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壁铸件整形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90150 阅读:3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2 2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薄壁铸件整形工装,具体地说是用于薄壁铸件的整形,属于铸件加工技术领域。其主要包括上模板、上模固定板、冲头、拉杆、等高块、导柱、限位圈、外型块固定板、上底板、下底板、四瓣外型块、四瓣内型块和水槽。所述上底板上端面设有限位槽,限位槽中安装四瓣内型块。四瓣内型块的外圈套装四瓣外型块;所述四瓣外型块外圈的上底板上连接外型块固定板,外型块固定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一个导柱。导柱的下端固定在外型块固定板中,导柱的上端连接限位圈。所述限位圈的四个角上分别连接一个等高块。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合理;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无需返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薄壁铸件整形工装,具体地说是用于薄壁铸件的整形,属于铸件加工

技术介绍
物体变形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两种,其中弹性变形是能够恢复原形的,而塑性变形则是不可恢复的。模具行业压铸件一般整形期望的结果是塑性变形,即让产品整平之后就定型。薄壁铸件由于自身的结构造成内部含有大量的应力需要释放,因此其出模后变形的情况较为普遍,这就需要对薄壁铸件进行整形加工。传统的整形手段都是利用人工手工加工,即用铜锤轻轻敲平,让产品缓慢释放应力。由于薄壁铸件表面较脆,容易经敲击产生裂纹,导致产品报废。同时手工作业方式的生产效率不高,返工现象较多,成为制约产品大量生产的瓶颈工序,不能满足现代生产对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薄壁铸件整形工装,能够快速高效的完成薄壁铸件的整形,省时省力,操作简便,工作效率得到极大提升,确保了产品的质量。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薄壁铸件整形工装主要包括上模板、上模固定板、冲头、拉杆、等高块、导柱、限位圈、外型块固定板、上底板、下底板、四瓣外型块、四瓣内型块和水槽。下底板位于水槽中央位置,上底板位于下底板上,上、下底板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所述上底板上端面设有限位槽,限位槽中安装四瓣内型块。四瓣内型块的外圈套装四瓣外型块,四瓣内型块和四瓣外型块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所述四瓣外型块外圈的上底板上连接外型块固定板,外型块固定板和四瓣外型块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所述外型块固定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一个导柱,导柱的下端固定在外型块固定板中,导柱的上端连接限位圈。所述限位圈和导柱之间设有导套,导柱能在导套内上下滑动。所述四瓣外型块的外缘面为斜面。所述限位圈的四个角上分别连接一个等高块,等高块内连接拉杆,等高块能够绕着拉杆在限位圈上转动,拉杆能在等高块中上下滑动。所述限位圈上平面的左右两个等高块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前后挡块。所述限位圈左右侧面分别通过螺栓连接一个侧挡块。所述四个拉杆共同连接一个上模固定板和上模板,每个拉杆的上端部连接拉杆螺母。所述上模固定板中心位置连接冲头。所述上模板上设有用于连接液压机的螺纹孔。本专利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合理;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无需返工;满足现代生产对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高要求,具有广泛的市场价值和巨大的市场潜力。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半剖图。附图标记说明1-上模板、1-1-螺纹孔、2-上模固定板、3-冲头、4-拉杆螺母、5-拉杆、6-等高块、7-侧挡块、8-前后挡块、9-导柱、10-导套、11-限位圈、12-外型块固定板、13-上底板、14-下底板、15-四瓣外型块、16-四瓣内型块、17-水槽、18-薄壁铸件。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专利技术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如图f 2所示,本专利技术主要包括上模板I、上模固定板2、冲头3、拉杆5、等高块6、导柱9、限位圈11、外型块固定板12、上底板13、下底板14、四瓣外型块15、四瓣内型块16和水槽17。下底板14位于水槽17中央位置,上底板13位于下底板14上,上、下底板13、14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所述上底板13上端面设有限位槽,限位槽中安装四瓣内型块16。四瓣内型块16的外圈套装四瓣外型块15,四瓣内型块16和四瓣外型块15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间隙用于安装薄壁铸件需要整形的空间部分。所述四瓣外型块15外圈的上底板13上连接外型块固定板12,外型块固定板12和四瓣外型块15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所述外型块固定板12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一个导柱9,导柱9的下端固定在外型块固定板12中,导柱9的上端连接限位圈11。所述限位圈11和导柱9之间设有导套10,导柱9能在导套10内上下滑动。所述四瓣外型块15的外缘面为斜面,当限位圈11下降到与外型块固定板12接触时,限位圈11内侧面能够推动四瓣外型块15向内挤压紧薄壁铸件。所述限位圈11的四个角上分别连接一个等高块6,等高块6内连接拉杆5,等高块6能够绕着拉杆5在限位圈11上转动,拉杆5能在等高块6中上下滑动。所述限位圈11上平面的左右两个等高块6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前后挡块8,用于限制等高块6的左右位置。所述限位圈11左右侧面分别通过螺栓连接一个侧挡块7,用于限制等高块6的前后开合位置。所述四个拉杆5共同连接一个上模固定板2和上模板1,每个拉杆5的上端部连接拉杆螺母4,拉杆螺母4防止上模固定板2和上模板I脱离。所述上模固定板2中心位置连接冲头3。所述上模板I上设有用于连接液压机的螺纹孔1-1。在工作时,将薄壁铸件18需要整形的部分在感应加热器上烧红,使其具有良好的可塑性。然后将薄壁铸件18安装在本专利技术的限位圈11内中。此时,四瓣外型块15和四瓣内型块16之间不接触,薄壁铸件18需要整形的部分位于四瓣外型块15和四瓣内型块16之间。开启液压机压下上模固定板2和上模板1,上模固定板2和上模板I又带动拉杆5下降,当上模固定板2接触到等高块6时,又通过等高块6推动限位圈11下降。限位圈11在下降的同时将四瓣外型块15压向内侧,将薄壁铸件18的外圈卡紧。当限位圈11与外型块固定板12接触时,液压机向上升起1_,随即把等高块6转到横向位置,等高块6被侧挡块7挡住。开启液压机继续下压,安装在上模固定板2上的冲头3进入四瓣内型块16中,通过冲头3的楔形头推动四瓣内型块16向外扩散压紧薄壁铸件18的内侧,通过四瓣内型块16和四瓣外型块15的挤压,将薄壁铸件整形,然后注入冷却水对整形部位进行冷却。本专利技术以机械整形手段取代人工敲打整形手段,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操作简单,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确保了产品的质量。权利要求1.一种薄壁铸件整形工装,其特征是包括上模板(I)、上模固定板(2)、冲头(3)、拉杆(5)、等高块(6)、导柱(9)、限位圈(11)、外型块固定板(12)、上底板(13)、下底板(14)、四瓣外型块(15 )、四瓣内型块(16 )和水槽(17 ),下底板(14)位于水槽(17 )中央位置,上底板(13)位于下底板(14)上,上、下底板(13、14)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所述上底板(13)上端面设有限位槽,限位槽中安装四瓣内型块(16);四瓣内型块(16)的外圈套装四瓣外型块(15);所述四瓣外型块(15)外圈的上底板(13)上连接外型块固定板(12),外型块固定板(12)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一个导柱(9);导柱(9)的下端固定在外型块固定板(12)中,导柱(9)的上端连接限位圈(11);所述限位圈(11)的四个角上分别连接一个等高块(6),等高块(6)内连接拉杆(5 ),等高块(6 )能够绕着拉杆(5 )在限位圈(11)上转动,拉杆(5 )能在等高块(6 )中上下滑动;所述四个拉杆(5)共同连接一个上模固定板(2)和上模板(1),上模固定板(2)中心位置连接冲头(3)。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薄壁铸件整形工装,其特征是所述四瓣外型块(15)的外缘面为斜面。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薄壁铸件整形工装,其特征是所述限位圈(11)上平面的左右两个等高块(6)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前后挡块(8)。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薄壁铸件整形工装,其特征是所述限位圈(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壁铸件整形工装,其特征是:包括上模板(1)、上模固定板(2)、冲头(3)、拉杆(5)、等高块(6)、导柱(9)、限位圈(11)、外型块固定板(12)、上底板(13)、下底板(14)、四瓣外型块(15)、四瓣内型块(16)和水槽(17),下底板(14)位于水槽(17)中央位置,上底板(13)位于下底板(14)上,上、下底板(13、14)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所述上底板(13)上端面设有限位槽,限位槽中安装四瓣内型块(16);四瓣内型块(16)的外圈套装四瓣外型块(15);所述四瓣外型块(15)外圈的上底板(13)上连接外型块固定板(12),外型块固定板(12)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一个导柱(9);导柱(9)的下端固定在外型块固定板(12)中,导柱(9)的上端连接限位圈(11);所述限位圈(11)的四个角上分别连接一个等高块(6),等高块(6)内连接拉杆(5),等高块(6)能够绕着拉杆(5)在限位圈(11)上转动,拉杆(5)能在等高块(6)中上下滑动;所述四个拉杆(5)共同连接一个上模固定板(2)和上模板(1),上模固定板(2)中心位置连接冲头(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晓村关曦亮颜宏章文俊王超徐为龙李卫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鹰普精密铸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