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将散体炉料沿径向布置于回转工作台面上的双层炉料径向等厚布料机,设备包括:料槽、振动电机、弹簧、隔板、筛板。所述料槽的末端下料口经特殊设计,成多段折线或连续曲线,能保证布料连续、均匀和料层的厚度相等;所述振动电机带动料槽振动,使料槽上的散体炉料向前运动;所述弹簧起支撑和减振作用的作用;所述隔板作用是将料槽分为炉料槽和底料槽;所述碎料筛分装置位于布料底板前端,能有效筛除入炉前的碎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转底炉径向等厚布料的难题,同时解决了双层布料(可推广到多层)和防止碎料入炉问题,为转底炉生产稳定高效运行提供了必要保证,具有重要的工程实用价值。(*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用转底炉生产粒铁工艺的一种专门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散体炉料输送的转底炉用双层炉料径向等厚布料机。
技术介绍
转底炉煤基直接还原是最近30年发展起来的炼铁工艺,其焙烧时间短,机械化程度高,因此必须有专门的装料和出料设备与转底炉配套。转底炉的加料有特殊要求,含碳及原铁矿粉的球团矿必须连续均匀地放置到转底炉转动盘上进行高温还原反应。布置在转底炉炉底上的炉料要求等厚均匀,这种技术称为等厚布料技术。然而目前,一般的给料设备无 法达到径向等厚布料的效果,其原因在于转底炉转动盘是内外径相差较大的圆环面,在转动过程中外环的线速度较内环大很多,一般的给料设备其径向供料速度无区别,往往导致转动盘的内环侧球团远多于外环侧,使炉料加热后还原程度不一致,严重影响矿产的利用率。目前的布料方式(如皮带布料等)都没有很好解决此问题,即使采用在振动料槽上焊有多条纵向隔板的振动给料的办法,也只能使布料有所改善,无法根本解决等厚均匀布料的问题。球团矿在输送过程中易产生散料碎料,一般生产线上设有筛分装置。但是由于皮带运输到振动布料机上有较大的落差(一般在I米左右)、仍会产生破碎。一旦散料碎料进入转底炉内,将降低生产效率,并给后续螺旋出料带来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可靠、效率较高的、用于在转底炉炉床上均匀散布颗粒或球团的双层炉料径向等厚布料机及其布料曲线的设计方法。该装置和方法可以完成两种料的连续不断地布料,并且能达到径向均匀等厚的布料效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1、作为专门为转底炉设计的可以实现径向等厚布料的专用布料设备,给料口被设计成特殊的曲线,以满足径向等厚布料的工艺要求。这种布料采取振动输送方式,在振动槽的纵向加一块隔板,将料槽分为两部分,每半的下料部位开一个切口,炉料就可以从切口处落下,布在炉底上,在被分成的两部分中分别投入底料和炉料,这样就可以用一台设备同时将两种料均匀等厚的布在炉底上。2、为实现等厚布料,还要求振动料槽只能沿出料方向按一定角度进行振动,即所谓平振,不允许振动体出现偏振、摆振或扭振等复合振动。为此振动体在三个直线方向及扭转方向的刚度应有严格的要求,并与激振力相匹配才能保证振动体不出现复合振动。具体实现如下转底炉用双层炉料径向等厚布料机,该布料机包括料槽和安装在所述料槽两侧的振动电机,其中,所述料槽底部的4个角均设有起支撑和减振作用的弹簧;所述料槽内设置隔板,将所述料槽分成体积大小一样的用于输送炉料的炉料槽和用于输送底料的底料槽,所述炉料槽的底面开设下料切口,底料槽的底面开设底料下料切口。进一步,为防止碎料入炉,在所述料槽的入口处,设置左侧筛板和右侧筛板。上述转底炉用双层炉料径向等厚布料的机布料曲线设计方法。首先,设料槽的宽为B,炉料槽的底料槽宽均为B/2,转底炉内径Rtl,外径Rk,隔板厚度为D,将所述料槽沿横向等分成2k等份,则每一份宽为B/2k,将转底炉沿径向分成面积相等的k等份,各环半径分别为R0、 ,则每一份圆环面积为总面积的1/k,设由内而外第i个圆环的 内径为Ri,根据面积等分,根据公式(I)巧-也=成-m化,^竿+私⑴式中,i=l、2......k;依次求出各环的半径Rq、R1……Rk ;其次,取转底炉中心为坐标原点,水平为横坐标Xi,垂直为纵坐Syi,则布料曲线任意一点坐标为(Xi,yi),且有+J/32 =Rf,各环与炉料槽外缘相交点坐标的确定沿隔板2中线往左各点下标依次递增的各点坐标,根据以下公式(2)求出B ■ D厂, B —万T.Xi 二 7■卜.,V1 = —-■ — (--I + —)"⑵ 1 2k 2 V 2k 2式中,i=l、2......k.各环与底料槽外缘相交点坐标的确定隔板2中线往右各点下标依次递增各点坐标,根据以下公式(3)求出B . DL2 M ^77X 二--/ + ——,V.——./ + —V(3) J 2k J 2 I、Klk J r式中,j=l、2......k.最后,依次连接各点,即得到炉料槽和底料槽上的等厚布料曲线。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解决了转底炉径向等厚布料的难题,同时解决了双层布料(可推广到多层)和防止碎料入炉问题,为转底炉生产稳定高效运行提供了必要保证,具有重要的工程实用价值。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双层炉料径向等厚布料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布料曲线的设计方法的原理图。图中I.料槽,2、隔板,3、炉料槽,4、底料槽,5、炉料下料切口,6、底料下料切口,7、振动电机,8、弹簧,9、左侧筛板,10、右侧筛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如图I所示为本技术双层炉料径向等厚布料机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双层炉料径向等厚布料机,包括料槽I和安装在料槽I两侧的振动电机7,其中,料槽I底部的4个角均设有起支撑和减振作用的弹簧8 ;料槽I内设置隔板2,将料槽I分成体积大小一样的用于输送炉料的炉料槽3和用于输送底料的底料槽 4,炉料槽3的底面开设下料切口 5,底料槽4的底面开设底料下料切口 6 ;在料槽I的入口处,设置左侧筛板9和右侧筛板10。已知设计条件为转底炉内径R。= 15m,外径Rk =20 ,炉料槽3宽为5/2 = 1 ,底料槽4宽为J/2 = 1 。隔板厚度为D=IOmm。以转底炉旋转中心为坐标原点,求解等厚布料曲线。解取k=10, R0 = 15 ,Rk = 20ot 为已知,那么丨=1 时!^为R、= I-+ 152 =15. jlrfl 1 I 10K =J 土........二」......+!5512=l6A2m以此类推,其计算结果列下表~l foil [2 [3 fi [5 [6 [7 [8 [9 [ToR1Zm 15 15.57 16.12 16.66 17.17 17.68 18.16 18.64 19.10 19.56 20先计算隔板2中线左边(炉料槽)的等厚布料曲线,设转底炉内径圆(R。=15w)与炉料槽外缘相交点坐标为( ,] ),即取1=u代入上文所述公式(2)可求得 B . D 2 . 0.01Xi ~ —--I------U--- —U. UUDIk2 20 2f~£) .j : 2 0:01^^ ==-f°-(20'°+—)=-19'99将相应数据上文所述公式(2)可依次计算求得半径为I的圆与相应料槽等分线的交点坐标为求得 将相应数据上文所述公式(2)可依次计算求得半径为R ,的圆与相应料槽等分线 的交点坐标为求得~J fo [I [2 [3 [4 [5 [6 [7 [8 [9 [ToXj(m) °- 005 °- 105~ 0. 205 0. 305 0. 405 0. 505 0. 605 0. 705 0. 805 0. 905 I. 005~y-(m) ^14-99 —15.57 -16.12 -16.66 -17.16 -17.67 -18.14 -18.62 -19.08 -19.54 -19.97依次连接各点,即得到炉料槽和底料槽的布料曲线。权利要求1.转底炉用双层炉料径向等厚布料机,该布料机包括料槽(I)和安装在所述料槽(I)两侧的振动电机(7 ),及安装在所述料槽(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转底炉用双层炉料径向等厚布料机,该布料机包括料槽(1)和安装在所述料槽(1)两侧的振动电机(7),及安装在所述料槽(1)底部的4个角起支撑和减振作用的弹簧(8);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槽(1)内设置隔板(2),将所述料槽(1)分成两个体积大小一致炉料槽(3)和底料槽(4),所述炉料槽(3)的底面开设炉料下料切口(5),底料槽(4)的底面开设底料下料切口(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忠俊,潘毓淳,孔玲坛,冯爱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科技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