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油缸结构、转向装置和电控转向车桥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31777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1 06: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转向油缸结构,包括:第一油口、至少一个第二油口、至少一个第三油口、活塞和活塞杆,其中,所述活塞杆连接至所述活塞,所述活塞将油缸的空腔分为有杆腔和无杆腔,所述第二油口设置于与所述无杆腔对应的缸筒上,所述第三油口设置于与所述有杆腔对应的缸筒上,所述第一油口设置于所述第二油口与所述第三油口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该转向油缸结构的转向装置以及具有该转向装置的电控转向车桥。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转向装置,结构简单,可减轻整车重量,且具有可靠的对中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控转向车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转向油缸结构、转向装置和电控转向车桥
技术介绍
多桥车上具有转向控制功能的车桥数目根据吨位大小可以是单根车桥,也可以是多根车桥,甚至可以是所有车桥均为转向桥。例如,著名的8桥全地面起重机上的前4根车桥,均采用了机械杆系连接的转向技木,且后桥都实现了主动式的转向。在早期的技术中,主动式转向后桥采用了机械杆系连接的转向控制技术,为保证各车桥间的转向关系,机械结构杆系设计得非常复杂。这种结构的转向存在转向模式単一、机械结构复杂、杆系结构受カ较大等缺点。为避免上述缺点,在目前的主动式转向后桥上广泛采用了电控转向技术,可以使整车具有更加灵活的转向模式,从而具有更好的机动性能。对于8桥全地面起重机,有的将7-8桥设计为电控转向桥,有的将6-8桥设计为电控转向桥,有的将5-8桥均设计为电控转向桥。但电控转向桥中的电子转向控制也存在风险,例如电子控制装置功能出现故障,或者控制算法设计不合理,都将导致对电控转向桥的转向角控制错误,这将使全地面起重机的转向运动不受控制,导致发生事故。 因此,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保护措施。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以下安全保证措施在没有采用中位定位油缸的转向系统中,当系统发现有异常时,系统可使已转过一定角度的电控转向桥保持转向角不变,并提示错误,由于电控转向桥不能回到零转向角位置,这将为后续的行驶带来问题,此时驾驶员通常只能停车等待维修;在采用中位定位油缸的转向系统中,当系统发现有异常时,系统可通过对中油缸将已转过一定角度的电控转向桥强制拉回到转向角为O的中间位置,这时驾驶员可降低车速,还可继续驾驶起重机,但由于増加了对中油缸及其控制装置,使整车重量及成本増加。因此,一种既能保证高转向安全性,又能降低车重、減少成本、占用空间小的转向装置成为ー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考虑到上述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的ー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向油缸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向装置,该转向油缸结构与一般的油缸结构不一样,可使具有该转子油缸结构的转向结构兼具转向和强制对中功能;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是提供ー种具有该转向装置的电控转向车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ー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转向油缸结构,包括第一油ロ、至少ー个第ニ油ロ、至少ー个第三油ロ、活塞和活塞杆,其中,所述活塞杆连接至所述活塞,所述活塞将油缸的空腔分为有杆腔和无杆腔,所述第二油口和所述第三油ロ分别设置于所述油缸的空腔的两端,所述第一油ロ设置于所述第二油ロ与所述第三油ロ之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油ロ设置于所述第二油ロ与所述第三油ロ的中间。所述第三油ロ可控制油缸有杆腔的泄油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转向装置,包括两个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转向油缸结构,分别为左转向油缸结构和右转向油缸结构,还包括第一开关单元、第二开关单元、第三开关单元、第四开关单元、第五开关单元、第六开关单元以及换向阀,其中,所述左转向油缸结构的第一油ロ通过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与回油路连接,所述左转向油缸结构的第二油ロ通过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与所述换向阀的第一工作ロ连接,所述左转向油缸结构的第三油ロ通过所述第三开关单元与所述换向阀的第二工作ロ连接;所述右转向油缸结构的第一油ロ通过所述第四开关单元与回油路连接,所述右转向油缸结构的第二油ロ通过所述第五开关单元与所述换向阀的第一工作ロ连接,所述右转向油缸结构的第三油ロ通过所述第六开关单元与所述换向阀的第二工作ロ连接;所述换向阀的P ロ与进油路连接,所述换向阀的T ロ与回油路连接。 通过换向阀的换向动作,可实现左换向油缸的活塞杆和右换向油缸的活塞杆往同一方面同步移动,实现换向功能。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第二开关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三开关单元包括第三开关阀和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五开关单元包括第五开关阀和第五单向阀,所述第六开关单元包括第六开关阀和第六单向阀。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所述左转向油缸结构具有两个所述第二油ロ、两个第三油ロ时,所述左转向油缸结构中的两个第三油ロ分别通过所述第二开关阀和所述第二单向阀连接至所述第一工作ロ,所述左转向油缸结构中的两个第二油ロ分别通过所述第三开关阀和所述第三单向阀连接至所述第二工作ロ ;在所述右转向油缸结构具有两个所述第ニ油ロ、两个第三油ロ时,所述右转向油缸结构中的两个第二油ロ分别通过所述第五开关阀和所述第五单向阀连接至所述第一工作ロ,所述右转向油缸结构中的两个第三油ロ分别通过所述第六开关阀和所述第六单向阀连接至所述第二工作ロ。在左转向油缸结构进油时,可保证液压油只从ー个油ロ进油,但在泄油时,可以从两个油ロ进行泄油。在右转向油缸结构进油时,可保证液压油只从ー个油ロ进油,但在泄油时,可以从两个油ロ进行泄油。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所述转向装置需进行对中且所述转向装置正处于右转状态时,所述左转向油缸结构的有杆腔与所述换向阀的第一工作ロ连通,所述左转向油缸结构的无杆腔与所述换向阀的第二工作ロ连通;所述右转向油缸结构的有杆腔与所述换向阀的第二工作ロ连通,所述右转向油缸结构的无杆腔与所述换向阀的第一工作ロ连通。这样,就可以保证两个转向油缸结构的活塞同步移动,且移动方向一致,实现安全换向。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所述转向装置需进行对中且所述转向装置正处于左转状态时,所述换向阀处于第一位置,所述第一工作ロ与所述进油路连通,所述第二工作ロ与所述回油路连通,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和所述第六开关单元断开,所述第四开关单元、所述第二开关单元、所述第五开关单元和所述第三开关单元闭合,所述右转向油缸结构的无杆腔充油,所述右转向油缸结构的有杆腔通过所述右转向油缸结构的第一油ロ泄油,所述右转向油缸结构的活塞往右移动并将所述第一油ロ堵塞,使所述右转向油缸结构的有杆腔形成封闭腔体,以到达对中位置。在进行右转向的过程中,通过右换向油缸结构的第一油ロ泄油,封闭右换向油缸结构第一油口和第三油ロ后,形成封闭腔体,完成对油缸的对中限位功能,从而在不增加中油缸的条件下,更可靠地完成对中功能。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进行左转时,所述换向阀处于第二位置,所述第二工作ロ与所述进油路连通,所述第一工作ロ与所述回油路连通,所述第四开关单元和所述第二开关单元断开,所述第一开关单元、所述第三开关单元、所述第五开关单元和所述第六开关单元闭合,所述左转向油缸结构的无杆腔充油,所述左转向油缸结构的有杆腔通过所述左转向油缸结构的第一油ロ泄油,所述左转向油缸结构的活塞往左移动并将所述第一油ロ堵塞,使所述左转向油缸结构的有杆腔形成封闭腔体,以到达对中位置。 在进行左转向的过程中,通过左换向油缸结构的第一油ロ泄油,封闭左换向油缸结构第一油口和第三油ロ后,形成封闭腔体,完成对油缸的对中限位功能,从而在不增加中油缸的条件下,更可靠地完成对中功能。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到达所述对中位置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所述第ニ开关单元、所述第三开关单元、所述第四开关单元、所述第五开关单元和所述第六开关单元均断开。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进行转向时,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和所述第四开关单元均断开。若无需实现对中功能,则可以将第一开关单元和第四开关单元断开,即两个转向油缸结构的第一油ロ均不泄油,进行正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油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油口(201)、至少一个第二油口(202)、至少一个第三油口(203)、活塞(400)和活塞杆(300),其中, 所述活塞杆连接至所述活塞,所述活塞将油缸的空腔分为有杆腔和无杆腔,所述第二油口(202)和所述第三油口(203)分别设置于所述油缸的空腔的两端,所述第一油口(201)设置于所述第二油口(202)与所述第三油口(203)之间。2.一种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转向油缸结构,分别为左转向油缸结构(11)和右转向油缸结构(12),还包括第一开关单元(21)、第二开关单元、第三开关单元、第四开关单元(22)、第五开关单元、第六开关单元以及换向阀(51),其中, 所述左转向油缸结构(11)的第一油口通过所述第一开关单元(21)与回油路连接,所述左转向油缸结构(11)的第二油口通过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与所述换向阀(51)的第一工作口连接,所述左转向油缸结构(11)的第三油口通过所述第三开关单元与所述换向阀(51)的第二工作口连接; 所述右转向油缸结构(12)的第一油口通过所述第四开关单元(22)与回油路连接,所述右转向油缸结构(12)的第二油口通过所述第五开关单元与所述换向阀(51)的第一工作口连接,所述右转向油缸结构(12)的第三油口通过所述第六开关单元与所述换向阀(51)的第二工作口连接; 所述换向阀(51)的P 口与进油路连接,所述换向阀(51)的T 口与回油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第二开关阀(23)和第二单向阀(31),所述第三开关单元包括第三开关阀(25)和第三单向阀(33),所述第五开关单元包括第五开关阀(24)和第五单向阀(32),所述第六开关单元包括第六开关阀(26)和第六单向阀(3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转向油缸结构(11)具有两个所述第二油口、两个所述第三油口时,所述左转向油缸结构(11)中的两个第三油口分别通过所述第二开关阀和所述第二单向阀(31)连接至所述第一工作口,所述左转向油缸结构(11)中的两个第二油口分别通过所述第三开关阀和所述第三单向阀(33 )连接至所述第二工作口 ; 在所述右转向油缸结构(12)具有两个所述第二油口、两个所述第三油口时,所述右转向油缸结构(12)中的两个第二油口分别通过所述第五开关阀和所述第五单向阀连接至所述第一工作口,所述右转向油缸结构(12 )中的两个第三油口分别通过所述第六开关阀和所述第六单向阀(34)连接至所述第二工作口。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需进行转向时,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志前刘明玉田伟光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