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建彰专利>正文

电线快速端子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98761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4 09:55
一种电线快速端子接头包含一本体与一导电片。本体内形成至少二连通单元、一上容置单元以及一下容置单元,各连通单元包含有彼此连通的一上插孔、一下插孔以及一容置空间。该导电片设于容置空间内且两端弯折形成至少二上接触部、至少二下接触部、一上弯折部以及一下弯折部,上弯折部及下弯折部分别抵接于该上、下容置单元,且至少二上接触部与至少二下接触部抵接本体的内壁面。本体的前侧板上相对于至少二上接触部以及至少二下接触部的位置分别形成有上下延伸的一长穿孔,使电线的导电部可完全位在相对应的上插孔或下插孔内,使用者可利用工具经该长穿孔推移至少二上接触部或至少二下接触部使电线可由本体上分离,而为一在连接与拆卸均简便的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线接头,特别涉及一种可以方便多个电线间相互安装连接或拆卸的电线快速端子接头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要连接两条电线以形成一电路可设置一连接器,该连接器在两端分别具有上插孔及下插孔且内部具有一金属弹片,将两电线前端的导电部分别插入连接器的上插孔及下插孔,而当两电线插入上插孔及下插孔后,电线的导电部会被金属弹片与连接器的内壁面夹持,达成电线的导电部与金属弹片的电性连接的目的。然而,此种连接器的尺寸较小,不论是上插孔或下插孔的长度均较为有限,因此电线插入后,电线的导电部仍然可能会露出在连接器外,造成漏电或使用者受到触电的危险。再者,此种连接器虽然可以快速连接两条电线,但是在移除电线时很不方便,必须要将连接器拆开才可移除电线,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因此,设计出一种可以快速将两条电线连接与拆卸的装置便是现今电子装置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前述连接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线快速端子接头,以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电线快速端子接头,用以连接至少二电线,该电线包含一包覆于导线外部的绝缘部与一裸露有导线的导电部,其特征在于,该电线快速端子接头包含一本体与一导电片。该本体为一中空体,该本体包含有一顶板、一底板、一前侧板以及一后侧板,该顶板与该底板位于该本体的两端,该前侧板与该后侧板位于该本体的两侧,该本体内形成至少二连通单元、一上容置单元以及一下容置单元,各连通单元包含有一上插孔、一下插孔以及一容置空间,该上插孔与该下插孔分别贯穿该顶板与该底板,该容置空间、该上插孔与该下插孔彼此连通,该上容置单元与该下容置单元分别邻近该顶板与该底板。该导电片设于各连通单元的容置空间内,该导电片依序弯折形成有至少二上接触部、一上弯折部、一下弯折部以及至少二下接触部,该至少二上接触部与该上弯折部连接,该至少二下接触部与该下弯折部连接,该上弯折部抵接于该上容置单元,该下弯折部抵接于该下容置单元,且该至少二上接触部与该至少二下接触部抵接于该本体的内壁面。其中,该前侧板上相对于该至少二上接触部的其中之一位置形成有上下延伸的一长穿孔,以及相对于该至少二下接触部的其中之一位置形成有上下延伸的另一长穿孔,而该后侧板上相对于该至少二上接触部的其中的另一的位置形成有上下延伸的一长穿孔,以及相对于该至少二下接触部的其中的另一的位置形成有上下延伸的另一长穿孔。所述的电线快速端子接头,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包含有一第一组件、一第二组件以及一第三组件,该第一组件与该第三组件之间形成一连通单元,该第二组件与该第三组件之间形成另一连通单元,该第三组件上形成有对应于该导电片形状的一弯折通孔,该导电片穿设于该弯折通孔,该至少二上接触部包含有一第一上接触部与一第二上接触部,该至少二下接触部包含有一第一下接触部与一第二下接触部,该第一上接触部与该第一下接触部位于该第一组件与该第三组件之间的该连通单元的容置空间内并抵接于该第一组件的内壁面,该第二上接触部与该第二下接触部位于该第二组件与该第三组件之间的该连通单元的容置空间内并抵接于该第二组件的内壁面。所述的电线快速端子接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组件包含该后侧板,该后侧板相对于该第二上接触部的位置形成有上下延伸的一长穿孔,以及相对于该第二下接触部的位置形成有上下延伸的另一长穿孔;又该第一组件及该第二组件上在相对位置形成有该上容置单元以及该下容置单元。所述的电线快速端子接头,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包含有一第一组件、一第二组件、一第三组件以及一第四组件,该第一组件与该第三组件之间形成一连通单元,该第二组件与该第四组件之间形成另一连通单元,该第三组件与该第四组件之间形成再一连通单元,该第三组件与该第四组件上分别形成有对应于该导电片形状的一弯折通孔,该导电片系穿设于该第三组件的弯折通孔以及该第四组件的弯折通孔,该导电片的至少二上接触部包含有一第一上接触部、一第二上接触部与一第三上接触部,该至少二下接触部包含有一第一下接触部、一第二下接触部与一第三下接触部,该第一上接触部与该第一下接触部位于该第一组件与该第三组件之间的该连通单元的容置空间内并抵接于该第一组件的内壁面,该第二上接触部与该第二下接触部位于该第三组件与该第四组件之间的该连通单元的容置空间内并抵接于该第四组件的内壁面,该第三上接触部与该第三下接触部位于该第二组件与该第四组件之间的该连通单元的容置空间内并抵接于该第二组件的内壁面。所述的电线快速端子接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组件包含该后侧板,该后侧板相对于该第三上接触部的位置形成有上下延伸的一长穿孔,以及相对于该第三下接触部的位置形成有上下延伸的另一长穿孔;又该第一组件及该第二组件上在相对位置形成有该上容置单元以及该下容置单元。所述的电线快速端子接头,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内壁面上邻近该上容置单元以及该下容置单元处分别形成有一止挡部,二止挡部均形成为一挡止面且分别对应于各连通单元知上插孔与各连通单元的下插孔,该电线插入任一上插孔或任一下插孔,该电线的导电部抵接相对应的该止挡部的该挡止面,该至少二上接触部或该至少二下接触部的前端与该内壁面共同夹持该电线的该导电部,且该绝缘部的一部分位于该容置空间内,且该部分的长度大于4mm。所述的电线快速端子接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组件包含该前侧板,该前侧板上形成有二贯孔,该二贯孔分别贯穿该第一组件,该第二组件包含该后侧板,该后侧板的一侧壁上相对于该二贯孔处形成有二结合件。本专利技术于本体的前侧板上以及后侧板设置有相对于导电片的二长穿孔,使得藉由一笔形工具插入上方长穿孔的上缘并下拉动后,笔形工具的前端会下压第一上接触部而使得第一上接触部的前端脱离本体的内壁面,即可轻易的将电线抽离,达到快速拆卸电线的目的。此外,止挡部与相对应的上插孔或下插孔的距离具有一足够长度而使得电线的绝缘部的一部分位于相对应的容置空间内,因此电线结合于本专利技术时,导电部不会落在相对应的容置空间而可能导致漏电等问题产生。因此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线不易拆除且可能会发生漏电的问题。再者在本体上形成有数个连通单元,以提供多个条电线插设在相对应的上插孔及相对应的下插孔内,可多个电路的连接使用。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电线快速端子接头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电线快速端子接头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电线快速端子接头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电线快速端子接头的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剖视示意图;图5与图6为笔形工具插入本专利技术电线快速端子接头的作动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电线快速端子接头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电线快速端子接头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附图标号说明10本体101第一组件102第二组件1021卡合件1022卡合孔103第三组件1031弯折通孔1032穿孔104第四组件1041弯折通孔1042卡合件1043卡合件105止挡部11顶板12底板13前侧板131长穿孔132贯孔133长穿孔14后侧板141结合件15A、15B、15C连通单元151A、151B上插孔152B、152B下插孔153A、153B、153C容置空间16上容置单元17下容置单元20导电片211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线快速端子接头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线快速端子接头,用以连接至少二电线,该电线包含一包覆于导线外部的绝缘部与一裸露有导线的导电部,其特征在于,该电线快速端子接头包含:一本体,其为一中空体,包含有一顶板、一底板、一前侧板以及一后侧板,该顶板与该底板位于该本体的两端,该前侧板与该后侧板位于该本体的两侧,该本体内形成至少二连通单元、一上容置单元以及一下容置单元,各连通单元包含有一上插孔、一下插孔以及一容置空间,该上插孔与该下插孔分别贯穿该顶板与该底板,该容置空间、该上插孔与该下插孔彼此连通,该上容置单元与该下容置单元分别邻近该顶板与该底板;以及一导电片,其设于各连通单元的容置空间内,该导电片依序弯折形成有至少二上接触部、一上弯折部、一下弯折部以及至少二下接触部,该至少二上接触部与该上弯折部连接,该至少二下接触部与该下弯折部连接,该上弯折部抵接于该上容置单元,该下弯折部抵接于该下容置单元,且该至少二上接触部与该至少二下接触部抵接于该本体的内壁面;其中,该前侧板上相对于该至少二上接触部的其中之一的位置形成有上下延伸的一长穿孔,以及相对于该至少二下接触部的其中之一的位置形成有上下延伸的另一长穿孔,而该后侧板上相对于该至少二上接触部的其中的另一的位置形成有上下延伸的一长穿孔,以及相对于该至少二下接触部的其中的另一的位置形成有上下延伸的另一长穿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线快速端子接头,用以连接至少二电线,该电线包含一包覆于导线外部的绝缘部与一裸露有导线的导电部,其特征在于,该电线快速端子接头包含:一本体,其为一中空体,包含有一顶板、一底板、一前侧板以及一后侧板,该顶板与该底板位于该本体的两端,该前侧板与该后侧板位于该本体的两侧,该本体内形成至少二连通单元、一上容置单元以及一下容置单元,各连通单元包含有一上插孔、一下插孔以及一容置空间,该上插孔与该下插孔分别贯穿该顶板与该底板,该容置空间、该上插孔与该下插孔彼此连通,该上容置单元与该下容置单元分别邻近该顶板与该底板;以及一导电片,其设于各连通单元的容置空间内,该导电片依序弯折形成有至少二上接触部、一上弯折部、一下弯折部以及至少二下接触部,该至少二上接触部与该上弯折部连接,该至少二下接触部与该下弯折部连接,该上弯折部抵接于该上容置单元,该下弯折部抵接于该下容置单元,且该至少二上接触部与该至少二下接触部抵接于该本体的内壁面;其中,该前侧板上相对于该至少二上接触部的其中之一的位置形成有上下延伸的一长穿孔,以及相对于该至少二下接触部的其中之一的位置形成有上下延伸的另一长穿孔,而该后侧板上相对于该至少二上接触部的其中的另一的位置形成有上下延伸的一长穿孔,以及相对于该至少二下接触部的其中的另一的位置形成有上下延伸的另一长穿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快速端子接头,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包含有一第一组件、一第二组件以及一第三组件,该第一组件与该第三组件之间形成一连通单元,该第二组件与该第三组件之间形成另一连通单元,该第三组件上形成有对应于该导电片形状的一弯折通孔,该导电片穿设于该弯折通孔,该至少二上接触部包含有一第一上接触部与一第二上接触部,该至少二下接触部包含有一第一下接触部与一第二下接触部,该第一上接触部与该第一下接触部位于该第一组件与该第三组件之间的该连通单元的容置空间内并抵接于该第一组件的内壁面,该第二上接触部与该第二下接触部位于该第二组件与该第三
\t组件之间的该连通单元的容置空间内并抵接于该第二组件的内壁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线快速端子接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组件包含该后侧板,该后侧板相对于该第二上接触部的位置形成有上下延伸的一长穿孔,以及相对于该第二下接触部的位置形成有上下延伸的另一长穿孔;又该第一组件及该第二组件上在相对位置形成有该上容置单元以及该下容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彰
申请(专利权)人:李建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