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牛子致肾毒性作用毒效部位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784724 阅读:3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1 04: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牵牛子致肾毒性作用毒效部位及其制备方法,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关注牵牛子治疗作用的同时应该重点关注其毒副作用。牵牛子致肾毒性作用的物质基础及部位不甚明确,成为中药现代化、国际化,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要点是:牵牛子致肾毒性作用毒效部位是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的总树脂苷类成分。其制备方法是:制备牵牛子乙醇提取液;制备正丁醇萃取物;总树脂苷类成分的纯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用途是,在确定了牵牛子致肾毒性的有效部位总树脂苷类成分,可为牵牛子临床的安全应用提供依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领域中,具体是牵牛子致肾毒性作用毒效部位中总树脂苷类成分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牵年子(Morning Glory 5feet/),异名草金铃(《雷公炮炎论》)、黑白丑(《本草纲目》)等,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nil (L.) Choisy或圆叶牵牛purpurea (L.)Voigt的干燥成熟种子,苦寒有毒,功效为湾水通便、消痰漆饮、杀虫攻积。 为临床常用药,历版《中国药典》均有收载,仅现行版药典中收载含有牵牛子的中成药就有一捻金、大黄清胃丸、山楂化滞丸等7种;《现代中成药手册》中记载有舟车丸,调中四消丸等29种中成药含有牵牛子。中药服用时间长,剂量高,体内浓度大,容易造成毒性成分体内蓄积而引起中毒。近年来,牵牛子在临床上虽广泛应用,但人们只关注它的治疗功效,却忽略了长期使用或过量使用后它对肾脏造成的毒性作用,为临床安全用药留下隐患。古代文献记载牵牛子“有毒”,现代临床实践与药理实验也证实了这一点,但仅限于对中毒现象的描述,而其致肾毒性作用的物质基础却不甚明确,因此需要确认牵牛子致肾功能损伤的毒效部位。中药的安全性历来是临床应用中倍受关注的问题,也是中药现代化、国际化、可持续发展的必须突破的瓶颈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本专利技术所用的牵牛子来自辽宁省沈阳市中药饮片厂,所用的809^100%乙醇是指乙醇的体积分数为80% 100%。一、牵牛子致肾毒性作用毒效部位是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的总树脂苷类成分。二、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的总树脂苷类成分的制备方法是 I、制备牵牛子乙醇提取液 取牵牛子粉碎,加入3飞倍的80% 100%乙醇(指二者的重量比为1:3 1:5),浸泡1(T15 h,回流提取4飞h,过滤,反复2 4次,合并滤液,经旋转蒸发仪50°C蒸干溶剂,得牵牛子乙醇提取液的浸膏。2、制备正丁醇萃取物 将乙醇提取液的浸膏用水混悬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等体积萃取,各2-4次。合并正丁醇萃取液,经旋转蒸发仪50°C蒸干溶剂,得到正丁醇萃取物。3、总树脂苷类成分的纯化取正丁醇萃取物,用809^100%的乙醇溶解,加入醋酸铅粉末直至不再有黄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通入H2S至不再有黑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0. 2^0. 5ml乙酸乙酯,经旋转蒸发仪60°C蒸干溶剂,得到牵牛子总树脂苷类成分的淡黄色粉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是确定了牵牛子致肾毒性的有效部位总树脂苷类成分,可为牵牛子临床的安全应用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如进一步的研究,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去掉毒性部位,或经过炮制等方法减小毒性作用等,或者在牵牛子药材的质量控制指标中,增加有毒部位的限量控制等。如关木通具有致肾毒性作用,经有关学者研究确定为其中含有的马兜铃酸成分,现在应用含有关木通的中成药,将关木通换为木通,主要是不含有致肾毒性作用的马兜铃酸,另外也可为其他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其他中药安全应用提供依据,如中药细辛,有学者研 究也含有马兜铃酸成分,可以通过控制马兜铃酸的限量,来安全应用。附图说明图I是实施例十八-3中Jaffe法测定给药前一天和给药后第十四天血清肌酐(Cr, creatinine)浓度的示意图。结果显示给药后对照组血清肌酶浓度无明显变化,牵牛子总树脂苷组血清肌酐浓度明显升高,与阳性对照药关木通组相似。图2是实施例十八-3中尿素酶偶联法测定给药前一天和给药后第十四天血清尿素氮(BUN,blood urea nitrogen)浓度的示意图。结果显示给药后对照组血清尿素氮浓度略有升高,牵牛子总树脂苷组血清尿素氮浓度升高,与阳性对照药关木通组相似。图3是实施例十八-4中病理切片示意图。结果显示对照组肾小球与肾小管结构基本正常,肾小管排列整齐,管腔边界清晰,间质无充血水肿,肾小球与肾小囊腔大小正常。牵牛子总苷组大鼠肾脏结构在给药后出现明显破坏,同时累及肾小球与肾小管,肾小球表现为毛细血管壁细胞坏死,脱落,肾小球肿胀,肾小囊消失。肾小管症状与阳性对照药关木通组相似。关木通组大鼠肾脏损伤部位主要为肾小管,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嗜酸变性,刷状缘消失。具体实施例方式一、8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总树脂苷类成分的制备方法是 I、制备牵牛子80%乙醇提取液 取牵牛子粉碎,加入4倍的80%乙醇(指二者的重量比为I :4),浸泡12 h,回流提取5h,过滤,反复3次,合并滤液,经旋转蒸发仪50 1蒸干溶剂,得牵牛子80%乙醇提取液的浸膏。2、制备正丁醇萃取物 将80%乙醇提取液的浸膏用水混悬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等体积萃取,各3次。合并正丁醇萃取液,经旋转蒸发仪50°C蒸干溶剂,得到正丁醇萃取物。3、总树脂苷类成分的纯化 取正丁醇萃取物,用95%的乙醇溶解,加入醋酸铅粉末直至不再有黄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通入H2S至不再有黑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0. 3mL乙酸乙酯,经旋转蒸发仪60°C蒸干溶剂,得到牵牛子总树脂苷类成分的淡黄色粉末。二、10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总树脂苷类成分的制备方法是I、制备牵牛子乙醇提取液 取牵牛子粉碎,加入4倍的100%乙醇(指二者的重量比为I :4),浸泡12 h,回流提取5h,过滤,反复3次,合并滤液,经旋转蒸发仪50 1蒸干溶剂,得牵牛子100%乙醇提取液的浸膏。2、制备正丁醇萃取物 将100%乙醇提取液的浸膏用水混悬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等体积萃取,各3次。合并正丁醇萃取液,经旋转蒸发仪50°C蒸干溶剂,得到正丁醇萃取物。3、总树脂苷类成分的纯化 取正丁醇萃取物,用95%的乙醇溶解,加入醋酸铅粉末直至不再有黄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通入H2S至不再有黑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0. 3mL乙酸乙酯,经旋转蒸发仪60°C蒸干溶剂,得到牵牛子总树脂苷类成分的淡黄色粉末。三、乙醇3倍量加入的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的总树脂苷类成分的制备方法是 I.制备牵牛子乙醇提取液 取牵牛子粉碎,加入3倍的95%乙醇(指二者的重量比为I :3),浸泡12 h,回流提取5h,过滤,反复3次,合并滤液,经旋转蒸发仪50 1蒸干溶剂,得牵牛子乙醇提取液的浸膏。2.制备正丁醇萃取物 将乙醇提取液的浸膏用水混悬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等体积萃取,各3次。合并正丁醇萃取液,经旋转蒸发仪50°C蒸干溶剂,得到正丁醇萃取物。3.总树脂苷类成分的纯化 取正丁醇萃取物,用95%的乙醇溶解,加入醋酸铅粉末直至不再有黄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通入H2S至不再有黑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0. 3mL乙酸乙酯,经旋转蒸发仪60°C蒸干溶剂,得到牵牛子总树脂苷类成分的淡黄色粉末。四、乙醇5倍量加入的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的总树脂苷类成分的制备方法是I.制备牵牛子乙醇提取液 取牵牛子粉碎,加入5倍的95%乙醇(指二者的重量比为I :5),浸泡12 h,回流提取5h,过滤,反复3次,合并滤液,经旋转蒸发仪50 1蒸干溶剂,得牵牛子乙醇提取液的浸膏。2.制备正丁醇萃取物 将乙醇提取液的浸膏用水混悬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等体积萃取,各3次。合并正丁醇萃取液,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牵牛子致肾毒性作用毒效部位是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的总树脂苷类成分。2.制备权利要求I所述的牵牛子致肾毒性作用毒效部位即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的总树脂苷类成分的方法,其特征是 (1)制备牵牛子乙醇提取液 取牵牛子粉碎,加入重量为牵牛子3 5倍的80% 100%乙醇,浸泡1(T15 h,回流提取4飞h,过滤,反复2 4次,合并滤液,经旋转蒸发仪50°C蒸干溶剂,得牵牛子乙醇提取液的浸膏; (2)制备正丁醇萃取物 将乙醇提取液的浸膏用水混悬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等体积萃取,各2 4次,合并正丁醇萃取液,经旋转蒸发仪50 V蒸干溶剂,得到正丁醇萃取物; (3)总树脂苷类成分的纯化 取正丁醇萃取物,用809^95%的乙醇溶解,加入醋酸铅粉末直至不再有黄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开顺陈晓辉于治国马超俞悦刘珍珍张元媛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药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