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流条模块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954376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8 2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确保电绝缘性且谋求低阻抗化的汇流条模块及汇流条模块的制造方法。该汇流条模块(10)具备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构成、以相互分离的状态相对配置的一对汇流条(100)、(200)和在汇流条(100)、(200)之间浇铸的绝缘性树脂(11),汇流条(100)、(200)分别具有端子部(102)、(103)、(202)、(203)和介于这些端子部(102)、(103)、(202)、(203)之间、在汇流条(100)、(200)的相对面形成有槽(104)、(105)、(106)、(204)、(205)、(206)的导电部(101)、(201),沿着在汇流条(100)、(200)中流动的电流的流路形成槽(104)、(105)、(106)、(204)、(205)、(20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作为以由金属构成的汇流条为导电介质的电气配线部件的,特别涉及以多个汇流条为插入件(insert)、在这多个汇流条之间浇铸绝缘性树脂而成的。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以狭小的间隔层叠由导电性金属板构成的多个汇流条、以电绝缘等为目的而在各汇流条间浇铸成型(モール卜''成形)绝缘性树脂而成的汇流条模块(例如參照专利文献I和专利文献2)。这种汇流条模块多数使用在例如车辆用的逆变器电路等的高电场环境下(例如4kV/mm以上),在汇流条间要求高的电绝缘性。另外,对于汇流条模块而言,电感越大,发生 的浪涌电压越大,损失也増大。因此,要求通过降低电感而实现的低阻抗化。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8-295227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7-38490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7-21534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汇流条模块中,相邻的汇流条的间隔越狭小,相互的电感越低。但是,如果过于减小汇流条的间隔,则有时难以在汇流条间充分扩散并浇铸绝缘性树脂。另外,专利文献I中提出了从两侧用汇流条夹持膜状的绝缘性树脂从而制造的方法。但是,就该方法而言,考虑如下的情況,即例如以汇流条上产生变形的状态夹持膜状的绝缘性树脂时,有时汇流条与绝缘性树脂膜之间产生间隙,无法获得良好的电绝缘性。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电绝缘性且谋求低阻抗化的汇流条模块及汇流条模块的制造方法。解决课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以解决上述课题为目的,提供一种汇流条模块,具备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构成、以相互分离的状态相对配置的多个汇流条和在所述多个汇流条之间浇铸的绝缘性树脂,所述多个汇流条分别具有多个端子部和介于所述多个端子部之间的导电部,在与另一汇流条的相对面上,所述导电部沿着流过所述多个端子部间的电流的流路形成有槽。另外,所述槽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相对于连结所述多个端子部的直线平行。另外,所述槽可以具有相对于连结所述多个端子部的直线、以靠近在所述另ー汇流条中流动的电流的流路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部。另外,所述槽可形成为,其延伸方向的两端部作为所述倾斜部而形成,所述两端部之间的中间部相对于连结所述多个端子部的直线是平行的。另外,所述槽可以沿着连续连结在没有该槽时在所述汇流条中流动的电流的电流密度成为最大的该汇流条的面上的位置的电流路径而形成。另外,在所述导电部的与所述另ー汇流条的相对面上,在其全长上、与连结所述多个端子部的直线平行的槽可以以与所述电流路径不交叉的方式形成。另外,所述导电部可以在与所述电流路径相比的外侧区域具有以与所述另ー汇流条的间隔大于所述电流路径的区域的方式形成的凹部。另外,所述导电部的与所述电流路径相比的外侧区域可以以沿着所述电流路径的方式切掉(切り欠き)形成。 另外,在所述导电部上形成有在所述多个汇流条之间注入所述绝缘性树脂时用于固定该汇流条的空穴部,所述空穴部可以在与没有该空穴部时的所述电流路径不交叉的位置形成。另外,本专利技术以解决上述课题为目的,提供一种汇流条模块的制造方法,具有将多个汇流条以使形成有槽的面彼此相对且相互分离的状态进行配置的エ序,所述多个汇流条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构成,具有多个端子部和介于所述多个端子部间、沿着流过所述多个端子部间的电流的流路形成有槽的导电部;在所述多个汇流条之间注入具有流动性的树脂而对所述绝缘性树脂进行浇铸成型的エ序。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汇流条模块及汇流条模块的制造方法,能够确保汇流条间的电绝缘性且谋求低阻抗化。附图说明图I (a)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汇流条模块的平面图,(b)是用箭头示意地表示在汇流条中流动的电流的电流路径的图,(c)是在A-A线切断时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适用汇流条模块的电源负载电路的例子的电路图。图3(a)是第I实施方式的变形例I的汇流条模块的正视图,(b)是其侧视图。图4(a)是第I实施方式的变形例I的汇流条的正视图,(b)是其侧视图,(C)是其后视图。图5 (a)是第I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汇流条模块的正视图,(b)是在B-B线切断时的剖视图。图6是第I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汇流条模块的正视图。图7是第I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的汇流条模块的正视图。图8是第I实施方式的变形例5的汇流条模块的正视图。图9是第I实施方式的变形例6的汇流条模块的正视图。图10是第I实施方式的变形例7的汇流条模块的正视图。图11 (a)是第2实施方式的汇流条模块的正视图,(b)是(a)的C_C线剖视图,(c)是(a)的D-D线剖视图。图12是表示适用第2实施方式的汇流条模块的逆变器负载电路的例子的电路图。图13是用图表示三相负载中流动的电流的各相的波形的图。图14是用箭头示意地表示在图13所示的各相位的时间点(a) (I)在汇流条中流动的电流的电流路径的图。图15是重叠二相交流经过I周期的电流路径而表不的图。符号说明10 :汇流条模块,11 :绝缘性树脂,12 :电源,13 :晶体管,14 :负载,15 :控制部,16 直流电源,17 :逆变器,17a、17b、17c :电容器,18、28 :汇流条,19 :三相负载,19a、19b、19c 负载,21 :绝缘性树脂,21a :沿面绝缘部,31、41 :绝缘性树脂,20、30、40、50、60、70、80、90 汇流条模块,101 :导电部,102、103 :端子部,104 106,114 116 :槽,104a、104b、114a、114b、124a、124b、144a、144b :倾斜部,104c :直线部、107、108 :凹部,100、110、120、130 :汇流条,111、121 :导电部,112、113 :端子部,114c :直线部,117、118、127、128、137、138 :凹部,119a 119d :空穴部,122、123 :端子部,124 126、134 136、144 146、154 156、164 166 :槽,124c、144c :直线部,135a、135b、135c :支流槽,142、143 :端子部,147、148、165a、165b、194 199 :凹部,140、150、160、170 :汇流条,141、151、161、171、180 导电部,1 57、158、167、168、177、178、179a、179b :欠缺部,174、175、176、191 193 :槽、181 187 :端子部,200、210、220、230、240、250、260、270、290 :汇流条,204a、204b :倾斜部,204c :直线部,206、205、204、224、225、226、244 :槽、207、208、227、228 :凹部,202、203、222、223、242、243 端子部,257、258 :欠缺部,201、280 :导电部,281 287 :端子部,204 206、291 293 :槽,294 299 :凹部,Nb :负端子,Pb :正端子,NI、N2、N3、PU P2、P3 :端子,Pu、Pv、Pw、Nu、Nv、Nw 电源端子。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汇流条模块是具备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构成、以相互分离的状态相对配置的多个汇流条和在所述多个汇流条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汇流条模块,具备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构成、以相互分离的状态相对配置的多个汇流条和在所述多个汇流条之间浇铸的绝缘性树脂,所述多个汇流条分别具有多个端子部和介于所述多个端子部之间的导电部,在与另一汇流条的相对面上,所述导电部沿着流过所述多个端子部间的电流的流路形成有槽。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哲丹波昭浩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