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挡摇臂定位安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30153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1 05: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换挡摇臂定位安装装置,所述换挡摇臂定位安装装置包括本体,设置在所述本体一侧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以及设置在所述本体另一侧的卡持壁,所述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不平行设置。采用这种换挡摇臂定位安装装置,可将汽车变速器的换挡摇臂定位从而准确安装换挡软轴,从而降低变速器的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汽车制造领域,且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将汽车变速器的换挡摇臂定位从而安装换挡软轴的换挡摇臂定位安装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自动变速器通常包括换挡摇臂、换挡软轴等组件。在安装过程中,一般要求换挡摇臂保持在“N”挡位。但是某些汽车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摇臂“N”挡未被限位。从而在安装换挡软轴,拧紧螺母时,该拧紧力容易带动换挡摇臂 转动,造成变速器挡位改变。变速器挡位改变后会导致换挡软轴挡位错乱,为变速器调校带来困难。目前装配此类结构的自动变速器尚无有效的解决方案,致使变速器装配困难,工作效率也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挡摇臂定位安装装置,可将汽车变速器的换挡摇臂定位从而准确安装换挡软轴,从而降低变速器的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换挡摇臂定位安装装置,所述换挡摇臂定位安装装置包括本体,设置在所述本体一侧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以及设置在所述本体另一侧的卡持壁,所述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不平行设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本体呈板状,在所述本体中部设有贯通的中空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具有开口。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夹持部呈“U”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夹持部的开口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一条侧边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第一定位部自本体设置夹持部开口的这条侧边,向所述本体一侧延伸。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第一定位部垂直于所述本体。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第二定位部自本体与设置所述夹持部开口的侧边相对的另一条侧边,向所述本体一侧延伸。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第二定位部垂直于所述本体。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卡持壁垂直于所述本体。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前述的卡持壁和所述本体之间设置有加强肋。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换挡摇臂定位安装装置,将汽车变速器的换挡摇臂定位从而安装换挡软轴,通过与变速器壳体以及汽车机壳自身外形结构结合,达到为换挡摇臂限位的作用,解决在安装换挡软轴时容易挡位错乱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换挡摇臂定位安装装置仅在安装换挡软轴时辅助使用,安装完毕即可去除,不改变自动变速器本身的结构与功能。本专利技术换挡摇臂定位安装装置为支架结构,形状小巧,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可重复使用,制造工艺简单,仅需根据变速器结构及尺寸进行简单的钣金冲压加工而成。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换挡摇臂定位安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换挡摇臂定位安装装置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采用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换挡摇臂定位安装装置将汽车变速器的换挡摇臂定位从而安装换挡软轴的安装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换挡摇臂定位安装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它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请参见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换挡摇臂定位安装装置I用于将汽车变速器的换挡摇臂2定位从而安装换挡软轴3。请参见图I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换挡摇臂定位安装装置I优选由金属板材冲压加工而成,其包括本体10,以及分别设置在本体10上的第一定位部12、第二定位部14和卡持壁16。本体10是大致呈菱形的板状体,在其中部形成大致呈“U”形的中空夹持部102。夹持部102贯通本体10设置,并且具有开口。夹持部102的开口设置在本体10的一条侧边上。第一定位部12自本体10设置夹持部102开口的这条侧边,垂直于本体10向本体10—侧延伸。第二定位部14自本体10与设置夹持部102开口的侧边相对的另一条侧边,垂直于本体10向本体10 —侧延伸。第二定位部14和第一定位部12设置在本体10的同一侧,并且第二定位部14与第一定位部12不平行设置。卡持壁16自本体10的夹持部102的开口一侧,垂直于本体10向本体10未设第一定位部12和第二定位部14的一侧延伸,即卡持壁16与第一定位部12设置在本体10的异侧。在卡持壁16和本体10之间可设置倾斜的加强肋162。请再次参见图3所示,将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换挡摇臂定位安装装置I用于将汽车变速器的换挡摇臂2定位从而安装换挡软轴3时,首先将换挡摇臂定位安装装置I放置在变速器壳体4上方,使其夹持部102卡置在换挡摇臂2固定在变速器壳体4上的固定端22周围,并且使换挡摇臂定位安装装置I的第一定位部12和第二定位部14分别抵靠汽车机壳5在变速器壳体4周围凹入而形成的侧壁上,而本体10的一部分压靠在机壳5的顶壁上。此时,换挡摇臂定位安装装置I的卡持壁16即靠接换挡摇臂2,从而可限制换挡摇臂2朝向卡持壁16方向的转动。这样,在将换挡软轴3的末端套设在换挡摇臂2的末端,并将固定螺母32拧紧时,换挡摇臂2也受到力的作用,但是由于它同时受到换挡摇臂定位安装装置I的卡持壁16的限制,因而不会产生转动,从而保证换挡摇臂2保持在“N”挡位置。在固定换挡软轴3的固定螺母32拧紧后,只需将换挡摇臂定位安装装置I取下即可。夹持部102卡置在换挡摇臂2固定在变速器壳体4上的固定端22周围,由于变速器壳体4本身所具有的穹形外形,而使夹持部102起到自定位作用。第一定位部12、第二定位部14,以及本体10的一部分分别抵靠在机壳5上,从而实现换挡摇臂定位安装装置I的定位,使得即使在卡持壁16受到换挡摇臂2的抵顶时,换挡摇臂定位安装装置I也不会相对机壳5产生转动或者移动。 这样,采用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换挡摇臂定位安装装置I将汽车变速器的换挡摇臂2定位从而安装换挡软轴3,通过与变速器壳体4以及汽车机壳5自身外形结构结合,达到为换挡摇臂2限位的作用,解决在安装换挡软轴时容易挡位错乱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换挡摇臂定位安装装置仅在安装换挡软轴3时辅助使用,安装完毕即可去除,不改变自动变速器本身的结构与功能。本专利技术换挡摇臂定位安装装置为支架结构,形状小巧,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可重复使用,制造工艺简单,仅需根据变速器结构及尺寸进行简单的钣金冲压加工而成。可以理解,在本专利技术的换挡摇臂定位安装装置I中,第一定位部12、第二定位部14,以及卡持壁16也可以不垂直于本体10,而是与本体10成一夹角。在本体10上也可以不设置夹持部102,而是将本体10的轮廓设计为让出变速器壳体4的位置即可。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专利技术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挡摇臂定位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摇臂定位安装装置包括本体,设置在所述本体一侧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以及设置在所述本体另一侧的卡持壁,所述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不平行设置。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换挡摇臂定位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呈板状,在所述本体中部设有贯通的中空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具有开口。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挡摇臂定位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呈“U”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挡摇臂定位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的开口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一条侧边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挡摇臂定位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小云罗海鹏金玉明李莉刘强杨安志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