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复旦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超低介电常数材料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796336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4 18: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超低k材料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以1,2-二(三乙氧基硅基)乙烷(BTEE)为前驱体,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P123、HCl、乙醇和去离子水,制备溶胶溶液。然后,采用旋涂技术和后退火处理,获得超低k材料薄膜。通过控制前驱体、表面活性剂、催化剂和溶剂的比例,以及旋涂成膜条件和后处理条件,获得k值在2.1~2.5之间,在1MV/cm的电场强度下漏电流密度为1.5×10-6~3.4×10-9A/cm2,杨氏模量为21.05~24.15GPa,硬度为2.3~2.69GPa的超低k材料SiCOH薄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超大規模集成电路
,其具体涉及到一种超低k材料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由于集成电路的规模在不断地扩大,特征尺寸也随之减小,因而导致了集成电路互连RC延迟的急剧増大,从而制约着集成电路的性能的提升。为了减小RC延迟,就必须采用低电阻率铜导线来取代传统的铝导线,同时采用低介电常数(低k)互连介质来代替常用的SiO2介质(kた3.9)。根据国际半导体技术蓝图(ITRS)[1],当集成电路进入在45/32nm的技术节点吋,互连介质的k值应在2. O到2. 6之间。为了获得更低k值的薄膜材料,ー种方法是向薄膜材料中引入孔隙,孔隙率越高k值越低。另ー种方法是在薄膜中引入极性更小的Si-C键和C-C键。对于实际的应用来说,互连介质不仅需要低k值,还需要有良好的 热稳定性、绝缘性和机械性能等。目前,国际上公开报道的超低k材料薄膜包括多孔的甲基硅倍半氧烷(MSQ)薄膜、硅倍半氧烷(HSQ)和掺杂碳氧化物的多孔材料[2_4],这些材料都是45/32nm节点上比较好的候选材料。为了在低k材料中引入孔隙,通常可采用表面活性剂的方法、相分离法、刻蚀处理法,或采用环氧前驱体的方法[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超低介电常数材料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1)以I,2-ニ(三こ氧基硅基)こ烷作为前驱体,记为BTEE,以嵌段共聚物P123为表面活性剂,以稀盐酸为催化剂,并加入こ醇作为溶剂,上述物质的摩尔比为BTEE : P123 : H2O :HCl : EtOH = (3-10) : (0.06-0. 2) : (100-300) : (0.09-0.5) : (70-250); (2)将上述混合物在40-80°C油浴氛围中搅拌1-5小时,得到透明成膜液; (3)将上述成膜液滴到洗浄的硅片上,静置至少5秒钟后进行旋涂成膜;旋涂过程中的转速控制分为三个阶段以500-800 rpm的转速旋转5_10s ;以3000-3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士进孟庆伟蒋涛张卫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