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变换装置及其电容器罩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19251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5 04: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良好地保持电容器的冷却效率,并使电容器顺畅地插入电容器罩。电力变换装置(1)具备:框体(10),在框体基座(11)的前侧配置具有多个电子器件的本体部(20),在框体基座(11)的后侧配置使冷却风流过的风洞部(30);圆筒状电容器(40),贯穿设置于框体基座(11),一部分配置在本体部(20)内,且剩余部分配置在风洞部(30)内;有底圆筒状电容器罩(50),设置于框体基座(11),覆盖电容器(40)的上述剩余部分。而且,电容器罩(50)由具有弹性的材料构成,在与电容器(40)的外径尺寸大致相等的内径尺寸的内周面(513)上具有沿圆筒轴向设置的槽(51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所公开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电力变换装置及其电容器罩,进行从直流电力向交流电力或者从交流电力向直流电力的变换。
技术介绍
通常电力变换装置具有静电容量较大的圆筒状电容器。该电容器为了实现电力变换装置的小型化、提高电容器的冷却效率,大多采用如下结构,贯穿设置于框体基座,其一部分配置在本体部内,且剩余部分配置在风洞部内。此时,为了电容器配置在风洞部内的部 分的防水、防尘,而设置电容器罩。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有一种电容器罩(夹具),用于将圆筒形的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安装在框体基座(本体底座)上。该电容器罩以规定硬度利用具有规定弹性的塑料材料等的材料,按照安装对象的电容器的外形,以与其直径大致相同的内径,制作成大致相同长度的有底圆筒形。专利文献I :日本国特开2000-173861号公报在上述现有技术中,通过使电容器罩的内径尺寸与电容器的外径尺寸大致相等,而能够利用弹性使电容器和电容器罩贴合,可以提高冷却效率。但是,此时由于电容器和电容器罩之间没有间隙,因此将电容器插入电容器罩时无法排出罩内部的空气,存在无法顺畅地插入电容器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变换装置及其电容器罩,可以良好地保持电容器的冷却效率,并使电容器顺畅地插入电容器罩。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观点,应用一种电力变换装置,是进行从直流电力向交流电力或者从交流电力向直流电力的变换的电力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框体,在框体基座的一侧配置具有多个电子器件的本体部,在前述框体基座的另一侧配置使冷却风流过的风洞部;圆筒状电容器,贯穿设置于前述框体基座,一部分配置在前述本体部内,且剩余部分配置在前述风洞部内;有底圆筒状电容器罩,设置于前述框体基座,覆盖前述电容器的前述剩余部分,前述电容器罩由具有弹性的材料构成,在与前述电容器的外径尺寸大致相等的内径尺寸的内周面上具有沿圆筒轴向设置的至少I条槽。而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它观点,应用一种电力变换装置的电容器罩,是进行从直流电力向交流电力或者从交流电力向直流电力的变换的电力变换装置的电容器罩,其特征在于,设置于前述框体基座,覆盖圆筒状电容器的配置在前述风洞部内的部分,该圆筒状电容器贯穿设置在一侧配置具有多个电子器件的本体部且另一侧配置使冷却风流过的风洞部的框体基座上,其由具有弹性的材料构成为有底圆筒状,在与前述电容器的外径尺寸大致相等的内径尺寸的内周面上具有沿圆筒轴向设置的至少I条槽。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良好地保持电容器的冷却效率,并使电容器顺畅地插入电容器罩。附图说明图I是在拆下本体罩的状态下从本体部侧观察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在拆下本体罩的状态下的电力变换装置的纵截面图。图3是示出将电容器插入电容器罩之前的状态下的电容器及电容器罩的立体图。图4是从罩本体部的圆筒轴向一侧观察电容器罩的俯视图。图5是示出电容器及电容器罩的侧视图及纵截面图。 图6是在槽形状变化的变形例中从罩本体部的圆筒轴向一侧观察电容器罩的俯视图。符号说明I-电力变换装置;10_框体;11_框体基座;20_本体部;21_ 二极管模块(电子器件);22_功率模块(电子器件);30_风洞部;40_电容器;43_底部(电容器的底部);50-电容器罩;51_罩本体部;52- If部;60_电容器卡箍(固定构件);62_插通孔(第I插通孔);90_固定螺钉;511-开口;513-内周面;514-槽;522-插通孔(第2插通孔);S-规定的间隙。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I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I是进行从直流电力向交流电力的变换的逆变器装置。该电力变换装置I具有框体10,具备框体基座11 ;本体部20,配置在框体基座11的前侧(一侧,图I中的纸面左方跟前侧,图2中的左侧);风洞部30,配置在框体基座11的后侧(另一侧,图I中的纸面右方进深侧,图2中的右侧),使冷却风流过;例如铝电解电容器等的圆筒状电容器40 ;有底圆筒状的电容器罩50 ;圆环状的电容器卡箍60(固定构件);圆环状金属板70 ;覆盖本体部20的本体罩(省略图示);及覆盖风洞部30的风洞罩80。本体部20具有多个电子器件,包括二极管模块21和功率模块22。二极管模块21对从未图示的交流电源供给的交流电力进行整流,变换为直流电力并进行输出。功率模块22具有由IGBT (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等的半导体元件构成的多个开关元件,通过分别以适当的顺序反复进行上述多个开关元件的接通和断开,而输出规定频率的交流电力。上述二极管模块21及功率模块22贴合固定在后述的散热器31的基座部311的前面(图I中纸面左方跟前侧的面,图2中左侧的面)上。风洞部30中配置有散热器31 ;电抗器32,用于使从交流电力变换的直流电力的电流脉动平滑化;及风扇单元33,产生冷却风。散热器31由导热性高的材料(例如铝合金等)构成,具有基座部311,前面安装在框体基座11的后面上,封闭框体基座11的开口111 ;多个散热片312,直立设置在基座部311的后面(图I中纸面右方进深侧的面,图2中右侧的面)上。该散热器31通过用多个散热片312对贴合固定在基座部311的前面上的上述二极管模块21及功率模块22所产生的热进行散热,而使二极管模块21及功率模块22冷却。电容器40是使通过上述二极管模块21而从交流电力变换的直流电力平滑的电容器(例如铝电解电容器)。该电容器40贯穿设置于框体基座11的贯穿孔112 (参照后述的图5(b)),使包括配置有端子41a、41b的顶部42的一部分在嵌入电容器卡箍60及圆环状金属板70的状态下配置在本体部20内,并使包括与顶部42相反侧的底部43 (参照后述的图3)的剩余部分在被电容器罩50覆盖的状态下配置在风洞部30内。以下适当将该电容器40中配置在本体部20内的部分称为“本体部20侧部分”,将配置在风洞部30内的部分称为“风洞部30侧部分”。电容器罩50由具有弹性的硅橡胶材料(橡胶材料、具有弹性的材料)构成。该电容器罩50贯穿设置于框体基座11的贯穿孔112,覆盖电容器40的风洞部30侧部分。电容器卡箍60及圆环状金属板70是用于通过嵌入电容器40而将该电容器40固定于框体基座11的构件。 而且,上述电容器卡箍60、圆环状金属板70及电容器罩50 (详细为后述的锷部52)通过固定螺钉90而被固定在框体基座11的本体部20侧,即框体基座11的前侧,由此在电容器40及电容器罩50 (详细为后述的罩本体部51)贯穿框体基座11的贯穿孔112的状态下,将电容器40固定在框体基座11上。以下,利用图3、图4、图5(a)、图5(b),对电容器40、电容器罩50、电容器卡箍60及圆环状金属板70进行详细说明。如图3、图4、图5 (a)、图5(b)所示,电容器卡箍60安装在电容器40的本体部20侧部分的顶部42侧。该电容器卡箍60在其圆周方向多个位置(该例中为2个位置)上具有向其半径方向外侧延伸设置的大致L字状的延设部61。各延设部61上分别设置有使固定螺钉90穿过的插通孔62 (第I插通孔)。圆环状金属板70安装在电容器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力变换装置,是进行从直流电力向交流电力或者从交流电力向直流电力的变换的电力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框体,在框体基座的一侧配置具有多个电子器件的本体部,在前述框体基座的另一侧配置使冷却风流过的风洞部;圆筒状电容器,贯穿设置于前述框体基座,一部分配置在前述本体部内,且剩余部分配置在前述风洞部内;有底圆筒状电容器罩,设置于前述框体基座,覆盖前述电容器的前述剩余部分,前述电容器罩由具有弹性的材料构成,在与前述电容器的外径尺寸大致相等的内径尺寸的内周面上具有沿圆筒轴向设置的至少1条槽。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永野纯明岸本一孝古城眞人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