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车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31932 阅读:7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31 22: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拖车钩,属于汽车领域。该拖车钩包括拖钩及拖车螺母,拖钩设有连接螺纹,拖车螺母设有连接孔,且连接孔包括容纳并与连接螺纹配合连接的内螺纹段,拖钩包括轴肩及配合体,配合体与连接螺纹连接,轴肩包括一个拖钩端面,配合体由拖钩端面延伸而成,拖钩端面和配合体的连接处设有一个过渡区;拖车螺母的一端设有一个与拖钩端面相互抵顶的抵挡面;连接孔还包括容纳并与配合体配合的配合段;来保护拖钩的外螺纹退刀槽;并使得拖车钩的固定端从外螺纹退刀槽的位置转移到过渡区,从而降低了外螺纹退刀槽处的弯曲应力及剪切力,避免了外螺纹退刀槽处产生塑性变形或断裂,以解决拖车钩变形与断裂问题,提高了拖车钩作业时的安全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Ml类车辆的拖车钩
技术介绍
Ml类车辆上的拖车钩一般安装在车辆的前下部和后下部,当车辆出现故障时,需要使用该拖车钩牵引车辆。目前应用于Ml类车辆上的拖车钩主要有两种一种为焊接式拖车钩,是将拖车钩直接焊接在车辆前下部和后下部,由于这种拖车钩的焊接位置较低,车辆的通过性较差,已经较少使用。另一种为可拆卸式拖车钩,这种可拆卸式拖车钩包括拖钩及拖车螺母,拖车螺母固结在车身保险杆横梁上,拖钩上设有外螺纹,拖车螺母设有与拖钩的外螺纹连接的内螺纹,在拖钩的外螺纹的根部设有退刀槽。 然而,根据售后市场的反馈,现有可拆卸式拖车钩在拖车作业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形和断裂问题。具体地,把拖车钩看作一端固定另一端承受拖车力的悬臂梁。现有拖车钩的拖钩的外螺纹的退刀槽处为悬臂梁的固定端,该位置理论上承受的弯曲应力最大,该位置结构设计存在应力集中,因此拖车钩极易从该位置发生变形和断裂,严重影响拖车作业的安全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拖车钩在拖车作业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形和断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拖车钩。所述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拖车钩,其包括拖钩及拖车螺母,拖钩设有连接螺纹,拖车螺母设有连接孔,且连接孔包括容纳并与连接螺纹配合连接的内螺纹段,拖钩包括轴肩及配合体,配合体与连接螺纹连接,轴肩包括一个拖钩端面,配合体由拖钩端面延伸而成,拖钩端面和配合体的连接处设有一个过渡区;拖车螺母的一端设有一个与拖钩端面相互抵顶的抵挡面;连接孔还包括容纳并与配合体配合的配合段。进一步地,配合体呈圆柱状或者呈圆锥状。进一步地,配合段的截面形状与配合体的形状相适配,且配合段的截面形状呈圆柱状或者呈圆锥状。进一步地,过渡区为圆台面或圆锥面。进一步地,拖钩还包括一个拖钩本体,拖钩本体与轴肩的与拖钩端面相对的一面垂直连接。进一步地,连接螺纹和配合体的连接处设有一个外螺纹退刀槽。进一步地,拖车螺母包括螺母本体及设置在螺母本体的第一端处的螺母凸肩,螺母凸肩的外端面和螺母本体的第一端的端面平齐,以形成抵挡面。进一步地,连接孔沿着螺母本体的轴心延伸,并贯穿螺母本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进一步地,连接孔还包括设置在内螺纹段和配合段的连接处的内螺纹退刀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克服了现有拖车钩在拖车作业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形和断裂的问题。具体地,本专利技术的拖车钩通过在拖钩的配合体与拖钩端面的连接处设置的圆弧过渡区,来保护外螺纹退刀槽;且由于配合体与拖车螺母的配合段的接触结构及拖钩端面与抵挡面的顶抵,使得拖车钩的固定端从外螺纹退刀槽的位置转移到圆弧过渡区,从而降低了外螺纹退刀槽处的弯曲应力及剪切力,避免了外螺纹退刀槽处产生塑性变形或断裂,以解决拖车钩变形与断裂问题,提高了拖车钩作业时的安全可靠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 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拖车钩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的拖车钩的拖钩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2的俯视不意图;图4是图2的侧视示意图;图5是图4的截断放大示意图;图6是图I中的拖车钩的拖车螺母的立体示意图;以及图7是图6的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拖车钩,其包括拖钩I和与拖钩I连接的拖车螺母2。其中,拖车螺母2与车身(图未示)固定连接,优选的,拖车螺母2焊接在车身上;拖钩I可拆卸地连接在拖车螺母2上。请结合参照图2至图5,拖钩I包括拖钩本体11、轴肩13、配合体15及与配合体15连接的连接螺纹17。轴肩13面向配合体15的一面为拖钩端面131,拖钩本体11与轴肩13的与拖钩端面131相对的一面垂直连接。配合体15由该拖钩端面131垂直延伸而成。配合体15呈圆柱状,或者优选的呈圆锥状。配合体15上与拖钩端面131的连接处设有一个过渡区151,且该过渡区151为圆台面或者圆锥面。连接螺纹17连接在配合体15的与轴肩13相对的一端,且连接螺纹17和配合体15的连接处设有一个外螺纹退刀槽171。请结合参照图6和图7,拖车螺母2包括螺母本体21及设置在螺母本体21的第一端处的螺母凸肩23。螺母凸肩23的外端面和螺母本体21的第一端的端面平齐,从而形成一个抵挡面231。螺母本体21沿着轴心处设有一个贯穿该螺母本体2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连接孔25。连接孔25包括内螺纹段251、配合段253及设置在内螺纹段251和配合段253的连接处的内螺纹退刀槽255。其中,配合段253靠近抵挡面231,用于容纳配合体15。配合段253的截面形状与配合体15的形状相适配,呈圆柱状,或者优选的呈圆锥状。优选的,为了装配方便,配合段253与抵挡面231的连接处设置有一段倾斜的装配段257。请再次参照图1,当需要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拖车钩时,将拖钩I的连接螺纹17对准拖车螺母2的连接孔25旋入,直至拖钩I的拖钩端面131与拖车螺母2的抵挡面231充分接触并压紧。此时,连接螺纹17与拖车螺母2的内螺纹段251螺合;拖钩I的配合体15与拖车螺母2的配合段253相互配合抵顶。且由于配合体15与拖车螺母2的配合段253的接触结构及拖钩端面131与抵挡面231的顶抵,使得拖车钩的固定端从外螺纹退刀槽171的位置转移到圆弧过渡区151。当外螺纹退刀槽171受到外力冲击时,外螺纹退刀槽171所受的径向分力就会转移到配合体15与拖钩端面131的连接处的圆弧过渡区151,而该圆弧过渡区151处不存在应力集中,且此时外螺纹退刀槽171只能发生微小的弹性变形,不会发生塑性变形或者断裂,提高了拖车钩作业时的安全可靠性。当无需要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拖车钩时,可将拖钩I从拖车螺母2上旋释下来,并将拖钩I收起,即保证了车辆的美观,又保证车辆在碰撞时不受拖钩I的影响,增加了前部压溃区域,能量吸收较多,对乘员保护非常有利。由上述叙述可知本专利技术的拖车钩,通过在拖钩I的配合体15与拖钩端面131的 连接处设置的圆弧过渡区151,来保护外螺纹退刀槽171 ;且由于配合体15与拖车螺母2的配合段253接触结构及拖钩端面131与抵挡面231的顶抵,使得拖车钩的固定端从外螺纹退刀槽171的位置转移到圆弧过渡区151,从而降低了外螺纹退刀槽171处的弯曲应力及剪切力,避免了外螺纹退刀槽171处产生塑性变形或断裂,以解决拖车钩变形与断裂问题。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拖车钩,其包括拖钩(1)及拖车螺母(2),所述拖钩(1)设有连接螺纹(17),所述拖车螺母(2)设有连接孔(25),且所述连接孔(25)包括容纳并与所述连接螺纹(17)配合连接的内螺纹段(251),其特征在于:所述拖钩(1)包括轴肩(13)及配合体(15),所述配合体(15)与所述连接螺纹(17)连接,所述轴肩(13)包括一个拖钩端面(131),所述配合体(15)由拖钩端面(131)延伸而成,所述拖钩端面(131)和所述配合体(15)的连接处设有一个过渡区(151);所述拖车螺母(2)的一端设有一个与所述拖钩端面(131)相互抵顶的抵挡面(231);所述连接孔(25)还包括容纳并与所述配合体(15)配合的配合段(25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拖车钩,其包括拖钩(I)及拖车螺母(2),所述拖钩(I)设有连接螺纹(17),所述拖车螺母(2 )设有连接孔(25 ),且所述连接孔(25 )包括容纳并与所述连接螺纹(17 )配合连接的内螺纹段(251),其特征在于 所述拖钩(I)包括轴肩(13)及配合体(15),所述配合体(15)与所述连接螺纹(17)连接,所述轴肩(13)包括一个拖钩端面(131),所述配合体(15)由拖钩端面(131)延伸而成,所述拖钩端面(131)和所述配合体(15)的连接处设有一个过渡区(151); 所述拖车螺母(2)的一端设有一个与所述拖钩端面(131)相互抵顶的抵挡面(231); 所述连接孔(25 )还包括容纳并与所述配合体(15 )配合的配合段(253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拖车钩,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体(15)呈圆柱状或者呈圆锥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拖车钩,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段(253)的截面形状与所述配合体(15)的形状相适配,且所述配合段(253)的截面形状呈圆柱状或者呈圆锥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天胜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