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内装板及气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77493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16 0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熔敷强度的降低及板刚性的降低的车辆用内装板及气囊装置。在车辆用内装板(6)上,在铰接板部(7c)的接合面上形成有第一熔敷肋(7e)、第二熔敷肋(7g)及第三熔敷肋(7h),第一熔敷肋(7e)具有将相邻的格子(7f,7f)之间连通的第一连通槽(7i),第二熔敷肋(7g)具有将相邻的格子(7f,7f)之间连通的第二连通槽(7j),第三熔敷肋(7h)具有形成于与铰接部(7b)大致垂直的边上的第三连通槽(7k),第二连通槽(7j)以在与第二熔敷肋(7g)正交的方向上不连续地排列的方式形成,第一连通槽(7i)至第三连通槽(7k)以在振动熔敷时构成能够将格子(7f)内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的排气路径的方式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搭载于汽车等交通工具的车辆用内装板及气囊装置,特别是,涉及使用振动熔敷接合的车辆用内装板及气囊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安装车辆用气囊装置的车辆用内装板由内壳体和外板通过振动熔敷接合而成,上述内壳体具有构成气囊释放用的开口部并经由铰接部形成于该开口部的铰接板部,上述外板具备覆盖该内壳体的表面并与上述铰接板部接合的门部。而且,在上述铰接板部或上述门部的接合面的一方上形成有与上述铰接部大致平行地配置的多个第一熔敷肋、以与该第一熔敷肋形成多个格子的方式配置的多个第二熔敷肋及沿着上述铰接板部的外缘配置成框状的第三熔敷肋。通过将第一至第三熔敷肋向外板的背侧按压并励振,使外板与 内壳体进行熔敷并固定。 但是,在振动熔敷时,由第一及第二熔敷肋形成的格子内的空气失去退避场所,产生空隙,从而阻碍第一及第二熔敷肋与外板的接合,因此存在熔敷强度降低的问题。作为解决所涉及的问题的机构,例如,已提出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带表皮的车辆用内装板。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带表皮的车辆用内装板由基材(外板)、粘接于基材表面的表皮、及振动熔敷于基材背面的树脂制结构体(内壳体)构成。在基材上形成有贯通孔,该贯通孔在表皮粘接时将空气从基材与表皮之间向基材背面侧排出,在基材及结构体的一方上形成有从该一方突出并振动熔敷于另一方的格子状的熔敷肋,在该熔敷肋上设置有使贯通孔与外气连通的连通路。根据所涉及的结构,在振动熔敷时,格子内的空气通过连通路向外排出,可抑制树脂制结构体与基材的熔敷强度降低。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第4371780号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正如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带表皮的车辆用内装板那样,当在熔敷肋上纵列及横列地设置连通路时,存在车辆用内装板的刚性降低的问题。其结果为,为使气囊膨胀展开时车辆用内装板的一部分不飞散,需要实施过度的振动熔敷,从而导致车辆用内装板的制作所需的时间及成本增加。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熔敷强度的降低及板刚性的降低的车辆用内装板及气囊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内装板,车辆用内装板由内壳体和外板通过振动熔敷接合而成,上述内壳体具有构成气囊释放用的开口部并经由铰接部形成于该开口部的铰接板部,上述外板具备覆盖该内壳体的表面并与上述铰接板部接合的门部,上述车辆用内装板的特征在于,在上述铰接板部或上述门部的接合面的一方上形成有与上述铰接部大致平行地配置的多个第一熔敷肋、以与该第一熔敷肋形成多个格子的方式配置的多个第二熔敷肋及沿着上述铰接板部的外缘配置成框状的第三熔敷肋,上述第一熔敷肋具有将相邻格子之间连通第一连通槽,上述第二熔敷肋具有将相邻格子之间连通第二连通槽,上述第三熔敷肋具有形成于与上述铰接部大致垂直的边上的第三熔敷肋,上述第二连通槽以在与上述第二熔敷肋正交的方向上不连续地排列的方式形成,上述第一至第三连通槽以在振动熔敷时构成能够将上述格子内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的排气路径的方式形成。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囊装置,该气囊装置具有气囊,在紧急时刻膨胀展开;充气机,向该气囊供给气体;保持器,保持该充气机及上述气囊;及车辆用内装板,构成为能够卡定该保持器并能够向车内释放上述气囊;上述气囊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车辆用内装板由内壳体和外板通过振动熔敷接合而成,上述内壳体具有构成气囊释放用的开口部并经由铰接部而形成于该开口部的铰接板部,上述外板具备覆盖该内壳体的表面并与上述铰接板部接合的门部,在上述铰接板部或上述门部的接合面的一方上形成有与上述铰接部大致平行地配置的多个第一熔敷肋、以与该第一熔敷肋形成多个格子的方式配置的多个第二熔敷肋及沿着上述铰接板部的外缘配置成框状的第三熔敷肋,上述第一熔敷肋具有将相邻格子之间连通的第一连通槽,上述第二熔敷肋具有将相邻格子之间连通的第二连通槽,上述第三熔敷肋具有形成于与上述铰接部大致垂直的边上的第三熔敷肋,上述第二连通槽以在与上述第二熔敷肋正交的方向上不连续地排列的方式形成,上述第一至第三连通槽以 在振动熔敷时构成将上述格子内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的排气路径的方式形成。在上述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车辆用内装板及气囊装置中,上述第二连通槽例如形成于从上述铰接部至少离开与一个格子相当的距离以上的位置。另外,上述第三连通槽例如形成于从上述第三熔敷肋的角部至少离开与一个格子相当的距离以上的位置。另外,构成上述排气路径的边界部的第二熔敷肋也可以不具有上述第二连通槽。也可以是,上述内壳体具有形成于上述开口部的外周的凸缘部,该凸缘部的接合面具有第四熔敷肋,与上述第一熔敷肋大致平行地配置;第五熔敷肋,与上述第二熔敷肋大致平行地配置;第六熔敷肋,沿着上述凸缘部的外缘配置成框状;及第七熔敷肋,沿着上述凸缘部的内缘配置成框状;在上述第四至第六熔敷肋上分别形成有在振动熔敷时能够将由上述第四至第七熔敷肋包围的格子内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的第四至第六连通槽。另外,也可以是,在位于上述凸缘部的上述铰接部的外侧的接合面上,上述第四熔敷肋具有将相邻格子之间连通的第四连通槽,上述第五熔敷肋具有将相邻格子之间连通的第五连通槽,上述第五连通槽以在与上述第五熔敷肋正交的方向上不连续地排列的方式形成。专利技术效果根据上述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车辆用内装板及气囊装置,在振动熔敷时,能够通过排气路径将格子内的空气向外排出,能够抑制外板与内壳体的熔敷强度的降低。另外,通过在与第二熔敷肋成直角的方向上不连续地配置第二连通槽,能够提高第二熔敷肋的方向上的强度,能够抑制板整体的刚性的降低。另外,无需实施过度的振动熔敷即可容易地制作车辆用内装板及气囊装置。另外,通过使第二连通槽形成于从铰接部至少离开与一个格子相当的距离以上的位置,能够有效地提高与气囊膨胀展开时承受较大应力的铰接部相邻的部分的强度,能够提闻板的刚性。另外,通过使第三连通槽形成于从第三熔敷肋的角部至少离开与一个格子相当的距离以上的位置,能够有效地提高气囊膨胀展开时容易承受较大外力的门部的角部的强度,能够提高板的刚性。另外,通过使构成排气路径的边界部的第二熔敷肋不具有第二连通槽,能够容易地形成多个排气路径,能够容易地设计任意的排气路径。而且,通过形成不具有所涉及的第二连通槽的第二熔敷肋,能够局部地提高熔敷强度,也能够提高板的刚性。另外,即使在形成于内壳体的外周的凸缘部具有第四至第七熔敷肋时,通过在第四至第六熔敷肋上形成规定的连通槽,也能够使由第四至第七熔敷肋形成的格子内的空气容易向外排出,能够抑制凸缘部的熔敷强度的降低。另外,在位于凸缘部的铰接部的外侧的接合面上,以在与第五熔敷肋正交的方向上不连续地排列的方式形成第五连通槽,由此能够提高第五熔敷肋的方向上的强度,能够抑制板整体的刚性的降低。 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囊装置的图,其中,(A)为剖视图,(B)为主视图。图2是表示图I的内壳体的图,其中,(A)为主视图,(B)为后视图。图3是图2 (A)的III部分的放大图。图4是表示在振动熔敷工序中使内壳体的格子内的空气排出的排气路径的图。图5是表示图I所示的气囊装置的气囊展开时的动作的图,其中,(A)为气囊膨胀初期阶段,(B)为外板开裂阶段,(C)为门部旋转阶段,(D)为门部旋转结束阶段。图6是图5 (C)的状态下的气囊装置的主视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3.04 JP 2010-0483971.一种车辆用内装板,由内壳体和外板通过振动熔敷接合而成,所述内壳体具有构成气囊释放用的开ロ部并经由铰接部形成于所述开ロ部的铰接板部,所述外板具备覆盖所述内壳体的表面并与所述铰接板部接合的门部, 所述车辆用内装板的特征在干, 在所述铰接板部或所述门部的接合面的一方上形成有与所述铰接部大致平行地配置的多个第一熔敷肋、以与所述第一熔敷肋形成多个格子的方式配置的多个第二熔敷肋及沿着所述铰接板部的外缘配置成框状的第三熔敷肋, 所述第一熔敷肋具有将相邻格子之间连通的第一连通槽, 所述第二熔敷肋具有将相邻格子之间连通的第二连通槽, 所述第三熔敷肋具有形成干与所述铰接部大致垂直的边上的第三连通槽, 所述第二连通槽以在与所述第二熔敷肋正交的方向上不连续地排列的方式形成, 所述第一至第三连通槽以在振动熔敷时构成能够将所述格子内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的排气路径的方式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辆用内装板,其特征在干, 所述第二连通槽形成于从所述铰接部至少离开与ー个格子相当的距离以上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辆用内装板,其特征在干, 所述第三连通槽形成于从所述第三熔敷肋的角部至少离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菅野裕基
申请(专利权)人:高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