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炉一次除尘系统,包括快速溢流冷却塔和可调文氏管,所述快速溢流冷却塔的中下部通过连接弯头与所述可调文氏管连接,所述快速溢流冷却塔的塔体的上部设置围绕塔体外壁的横截面为圆环状的溢流水槽,所述塔体的顶端边缘为锯齿状。同时塔体靠近顶端的塔壁上开设围成一圈的多个通孔,每个所述通孔分别位于所述锯齿状的每个齿尖的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转炉一次除尘系统使溢流水槽内的水均匀地从塔体的顶端边缘溢流入塔体内,以解决塔体出现局部过热而危及塔体的强度及正常工作。并且溢流水槽内的水通过通孔流入塔体各处的内壁上,防止塔内壁上出现干湿交界面,避免粉尘粘接在塔体的内壁上,以使干烟气的流动及热交换顺利进行。(*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炼钢除尘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炉一次除尘系统。
技术介绍
转炉炼钢会产生大量的高温烟气,需要对高温烟气进行除尘处理。现有采用未燃-湿式串联除尘工艺对高温烟气进行处理。所述未燃-湿式串联除尘最主要的设备是快速溢流冷却塔和砣式可调文氏管。转炉产生的高温烟气在风机作用下经汽化冷却烟道进入快速溢流冷却塔,由喷嘴和喷枪对高温烟气进行灭火、降温、调质和粗除尘,而后进入快速 溢流冷却塔的下部塔体进行脱水处理,再经过180°的弯头进入砣式可调文氏管,对高温烟气进行精除尘和进一步的降温。快速溢流冷却塔是转炉烟气湿法净化流程中的第一级设备,或称竖管,其特点是容积大、喷水量大,当高温烟气量发生变化时,其降温除尘作用波动小。快速溢流冷却塔的降温、除尘的原理是快速溢流冷却塔的上端与汽化冷却烟道连通,使炼钢产生的高温烟气从快速溢流冷却塔的顶部进入塔体内,快速溢流冷却塔的塔体上部设置喷雾化水的喷嘴(枪),将雾化水直接喷向从塔顶进入快速溢流冷却塔的高温烟气,使之与高温烟气直接进行热交换,利用水的汽化潜热和水吸热升温吸收烟气显热,将900 1000°C的高温烟气温度降低到所要求的温度(指与高温烟气温度相应的饱和温度或过饱和温度)。现有技术中的快速溢流冷却塔的塔体上部设置一个同塔体外壁相焊接围绕在塔体外侧的溢流水槽,使溢流水槽内的水从塔顶端沿塔体溢流入塔内,防止高达1000度左右的高温烟气对快速溢流冷却塔的塔体造成损害。另外,连接在汽化冷却烟道尾端的水封插板插入到所述溢流水槽的水内并套设在所述塔体外,实现把高温干烟气与环境大气隔离开,并将汽化冷却烟道内的高温干烟气导弓I入快速溢流冷却塔。现有的快速溢流冷却塔存在如下缺点I、由于快速溢流冷却塔的结构设计原因,溢流水槽内的水溢流入塔体内壁会不均匀,使快速溢流冷却塔的塔体内壁出现局部过热现象,从而危及塔体的强度及正常工作;2、由于溢流不均匀,塔体内壁会出现干湿交界面,粉尘会粘接在内壁上,使干烟气的流动及热交换受到影响;3、由于高温干烟气首先要通过汽化冷却烟道与快速溢流冷却塔的连接处的内侧和水封插板,连接处的内侧和水封插板受到高温干烟气的影响较大,因此汽化冷却烟道与快速溢流冷却塔的连接处的内侧和水封插板易烧坏,导致高温干烟气外溢而难以全部进入快速溢流冷却塔,从而造成环境污染和除尘效率的降低;砣式可调文氏管是转炉烟气湿法除尘的第二级设备。主要用于精除尘和协调转炉炉口处烟气的控制。砣式可调文氏管由90°弯头、喷淋段(担负向喉口喷雾状水的作用)、喉口段和扩散段四部分组成;整体看是一个定径文氏管,称之为“不动件”。从砣式可调文氏管里面的构成看,核心部件是呈倒圆锥形的截头圆锥体,即砣。砣的上方连接三段连接杆,通过它们将砣、伸缩杆及文氏管最上部的伺服液压缸连成一个整体,称之为“动件”。由液压缸驱动,砣在一定距离内作垂直方向运动,从而改变圆锥形砣和喉口之间的环形缝的宽度,烟气临界喉速发生变化(此即可调喉口的作用),在雾化水滴的作用下,使烟气中的微细粉尘转移到水中,烟气被精细净化。转炉的烟气的形成是一个物理过程。金属在高温下发生升华之后氧化而成,尘(烟气)的特点是以微米计的可见粉尘,显微粉尘和超显微粉尘,此外还夹带部分散装粉料,如Cao,Cao (OH) 2,粉尘有一定磁性和黏性。可调喉口内的“动件”处于显微粉尘为多的烟气的包围中。此类粉尘对“动件”的粘附是绝对的,持续的。当粘到一定程度时,“动件”变成“冻件”,喉口由可调成为不可调。相关联的问题是,砣的行程愈大(驱动设备的行程也大),被粘覆后,砣的垂直方向上的移动会愈困难,愈不灵敏。直到动件成为摆设,失去其应体现的工艺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除 尘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的转炉一次除尘系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转炉一次除尘系统,包括快速溢流冷却塔和可调文氏管,所述快速溢流冷却塔的中下部通过连接弯头与所述可调文氏管连接,所述快速溢流冷却塔的塔体的上部设置围绕塔体外壁的横截面为圆环状的溢流水槽,所述塔体的顶端边缘为锯齿状。作为优选,所述塔体靠近顶端的塔壁上开设位于同一横截面上的用于使所述溢流水槽内的水沿所述塔体的内壁向下流动的围成一圈的多个通孔,每个所述通孔分别位于所述锯齿状的每个齿尖的下方。作为优选,所述溢流水槽内设置套设在所述塔体上部的外侧的管状的水封插板,所述水封插板包括管状的插板本体和焊接在所述插板本体上端的插板法兰,所述插板法兰的内侧通过耐火层与所述汽化冷却烟道的末端连接,所述插板本体的下端插入所述溢流水槽的水内且不与所述溢流水槽的底壁接触,所述插板法兰的外侧设置环形外壁以在所述插板法兰的上部形成注有水以对所述水封插板进行冷却降温的储水池。作为优选,所述环形外壁的高度为70mm 90mm,所述储水池内水的高度为50mm 90mmo作为优选,所述储水池内设置多条连接在所述环形侧壁与所述连接部件之间以将所述储水池分割成多个部分的筋板,所述筋板的高度低于所述环形外壁的高度,所述筋板上开设有多个用于使储水池内的水流通的过水孔。作为优选,所述插板法兰的内缘通过所述耐火层与所述汽化冷却烟道连接,所述耐火层包括由耐热钢板围成的框架和填充在所述框架内的耐火混凝土。作为优选,所述耐热钢板包括第一耐热钢板、第二耐热钢板、第三耐热钢板和第四耐热钢板,所述第一耐热钢板的一端与所述插板法兰的内缘连接并向所述插板法兰的中心线延伸,所述第一耐热钢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耐热钢板,所述第二耐热钢板垂直于所述第一耐热钢板,所述第三耐热钢板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插板法兰的上表面且垂直于所述插板法兰,所述第四耐热钢板与所述第三耐热钢板的上端及第二耐热钢板连接且平行于所述第一耐热钢板,所述耐火混凝土填充在由所述第一耐热钢板、第二耐热钢板、第三耐热钢板和第四耐热钢板围成的第一框架内。作为优选,所述可调文氏管包括弯头和伸入所述弯头内的伸缩杆,所述弯头包括弯管段和与所述弯管段连通的密封段,所述伸缩杆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密封段内,另一部分伸出所述密封段,所述密封段的上端设置上法兰,所述上法兰上设置用于密封所述伸缩杆的填料函;所述伸缩杆上套设保护管和防护套,所述防护套的上端与所述填料函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防护套的下端与所述保护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防护套与所述伸缩杆之间设置两个相间隔的唇形轴用密封圈,所述保护管的内径大于所述伸缩杆的外径;所述防护套与所述保护管的连接处固定有套设在所述伸缩杆上的除尘圈,所述除尘圈与所述伸缩杆为间隙配合。作为优选,所述防护套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套设在所述伸缩杆外的第一法兰,所述保护管的上端设置有套设在所述伸缩杆外的第二法兰,所述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所述除尘圈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之间,所述除尘圈为锡青铜卡环。作为优选,所述填料函外罩设用于保护所述填料函的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包括罩体和设置在所述罩体顶部的顶盖,所述顶盖上开设有用于使所述伸缩杆伸出的圆孔,所述顶盖上固定连接套设在所述伸缩杆上的环形压板,所述伸缩杆与所述顶盖的圆孔的内壁之间设置环形填料密封件。作为优选,所述保护罩的下部外侧设置平法兰,所述平法兰与所述密封段上端的上法兰固定连接,所述平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转炉一次除尘系统,包括快速溢流冷却塔和可调文氏管,所述快速溢流冷却塔的中下部通过连接弯头与所述可调文氏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溢流冷却塔的塔体的上部设置围绕塔体外壁的横截面为圆环状的溢流水槽,所述塔体的顶端边缘为锯齿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勇,张玉达,倪玉泽,杨文亮,刘海权,胡胜兵,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明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