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俊平专利>正文

汽车混合动力装置控制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23882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5 17: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混合动力装置控制器,包括接线板,所述接线板的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连接于一功率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接线板的第三接线端和第四接线端连接于所述功率场效应管的源极、地和一第一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功率场效应管的栅极和一第一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于一单片机的第一I/O管脚,所述单片机的第二I/O管脚连接于一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于所述接线板的第六接线端,所述单片机的第八I/O管脚连接于一第二电阻的一端、一第四电阻的一端、一第一电容的一端、一第四二极管的阴极。(*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电路器件,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混合动力装置控制器
技术介绍
随着油价提升和环保要求日益增强,混合动力汽车已经逐步成为业界热点。在混合动力汽车中,电力输出控制器是极为重要的部件,其性能应稳定可靠。但是目前的汽车混合动力装置控制器结构较为复杂,容易发生故障,可靠性存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混合动力装置控制器,以解决现有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源控制电路结构复杂易导致故障的问题。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汽车混合动力装置控制器包括接线板,所述接线板的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连接于一功率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接线板的第三接线端和第四接线端连接于所述功率场效应管的源极、地和一第一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功率场效应管的栅极和一第一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于一单片机的第一 I/o管脚,所述单片机的第二 I/O管脚连接于一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于所述接线板的第六接线端,所述单片机的第八I/o管脚连接于一第二电阻的一端、一第四电阻的一端、一第一电容的一端、一第四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接线板的第八接线端和一第三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连接于地,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于一第三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于一第二电容的一端和一三端稳压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于地,所述三端稳压电路的一输出端连接于地,所述三端稳压电路的另一输出端连接于一第三电容的一端、一第四电容的一端、一第五电阻的一端、所述单片机的电源管脚,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连接于地,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通过一指示灯连接于所述单片机的第四I/o管脚,所述单片机的重启管脚通过一第六电阻连接于地。根据上述汽车混合动力装置控制器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第二电容和所述第三电容为极性电容。本技术不但完全可以实现电能输出控制,而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不易发生故障,性能稳定。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图I示意性的示出了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结构,如其所示,本优选实施例包括接线板I。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为了简化附图,接线板I的接线端的编号和单片机4的管脚编号均未示出。接线板I的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连接于功率场效应管Q的漏极,接线板I的第三接线端和第四接线端连接于功率场效应管Q的源极、地和第一电阻Rl的一端。第一电阻Rl的另一端连接于功率场效应管D的栅极和第一二极管Dl的阴极。第一二极管Dl的阳极连接于单片机4的第一 I/O管脚,单片机4的第二 I/O管脚连接于第二二极管D2 的阳极。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于接线板I的第六接线端,单片机4的第八I/O管脚连接于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一电容Cl的一端、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于接线板I的第八接线端和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第一电容Cl的另一端、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于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于第二电容C2的一端和三端稳压电路3的输入端。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于地。三端稳压电路3的一输出端连接于地,三端稳压电路3的另一输出端连接于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四电容C4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一端、单片机4的电源管脚。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于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通过指示灯2连接于单片机I的第四I/O管脚,单片机4的重启管脚通过第六电阻R6连接于地。在本优选实施例中,第二电容C2和第三电容C3为极性电容。运行时,本优选实施例在外部电源驱动下工作,当外部电源电压达到一定值时,单片机4发出命令,信号灯2开始闪烁。功率场效应管Q起动,负载开始工作。当外部电源电压降至一定值时,信号灯2不再闪烁,功率场效应管Q停止输出。综上,本技术不但可以控制电源输出,而且结构简单,相应地,其发生故障的可能性也大为降低,性能较为可靠。此外,本技术还具有成本较低、易于普及的优点。由技术常识可知,本技术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技术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技术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技术包含o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混合动力装置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接线板,所述接线板的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连接于一功率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接线板的第三接线端和第四接线端连接于所述功率场效应管的源极、地和一第一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功率场效应管的栅极和一第一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于一单片机的第一 I/O管脚,所述单片机的第二 I/O管脚连接于一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于所述接线板的第六接线端,所述单片机的第八I/o管脚连接于一第二电阻的一端、一第四电阻的一端、一第一电容的一端、一第四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接线板的第八接线端和一第三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连接于地,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于一第三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于一第二电容的一端和一三端稳压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于地,所述三端稳压电路的一输出端连接于地,所述三端稳压电路的另一输出端连接于一第三电容的一端、一第四电容的一端、一第五电阻的一端、所述单片机的电源管脚,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连接于地,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通过一指示灯连接于所述单片机的第四I/o管脚,所述单片机的重启管脚通过一第六电阻连接于地。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混合动力装置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容和所述第三电容为极性电容。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混合动力装置控制器,包括接线板,所述接线板的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连接于一功率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接线板的第三接线端和第四接线端连接于所述功率场效应管的源极、地和一第一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功率场效应管的栅极和一第一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于一单片机的第一I/O管脚,所述单片机的第二I/O管脚连接于一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于所述接线板的第六接线端,所述单片机的第八I/O管脚连接于一第二电阻的一端、一第四电阻的一端、一第一电容的一端、一第四二极管的阴极。文档编号B60W20/00GK202499133SQ20122010854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1日专利技术者张俊平 申请人:张俊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混合动力装置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接线板,所述接线板的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连接于一功率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接线板的第三接线端和第四接线端连接于所述功率场效应管的源极、地和一第一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功率场效应管的栅极和一第一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于一单片机的第一I/O管脚,所述单片机的第二I/O管脚连接于一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于所述接线板的第六接线端,所述单片机的第八I/O管脚连接于一第二电阻的一端、一第四电阻的一端、一第一电容的一端、一第四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接线板的第八接线端和一第三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连接于地,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于一第三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于一第二电容的一端和一三端稳压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于地,所述三端稳压电路的一输出端连接于地,所述三端稳压电路的另一输出端连接于一第三电容的一端、一第四电容的一端、一第五电阻的一端、所述单片机的电源管脚,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连接于地,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通过一指示灯连接于所述单片机的第四I/O管脚,所述单片机的重启管脚通过一第六电阻连接于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平
申请(专利权)人:张俊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