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硬质涂膜的树脂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762041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14 1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带硬质涂膜的树脂基板及其制造方法,该带硬质涂膜的树脂基板在树脂基板上隔着底涂层设置有有机硅类硬质涂层,上述带硬质涂膜的树脂基板耐擦伤性优良,并且硬质涂层所涉及的耐候密合性、耐候抗裂性等耐候性也优良。带硬质涂膜的树脂基板在底涂层和硬质涂层之间具有由该两层的构成成分的混合物构成的中间层,上述底涂层含有丙烯酸类聚合物作为主成分,上述硬质涂层含有有机聚硅氧烷的固化物作为主成分,将硬质涂层的膜厚记作Ht、将中间层的膜厚记作Mt时,两者的膜厚的比Mt/Ht在0.05~1.0的范围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近年来,作为汽车等车辆用的窗玻璃及安装在房屋、大楼等建筑物的建材用的窗玻璃,对代替以往无机玻璃板的透明树脂板的需求逐渐增加。特别是,为了实现汽车等车辆的轻量化,提出了将透明树脂板用于窗材的方案,尤其是芳香族聚碳酸酯类的透明树脂板因耐破坏性、透明性、轻量性、易加工性等优良而有望作为车辆用窗材使用,对其使用进行了研究。但是,这种透明树脂板在代替玻璃板来使用时,存在耐擦伤性及耐候性方面的问题。于是,为了达到提高透明树脂板耐擦伤性和耐候性的目的,提出了使用各种硬质涂层齐U、特别是有机硅类硬质涂层剂以在透明树脂板的表面形成被膜的方案。此外,在使用有机硅类硬质涂层剂以在透明树脂板上形成被膜(硬质涂层)吋,为了提高硬质涂层和透明树 脂板之间的密合性,还提出了使用底涂层的方案。可是,使用底涂层时,会存在底涂层的耐冲击性的问题,底涂层和硬质涂层之间的密合性的问题,以及还有被膜整体在长期使用后产生裂纹及密合性降低等耐候性的问题。于是,专利文献I以提高底涂层的耐冲击性及与有机硅类硬质涂层的密合性为目的,提出了使用聚硅氧烷类交联橡胶作为底涂层的技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专利特开平6-350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具有的问题而完成的专利技术,其目的是提供,该带硬质涂膜的树脂基板在树脂基板上隔着底涂层设置有有机硅类硬质涂层,上述带硬质涂膜的树脂基板的耐擦伤性优异,并且硬质涂层所涉及的耐候密合性、耐候抗裂性等耐候性亦佳。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带硬质涂膜的树脂基板为在树脂基板的至少ー侧的面上,从树脂基板侧起依次具有底涂层、中间层和硬质涂层的带硬质涂膜的树脂基板,其特征是,上述底涂层含有丙烯酸类聚合物作为主成分,上述硬质涂层含有有机聚硅氧烷的固化物作为主成分,上述中间层含有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和上述有机聚硅氧烷的固化物作为主成分,并且将上述中间层的膜厚记作Mt、将上述硬质涂层的膜厚记作Ht吋,由Mt/Ht表示的上述中间层与上述硬质涂层的膜厚的比为0. 05 I. O。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带硬质涂膜的树脂基板的制造方法为制造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带硬质涂膜的树脂基板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在上述树脂基板的至少ー侧的面上涂布含有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作为主要成分的底涂组合物后使其干燥来形成上述底涂层的エ序;和在上述底涂层上,按照由上述Mt/Ht表示的上述中间层与上述硬质涂层的膜厚的比为0. 05 I. 0的条件涂布PH经调整的含有上述有机聚硅氧烷的硬质涂层剂组合物后使其固化来形成上述中间层和上述硬质涂层的エ序。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带硬质涂膜的树脂基板的耐擦伤性优异,并且硬质涂层所涉及的耐候密合性、耐候抗裂性等耐候性亦佳。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可获得耐擦伤性优异、并且硬质涂层所涉及的耐候性亦佳的带硬质涂膜的树脂基板。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带有机硅类硬质涂膜的树脂基板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带硬质涂膜的树脂基板在树脂基板的至少ー侧的面上,从树脂基板侧起依次具有含有丙烯酸类聚合物作为主成分的底涂层(以下也称为“丙烯酸类底涂层”)、中间层和含有有机聚硅氧烷的固化物作为主成分的硬质涂层(以下也称为“有机硅类硬质涂层”),其中,上述中间层包含上述底涂层含有的丙烯酸类聚合物和上述硬质涂层含有的有机聚硅氧烷的固化物作为主成分,并具有以下特性。參考图I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带硬质涂膜的树脂基板的剖面示意图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带硬质涂膜的树脂基板I具有在树脂基板2上依次层叠有丙烯酸类底涂层3、中间层4、有机硅类硬质涂层5的结构,中间层4的膜厚Mt和有机硅类硬质涂层5的膜厚Ht的关系Mt/Ht 为 0. 05 I. O。(I)中间层本专利技术的带硬质涂膜的树脂基板具有的中间层是形成于丙烯酸类底涂层和有机硅类硬质涂层之间的由两层的成分构成的中间层。更具体而言,上述中间层是构成以丙烯酸类聚合物为主成分的底涂层的成分和构成以有机聚硅氧烷的固化物为主成分的硬质涂层的成分混合而成的层。该中间层在层内不一定在厚度方向上具有均匀的组成,但在与相邻的丙烯酸类底涂层及有机硅类硬质涂层的界面附近的组成明显不同,因而与相邻的两层的界面可以实质性地区分。具体而言,可通过利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进行的硬质涂膜剖面的反射电子组成像(C0MP像)、利用场发射电子微探仪(FE-EPMA)进行的硬质涂膜剖面的SiKa射线强度測定分析、利用扫描型X射线光电子能谱装置-ESCA)进行的硬质涂膜的深度方向上的组成分析等,将中间层作为与丙烯酸类底涂层及有机硅类硬质涂层在组成上明显不同的层进行区分。这里,本说明书中,“硬质涂膜”是指由包括形成于树脂基板上的硬质涂层在内的单层或多层构成的被膜。即,本专利技术的带硬质涂膜的树脂基板中,将具有上述丙烯酸类底涂层、中间层和有机硅类硬质涂层的被膜整体称为“硬质涂膜”。本专利技术中,由于存在上述中间层,因此可赋予有机硅类硬质涂层和丙烯酸类底涂层之间以耐候密合性。虽然不清楚上述中间层内各构成成分的混合状态,但认为原因如下例如作为丙烯酸类聚合物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时,其部分水解,侧链的羧酸甲酯基变换为羧酸,由此有机硅类硬质涂层和丙烯酸类底涂层之间的相溶性提高而形成由两层的成分构成的中间层,其结果是耐候密封性提高。这里,本专利技术的带硬质涂膜的树脂基板中,将中间层的膜厚记为Mt、将有机硅类硬质涂层的膜厚记为Ht吋,由Mt/Ht表示的中·间层与硬质涂层的膜厚的比为0. 05 I. 0,优选为0. I 0. 95。本专利技术中,如上所述,在有机硅类硬质涂层和丙烯酸类底涂层之间存在中间层,从而赋予两层间以耐候密合性,但如果中间层的膜厚相对于有机硅类硬质涂层的膜厚増大到必要以上,则会对耐候抗裂性产生影响。所以,所选的膜厚的比Mt/Ht为上述的1.0以下。另外,如上所述,Mt/Ht优选为0. 95以下。此外,为了提高耐候密合性,上述中间层只要是以Mt/Ht的值成为0.05以上的膜厚存在即可,但本专利技术中优选以使Mt/Ht的值成为上述0. I以上的条件来控制有机硅类硬质涂层及中间层的膜厚。藉此,在本专利技术的带硬质涂膜的树脂基板中,可赋予有机硅类硬质涂层和丙烯酸类底涂层之间以足够的耐候密合性。这里,本专利技术的带硬质涂膜的树脂基板中,上述中间层通常不是单独形成的,而是例如在预先形成在树脂基板上的丙烯酸类底涂层上一边调整条件以使有机硅类硬质涂层及中间层的膜厚满足上述范围、ー边在形成有机硅类硬质涂层时共同形成的。因而,对于中间层的形成方法,在后述的硬质涂层的说明中一起进行说明。下面,对于构成具有这种中间层的本专利技术的带硬质涂膜的树脂基板的中间层以外的各构成要素进行详细说明。(2)树脂基板作为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作为树脂基板的材料的树脂,可例举聚碳酸酯树脂、聚苯こ烯树脂、芳香族聚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酯树脂、聚芳酯树脂、卤代双酚A和こニ醇的缩聚物、丙烯酸氨基甲酸酯树脂、含有卤代芳基的丙烯酸树脂等。其中,优选芳香族类聚碳酸酯树脂等聚碳酸酯树脂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类丙烯酸树脂等丙烯酸树脂,更优选聚碳酸酯树脂。还有,聚碳酸酯树脂中特别优选双酚A类聚碳酸酯树脂。另外,树脂基板可以包含2种以上如上所述的热塑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今日子涩谷崇闵庚薰
申请(专利权)人:旭硝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