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铣床的镗车双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754816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12 18: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特指立式铣床的镗车双用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加工大型壳体内孔与端面的设备加工效率低、费用高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立式铣床的镗车双用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有工件夹具,工件夹具的正上方设有刀杆本体,刀杆本体的上端连有机床主轴,机床主轴的上部设有齿轮箱,齿轮箱内设有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刀杆本体内设有相互啮合的小齿轮和小齿条,小齿轮的齿轮轴的上端穿透所述的机床主轴,所述第四齿轮设在小齿轮的齿轮轴的上端,所述第一齿轮设在机床主轴上,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设在同一个齿轮轴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加工
,特指一种立式铣床的镗车双用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在平时加工大(长)型壳体的内孔及其端面的时候,大多都是孔与端面有垂直要求。有条件的企业大多采用立车一次性加工,但很多企业都没有这种较大的立式车床。也有的企业采用加工中心设备加工,但加工中心加工时效率不是很高,且费用较高坐寸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效率高、费用低、精度易控制的立式铣床的镗车双用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立式铣床的镗车双用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的工作台上设置有工件夹具,工件夹具的正上方设置有刀杆本体,刀杆本体的上端连接有机床主轴,机床主轴的上部设置有齿轮箱,齿轮箱内设置有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的刀杆本体内设置有相互啮合的小齿轮和小齿条,小齿轮的齿轮轴的上端穿透所述的机床主轴,所述的第四齿轮设置在小齿轮的齿轮轴的上端,所述的第一齿轮设置在机床主轴上,所述的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所述的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相啮合,所述的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设置在同一个齿轮轴上。上述的刀杆本体的下部横向设置有镗刀。上述的刀杆本体的中部竖向向下设置有车刀。上述的刀杆本体与机床主轴连接的具体结构是,刀杆本体的锥柄与机床主轴的锥孔配合连接。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加工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精度易控制。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中的标号含义1-工作台;2_刀杆本体;3_机床主轴;4_小齿条;5_小齿轮;6-齿轮箱;61_第一齿轮;62_第二齿轮;63_第二齿轮;64_第四齿轮;7_键刀;8_车刀。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图I所示,立式铣床的镗车双用装置,包括工作台I (高度位置可以调节),所述的工作台I上设置有工件夹具,工件夹具的正上方设置有刀杆本体2,刀杆本体2的上端连接有机床主轴3,机床主轴3的上部设置有齿轮箱6,齿轮箱6内设置有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的刀杆本体2内设置有相互啮合的小齿轮5和小齿条4,小齿轮5的齿轮轴的上端穿透所述的机床主轴3 (小齿轮5的齿轮轴可在机床主轴3内转动),所述的第四齿轮64设置在小齿轮5的齿轮轴的上端,所述的第一齿轮61设置在机床主轴3上,所述的第二齿轮62与第一齿轮61相卩齿合,所述的第三齿轮63与第四齿轮64相卩齿合,所述的第二齿轮62与第三齿轮63设置在同一个齿轮轴上(第二齿轮62与第三齿轮63为双联齿轮)。上述的 刀杆本体2的下部横向设置有镗刀7 (镗刀一共为两把,一把为精镗刀,一把为粗镗刀)。上述的刀杆本体2的中部竖向向下设置有车刀8。上述的刀杆本体2与机床主轴3连接的具体结构是,刀杆本体2的锥柄与机床主轴3的锥孔配合连接。本专利技术传动原理利用机床主轴3带动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组成的传动链,提供了横向进刀所需的运动,并且镗刀7与车刀8随机床主轴3 —道转动。第一齿轮61与机床主轴3连接,第二齿轮、第三齿轮为双联齿轮,第四齿轮与小齿轮5连接,小齿轮5与小齿条4在刀杆本体2中啮合,刀杆本体2的锥柄与机床主轴3的锥孔配合连接。工作时机床主轴3带动第一齿轮61转动经第二齿轮62、第三齿轮63至第四齿轮64转动,由于第四齿轮64与第一齿轮61有速度差值Λ V,也就是小齿轮5与机床主轴3有一个速度差值AV,所以,这样就为车平面时提供了横向进给运动。因此,设定传动比il4 = Z2/Z1*Z4/Z3 (Zl是第一齿轮,Ζ2是第二齿轮,Ζ3是第三齿轮,TA是第四齿轮)是很关键的参数,既要满足车平面时所需的走刀要求,还要满足在镗孔时所需的时间内,小齿条4移动的距离刚好达到退刀的要求,实现镗孔结束车刀8,即退刀完毕的目的。从以上传动原理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无需专门退刀。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设定机床主轴3正转时为镗孔,反转时为车平面。首先要将车刀8的位置调整在工件端面的最外边合适位置。机床主轴3正转,铣床工作台I向上加工,开始镗孔,车刀8向内移动,镗孔结束时,车刀8至孔口内边缘处,工作台I调至合适位置固定,机床主轴3反转,开始由内向外车平面,结束后机床主轴3停止,工作台I下移卸去工件,即完成镗车加工。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立式铣床的镗车双用装置,包括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台上设置有エ件夹具,エ件夹具的正上方设置有刀杆本体,刀杆本体的上端连接有机床主轴,机床主轴的上部设置有齿轮箱,齿轮箱内设置有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的刀杆本体内设置有相互啮合的小齿轮和小齿条,小齿轮的齿轮轴的上端穿透所述的机床主轴,所述的第四齿轮设置在小齿轮的齿轮轴的上端,所述的第一齿轮设置在机床主轴上,所述的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所述的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相啮合,所述的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设置在同一个齿轮轴上。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立式铣床的镗车双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杆本体的下部横向设置有镗刀。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立式铣床的镗车双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杆本体的中部竖向向下设置有车刀。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立式铣床的镗车双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杆本体与机床主轴连接的具体结构是,刀杆本体的锥柄与机床主轴的锥孔配合连接。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加工
,特指立式铣床的镗车双用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加工大型壳体内孔与端面的设备加工效率低、费用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立式铣床的镗车双用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有工件夹具,工件夹具的正上方设有刀杆本体,刀杆本体的上端连有机床主轴,机床主轴的上部设有齿轮箱,齿轮箱内设有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刀杆本体内设有相互啮合的小齿轮和小齿条,小齿轮的齿轮轴的上端穿透所述的机床主轴,所述第四齿轮设在小齿轮的齿轮轴的上端,所述第一齿轮设在机床主轴上,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设在同一个齿轮轴上。文档编号B23Q5/04GK102658480SQ20121010880公开日2012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3日专利技术者戴忠楼, 戴捷, 胡黎明 申请人:温岭市明华齿轮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忠楼胡黎明戴捷
申请(专利权)人:温岭市明华齿轮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