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利用打包机,在温湿条件下将原料打包,该原料包括损纸;将预先需要数量的打包后的湿原料输入缓冲区并在缓冲区内滞留一定时间;湿原料再由缓冲区推动经过储存和运输区,并进入散浆机内,定量加水后完成一次加料,然后进行散浆;在散浆机内完成散浆后形成浆料并取出。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为实施该散浆工艺的散浆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散浆工艺因对原料损纸进行温湿打包并进行一定时间的缓冲滞留再进入散浆机,可对原料先行水化,松软,膨胀及氢键初步分裂,由此降低散浆过程中纯机械作用对纤维的损伤,以降低散浆能耗,提高散浆浓度的控制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造纸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散浆系统及在该散浆系统中进行散浆的ー种散浆エ艺。
技术介绍
造纸生产过程的散浆(又称碎浆)エ段为行业内所熟知。通过散浆,可使固态浆料、废纸或损纸等造纸原料中的纤维初步分离,为浆料的后段处理做好准备。散浆分为间歇式散浆和连续式散浆。所谓间歇式散浆是指一定量浆料投入散浆机完成散浆被取出后,再进行另外ー批次的浆料的散浆,各批次散浆的过程是非连续的。 目前的间歇式散浆エ序过程一般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散浆机的大小及能力,投放一定重量的原料,其中可以包括固态浆料、废纸和损纸,配合一定量的水,以达到最佳浓度; 2)启动散浆机,使用机械的方式散浆至完全达到纤维分离的目的; 3)如果有必要,上述过程中加热(蒸汽)或加入強度解离剂,或加热和强度解离剂同时使用; 4)散浆完成后,稀释散浆机内的浆料至一定浓度,再把浆料从下方泵出; 5)回到第一步骤,开始下ー个循环。上述散浆エ艺存在的缺陷是 I)损纸在干的状态被打散,对纤维造成的损伤较大,影响过程控制及成纸的性质。2)损纸有不同的形式,有散纸,也有打成包的纸,很难调控每次进料的量。3)进料量无法准确估计导致散浆的浓度会不准确。4)当散浆浓度需求低的时候,纤维与纤维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少,损纸的纤维分离完全是依靠机械能量的作用而达到的,无论散浆机及其转子的设计多先进,都会对纤维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进而影响成纸強度。5)进料量无法准确估计也会导致添加強度解离剂时无法准确估量,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或是添加量不够的情況。6)损纸堆放占用较多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消除上述缺陷的散浆エ艺及为实施该散浆エ艺而设置的散浆系统。ー种散浆エ艺,包括如下步骤 利用打包机,在温湿条件下将原料打包,该原料包括损纸; 将预先需要数量的打包后的湿原料输入缓冲区并在缓冲区内滞留一定时间; 湿原料再由缓冲区推动经过储存和运输区,并进入散浆机内,定量加水后完成一次加料,然后进行散浆;在散浆机内完成散浆后形成浆料并取出。ー种散浆 系统,包括打包机,用于在温湿条件下将原料打包,与打包机相连接的缓冲区,用于暂存打包后的湿原料,与缓冲区连接的储存与运输区,及与储存与运输区相连的散浆机,所述储存与运输区用于将湿原料传递至散浆机内,散浆机用于完成散浆并形成浆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散浆エ艺具有如下优点 I)原料损纸在温湿条件下彻底水化,松软,膨胀,氢键初歩分裂,可降低现有散浆过程中纯机械作用对纤维的损伤。2 )纸与纸之间的摩擦力因湿化而减少,可以提高正常散浆浓度2-3%。也就是说,在达到相同的散浆浓度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的エ艺与传统的エ艺相比,需要更少的时间和能量,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散浆エ艺带来的效果是生产カ的改善,且单位能耗的降低。3)原料中的纤维受机械カ的损害減少,稳定了生产过程及提高了成纸的强度。4)损纸温湿打包过程的湿度一定,有效地控制了毎次的散浆量,从而可以稳定控制散浆浓度,減少能量及化学药品的浪费,避免了散浆浓度低造成的纤维损害。5)由于本专利技术散浆エ艺可以降低散浆强度,因此对原料损纸中的杂质如塑料片也有更好的保护作用,可使这些杂质保持相对大的形状,利于在后续的エ艺中将其去除。6)损纸打包缓冲同时也缓减了损纸堆放占用较多空间的问题。下面參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ー步的描述。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散浆系统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打包机_IlO缓冲区_20_入口21、31出口23、33 储存和运输区_30 散浆机40散浆槽41_出浆管 42出浆泵_ 43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ー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參考图1,本专利技术ー实施例所提供的散浆系统包括打包机10,与打包机10连接的缓冲区20,与缓冲区20连接的储存和运输区30,以及与储存和运输区30连接的散浆机40。打包机10用于在湿温条件下打包零散的原料,例如损纸和废纸等。可在打包机10内加入处理液以达到既定的湿温条件。湿温条件是指具有一定的温度和湿度。缓冲区20的入口 21直接与打包机10的出ロ相连,因此打包机10内的原料可以被直接输入至缓冲区20并在缓冲区20内暂存一定时间,使原料充分水化,松软,膨胀,达到使原料内的氢键初歩分裂的目的。缓冲区20的储量可以依需求设定,最好是散浆机40 —次散浆的容量。缓冲区20的出ロ 23直接与储存和运输区30的入口 31相连。缓冲区20内经过暂存后的原料可被推动进入储存和运输区30,并由储存和运输区30的出口 33进入到散浆机40中,完成散浆机40的加料。原料进入散浆机40后完成散浆。储存和运输区30也可与缓冲区20具有相同的功能,即作为暂时储存原料的空间,此可提高散浆设备的生产能力,降低设备成本及占用空间的浪费。散浆机40包括散浆槽41、出浆管42和出浆泵43。湿原料在散浆槽41内被打散形成浆料,出浆泵43可将形成的浆料泵出。缓冲区20、储存和运输区30均为密闭的空间,用于保持温湿条件。缓冲区20、储存和运输区30优选均是管道状。为减少缓冲区20向储存和运输区30推动原料的推动阻力,储存和运输区30优选为出口 33的开孔直径比入口 31的大,另外缓冲区20优选为出口 23的开孔直径比入口 21的大。即如图I所示,储存和运输区30的出口 33直径为D1,储存和运输区30的入口 31直径为D2,缓冲区20的出口 23直径为D3,缓冲区20的入口 21直径为D4,各管道直径具有如下关系D1>D2>D3>D4。此外,还可在打包机10的出口和缓冲区20的入ロ 21处设置ー个积水槽50。积水槽50可用于盛放由打包机10中渗出的以及缓冲区20中回流的处理液。这些回流液可以再行利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散浆エ艺的过程为 I)利用打包机10,在温湿条件下将原料打包。原料包括损纸。当然原料亦还可包括固态浆料或者废纸。可以利用添加处理液的方式在打包机10内形成温湿条件。处理液可以是普通的水。为节约能源,处理液优选为造纸过程中的废水如白水等。另外,可以根据需要在处理液中添加杀菌剂和強度解离剂。该温湿条件优选温度为50-60°C,且使形成的湿原料的 pH 值为 8. 0-9.0。2)将打包后的湿原料压入缓冲区20。缓冲区20的储量可以依需求设定,最好是散浆机40—次散浆的容量。打包后的湿原料在缓冲区20内暂存以达到充分水化,松软,膨胀,并使原料内的氢键初歩分裂的目的。3)湿原料再由缓冲区推动经过储存和运输区30,并进入散浆机40内,定量加水后完成一次加料,然后进行散浆。优选湿原料在缓冲区20以及储存和运输区30内的总滞留时间为8-12小吋,即湿原料进入散浆机40前滞留8-12小时使原料内的氢键初歩分裂。4)散浆完成后,在散浆机40内形成浆料。可依具体需求将散浆机40内的浆料稀释至一定浓度。最后把衆料从出衆泵43取出。5 )重复上述步骤开始下ー个散浆循环。从打包机中渗出的以及缓冲区中回流的处理液可以回收再利用。与现有散浆エ艺相比,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低损耗散浆エ艺具有如下优点 I)原料损纸在温湿条件下彻底水化,松软,膨胀,氢键初歩分裂,可降低现有散浆过程中纯机械作用对纤维的损伤。2)纸与纸之间的摩擦力因湿化而减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利用打包机,在温湿条件下将原料打包,该原料包括损纸;将预先需要数量的打包后的湿原料输入缓冲区并在缓冲区内滞留一定时间;湿原料再由缓冲区推动经过储存和运输区,并进入散浆机内,定量加水后完成一次加料,然后进行散浆;在散浆机内完成散浆后形成浆料并取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锡泉,朱记莲,
申请(专利权)人:金红叶纸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