的中间套、较多的弹性材料等的零部件,而且零部件的插入作业也繁杂,增加作业量。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6 - 17936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 - 20717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成本且低作业量的连接构造体,该连接构造体将由种类不同的金属构成的电线和压接端子连接,不会产生电蚀,具有可靠的导电功能。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专利技术的连接构造体,该连接构造体将铝电线前端部和压接端子连接起来,该铝电线前端部是在用绝缘覆盖覆盖铝电线的被覆电线中将前端侧的上述绝缘覆盖剥离而露出的铝电线前端部;该压接端子具有对该铝电线前端部进行压接连接的芯线压接部,用相对于构成上述铝电线的金属的贵金属(貴々金属)构成,该连接构造体的特征在于,用由金属构成的覆盖材料、或者由上述金属和树脂构成的覆盖材料覆盖上述铝电线前端部,并且,在压接状态下,以上述铝电线前端部在从上述绝缘覆盖前端部到上述芯线压接部后端部之间成为用上述覆盖材料没有间隙地覆盖的状态的方式在上述芯线压接部压接连接有上述铝电线前端部。在从上述的绝缘覆盖前端部到上述芯线压接部后端部之间例如具有芯线压接部和绝缘体压接部的压接端子的情况下,能够在芯线压接部和绝缘体压接部之间形成过渡部。上述铝电线能够是铝制芯线、铝合金制芯线、或者将铜包铝芯线加捻而成的电线。另外,上述的压接端子例如能够由相对铝电线离子化倾向较小的铜、锡等贵金属构成、或者由镀贵金属而成的金属构成。构成上述覆盖材料的金属能够由焊锡、铜包铝线那样覆盖铝电线自身的铜等构成。上述树脂能够为聚酰胺系、脂系等热熔型树脂、硅系、氟系等热固化型树脂、或者环氧系酚醛型、环氧系双酚A型等UV固化型树脂。采用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低成本且低作业量的连接构造体,该连接构造体即使将铝电线压接连接于由相对于构成铝电线的金属的贵金属构成的压接端子、也不会产生电蚀、具有可靠的导电功能。详细而言,用覆盖材料覆盖被覆电线的剥离绝缘覆盖而成的铝电线前端部,因此能够以低成本且低作业量形成,能够防止从被覆电线露出的铝电线前端部暴露于水滴等水分。另外,覆盖材料进入到芯线压接部内部的情况下,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水分与铝电线的接触,能够防止、抑制电蚀。另外,若树脂渗透到芯线压接部中央附近,即使使树脂作为覆盖材料,也能够获得充分的机械强度和电连接。另外,更优选地例如,构成压接端子的金属基材中的镀锡等由与上述贵金属同样的金属制的焊锡构成时,提高电蚀防止效果。另外,铝电线被芯线压接部压接加工,而且,使覆盖材料介于芯线压接部和铝电线之间,因此,能够进行牢固的机械连接。另外,压接端子具有能够适用于电池电缆等用于流过大电流的粗电线、和用于流过低电流的细电线这样宽范围线径的电线的芯线压接部,因此便利性较高。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方式,其特征在于,用铜包铝线构成上述铝电线,并且,用焊锡、或者焊锡和树脂构成上述覆盖材料,在压接状态下,上述铝电线前端部用铜以及焊锡和/或树脂没有间隙地覆盖。采用本专利技术,即使将铝电线压接连接于由相对于构成铝电线的金属的贵金属构成的压接端子,也能够更可靠地防止电蚀的发生并具有可靠的导电性。此外,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方式,能够用焊锡构成上述金属。采用本专利技术,用焊锡、或者焊锡和树脂构成覆盖材料,因此能够容易地用覆盖材料覆盖铝电线前端部。因而,能够提供低成本且低作业量的连接构造体,该连接构造体不会产生电蚀,具有可靠的导电功能。此外,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方式,上述覆盖材料能够渗透到上述绝缘覆盖内部的上述铝电线。上述绝缘覆盖内部是比绝缘覆盖被剥离而露出的铝电线前端部靠近后端侧、比残存的绝缘覆盖的前端靠近内部侧的绝缘覆盖内部,其中,绝缘覆盖内部能够形成在铝电线和绝缘覆盖之间和绝缘覆盖内部中的构成铝电线的芯线的彼此之间。采用本专利技术,能够提高覆盖材料的防水效果。详细而言,铝电线被由焊锡、树脂构成的覆盖材料覆盖,该焊锡、树脂渗透到绝缘覆盖的内部,因此能够廉价地形成防水效果较高的构造,能够更可靠地防止铝电线产生电蚀。并且,在渗透到绝缘覆盖的内部的覆盖材料是树脂的情况下,当树脂覆盖到绝缘覆盖的外面时,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水效果,比较理想。另外,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方式,上述树脂能够由熔融温度与上述焊锡的熔融温度接近且运动粘度为5000 20000mPa · s的热熔型树脂构成。采用本专利技术,能够容易且牢固地将树脂用作覆盖材料。详细而言,由于使用在焊锡的熔融温度熔融的热熔型树脂,所以能够利用对铝电线前端部进行焊锡附着时的热量,在同一工序中由焊锡和树脂覆盖铝电线前端部。另外,与热熔型树脂的熔融温度在焊锡的熔融温度接近且运动粘度为5000 20000mPa · s,因此利用焊锡的热量熔融的树脂直到固化也与焊锡和铝电线前端部紧密地结合,不会垂落而能够可靠地固定。另外,作为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2.05 JP 2010-024608;2010.02.05 JP 2010-024601.一种连接构造体,该连接构造体将铝电线前端部和压接端子连接起来,该铝电线前端部是在用绝缘覆盖覆盖铝电线的被覆电线中将前端侧的上述绝缘覆盖剥离而露出的铝电线前端部;该压接端子具有对该铝电线前端部进行压接连接的芯线压接部,所述压接端子用相对于构成上述铝电线的金属的贵金属构成,该连接构造体的特征在于, 用由金属构成的覆盖材料、或者由上述金属和树脂构成的覆盖材料覆盖上述铝电线前端部,并且, 在压接状态下,以上述铝电线前端部在从上述绝缘覆盖前端部到上述芯线压接部后端部之间成为用上述覆盖材料没有间隙地覆盖的状态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嵨直也水户濑贤悟川村幸大
申请(专利权)人: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古河AS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