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复旦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线状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846360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3 03: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聚合物太阳能电池领域,具体为一种线状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一根渗透有光活性聚合物的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的钛丝作为工作电极,一根碳纳米管纤维作为导电电极,二者缠绕在一起,形成一种柔性可编织的线状聚合物太阳能电池。该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密度和填充因子分别为0.42V,0.98mAcm-2和0.36,相应的能量转换效率为0.15%。该太阳能电池使用碳纳米管纤维取代刚性的贵金属丝作为线状电极,利用浸涂法制备了光活性电极,制备简单、成本低廉,电池具有高的强度和很好的柔韧性,其性能不随入射光角度的变化而变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太阳能电池可编织成织物或集成到衣服中,作为便携的自我供电装置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太阳能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线状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近几年来,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线状有机太阳能电池由于其质轻、柔性、可编织、成本低等特点,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1_5]。]截至目前,人们主要集中研究线状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对线状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甚少[2,6,7]。相比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可以通过简单的旋涂或浸涂法来制备,并且没有液体电解质的使用,也不会存在电解质的泄露等问题。在传统的平面状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光活性层由电子给体共轭聚合物和电子受体组成,两种组分的溶液通过旋涂法形成具有互穿网络结构的光活性层。 这种互穿网络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电子给体和受体的接触界面,能够有效减少激子的扩散距离,提高电荷的分离和传输效率。但是,这种互穿网络结构仍然是无序的,对于电荷的分离和传输并不是最有效的模式[9]。近年来,人们将有序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纳米管或纳米线(如二氧化钛纳米管、氧化锌纳米线等)引入到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来提高电荷在光活性层中分离和传输的效率,进一步提高电池的性能[1°_13]。由于其中碳纳米管的有序排列,取向碳纳米管纤维很好地保持了单根碳纳米管优异的电学、力学和电化学催化性能,从而具有高的电导率、拉伸强度,被广泛应用与结构功能纤维和光电器件中[17_19]。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取向碳纳米管纤维即可以作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工作电极也可以作为对电极使用[4’2°]。相比于在线状太阳能电池中常用的电极材料(如金属丝和涂有导电层的聚合物纤维),碳纳米管纤维既可以克服金属丝柔性较差、质量重的缺陷,也能够克服涂有导电层的聚合物纤维结构稳定性差的问题[1_5]。本专利技术以一根吸附有光活性层的取向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的钛丝作为工作电极, 以一根碳纳米管纤维取代传统的金属丝或涂有导电层的聚合物纤维作为导电电极,构建了线状聚合物太阳能电池。该线状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具有很好的柔性及可编织性能。相比于传统的平面结构的太阳能电池,这种线状聚合物太阳能电池能够方便地编织成织物或其它结构,在便携及高度集成的光伏器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成本、易制备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纤维的线状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其工作电极为表面吸附有聚合物光活性层的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的钛丝,导电电极为线状碳纳米管纤维。两者相互缠绕组装,即形成线状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线状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制备简单、成本低廉,同时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柔韧性,能够方便地进行编织或集成到其它织物上,可用于制备便携光伏器件。例如,本专利技术的太阳能电池可编织成织物或集成到衣服中,作为便携的自我供电装置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线状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I)导电电极的制备首先,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管式炉中合成可纺碳纳米管阵列,典型的合成方法为,利用电子束蒸发技术在含有氧化层的硅片上先后镀上三氧化二铝(厚度I 4纳米)和铁(厚度O. 8 1.6纳米),以乙烯作为碳源(流量为90± 10 sccm),以Ar(流量为400±40 sccm) 和4 (流量为30±5 sccm)为载气,在740±10摄氏度下反应,得到可纺碳纳米管阵列;通过控制反应时间控制可纺碳纳米阵列的高度,一般高度控制为170 250微米;然后,通过一可旋转的探头从碳纳米管阵列中直接纺出,得到碳纳米管纤维,作为导电电极,纺丝过程中探头的旋转速率为1000 3000转每分钟,纤维的直径可控制在4 30微米。(2)工作电极的制备利用二电极系统通过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制备工作电极,具体以钛丝(直径 O. 127±0. 003毫米,纯度99. 9%)和钼丝分别作为阳极和阴极,电解液为含有质量分数为 O.25±0. 02%的氟化铵和体积分数为5±0. 1%的水的乙二醇溶液,阳极氧化电压为60±1 伏,阳极氧化时间为I 30分钟,在钛丝表面生长一层高度为350纳米至7微米的聚合物光活性层的取向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的具体高度可通过控制阳极氧化时间来调节。(3)线状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制备经阳极氧化后的钛丝用去离子水清洗除去电解质,在500±10°C下空气中烧结60±2 min以得到锐钛矿晶型的Ti02。待其温度降至120±5 0C时,浸入聚3-己基噻吩(P3HT)和碳70的衍生物(PC7tlBM)的1,2_ 二氯苯的溶液中120±5分钟,取出,溶剂待挥发溶剂后,再加热至75±5 °C,然后,将其浸入含有体积分数为5±0. 1%的二氯亚砜的PED0T:PSS水溶液 (PEDOT:PSS在水中的质量分数一般为5±0. 1%)中1_2分钟,取出,待溶剂挥发后,与一根碳纳米管纤维相互缠绕组装,即形成所需线状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本专利技术线状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光伏性能测试。纤维状太阳能电池使用太阳光模拟器(0riel_Sol3A 94023A equipped with a 450 W Xe lamp and an AM I. 5 filter)在模拟AMI. 5太阳光下,光强为100mW/cm2下测得电池的I-V曲线。该线状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I所示。该线状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概况如下(I)电子给体聚合物P3HT吸收光能后产生激子;(2)激子扩散至并在P3HT/PC7QBM或者P3HT/Ti02的界面处分离为自由电子和空穴;(3)电子沿 PC70BM或TiO2纳米管传输至钛丝电极,空穴沿P3HT的共轭链传输经PEDOT: PSS传输至碳纳米管电极,在外电路形成电流。从图2中碳纳米管纤维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照片,可以看出碳纳米管纤维具有比较均匀的直径和表面形貌。像其它纤维材料一样,碳纳米管纤维可以相互缠结编织在一起,如图3a所示。碳纳米管在纤维中有序排列的结构(如图3c所示),使碳纳米管纤维能够很好地保持单根碳纳米管优异的电学和力学性能,并且能够减少碳纳米管的结构或性能的差异对纤维性能的影响,因此碳纳米管纤维的结构和性能可以被精确控制。激光拉曼光谱(图4)显示,碳纳米管纤维的D带(1340 CnT1处的峰)强度与G带(1570 cnf1处的峰)强度的比值为O. 58,说明其中的碳纳米管具有较为规整的石墨结构。通过碳纳米管纤维的应力-应变曲线(图5)可以得到纤维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600 MPa和6%。碳纳米管纤维的电导率在200到400西门子/厘米。以上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纤维能够取代金属丝电极或涂有导电层的聚合物纤维电极应用于线状光电器件中。通过两电极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在钛丝表面生长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阵列的高度通过控制阳极氧化时间控制在350纳米至7微米。图3b和3d为阳极氧化生长5分钟时的二氧化钛纳米管的SHM照片,从图3e可以看出二氧化钛纳米管的直径为40到80纳米,从侧面图可以看出阵列的高度约为I. 7微米。图6a为一个具有缠绕结构的线状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间部分的SEM照片。碳纳米管纤维具有高的拉伸强度和良好的柔性,因此可以与浸涂聚合物光活性层的钛丝进行紧密缠结形成良好的界面接触(如图6b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状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其工作电极为表面吸附有聚合物光活性层的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的钛丝,导电电极为线状碳纳米管纤维,由所述工作电极和导电电极两者相互缠绕组装形成。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线状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1)导电电极的制备 首先,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管式炉中合成可纺碳纳米管阵列;然后,通过一可旋转的探头从碳纳米管阵列中直接纺出,得到碳纳米管纤维,作为导电电极; (2)工作电极的制备 利用二电极系统通过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制备工作电极,其步骤为以钛丝和钼丝分别作为阳极和阴极,电解液为含有质量分数为0. 25±0. 02%的氟化铵和体积分数为5±0. 1%的水的乙二醇溶液,阳极氧化电压为60±1伏,阳极氧化时间为I 30分钟,在钛丝表面生长一层高度为350纳米至7微米的聚合物光活性层的取向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的具体高度通过控制阳极氧化时间来调节; (3)线状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制备 经阳极氧化后的钛丝用去离子水清洗除去电解质,在500±10°C下空气中烧结60±2min以得到锐钛矿晶型的TiO2 ;待其温度降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慧胜陈涛丘龙斌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