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中柱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37205 阅读:3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09 21:31
一种车辆中柱,该车辆中柱具有抵抗从车辆上方输入的载荷的改进的耐力,该车辆中柱包括:柱体(21、22),所述柱体在车辆的竖直方向上延伸,且具有形成在柱体的前侧和后侧上的凸缘(21a、22a、21b、22b),所述凸缘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和将前凸缘连接到后凸缘的加强构件(23)。加强构件包括在纵向方向上将前凸缘直线地连接到后凸缘的预定连接部分(23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中柱和装配有该车辆中柱的车辆。
技术介绍
已知用于装配有加强构件的车辆柱的技术。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 2002-331959 (JP-A-2002-33 1959)描述了用于装配有形成为中空封闭横截面形状的内侧柱和设置在内侧柱内的柱加强件的车辆的后车身结构的技术。在此情况中,仍存在研究增强抵抗输入到中柱的耐力的可能性的空间。例如,增强抵抗从车辆上方(例如对角地从车辆上方)输入到中柱的载荷的耐力的构思迄今为止未被充分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中柱和一种装配有该车辆中柱的车辆,该车辆中柱对于从车辆上方输入的载荷具有增强的耐力。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车辆中柱装配有柱体和加强构件,该柱体在车辆的竖直方向上延伸,且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在柱体的前侧和后侧上分别具有凸缘,该加强构件将前凸缘和后凸缘相互连接。加强构件具有预定连接部分,所述预定连接部分将前凸缘和后凸缘在纵向方向上相互直线连接。此外,在前述车辆中柱中,预定连接部分可布置于在竖直方向上邻近柱体的窗框的下端的上方。此外,在前述车辆中柱中,加强构件可具有突出部,该突出部在所述竖直方向上的与所述预定连接部分不同的位置处、在所述车辆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突出。此外,在前述车辆中柱中,加强构件可具有固定在其上的座椅安全带固定器,且具有在竖直方向上的与预定连接部分不同的位置处、在车辆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突出的突出部,且座椅安全带固定器可在突出部处联接到加强构件。此外,在前述车辆中柱中,加强构件可沿所述竖直方向在多个结合点处分别结合到所述前凸缘和所述后凸缘,且结合点中的至少一个可设定在预定连接部分处。此外,预定连接部分可形成在加强构件的下端部处。此外,预定连接部分可形成在沿竖直方向保持大致恒定的中柱的中空部的横截面面积开始改变的位置处。此外,预定连接部分可形成在中柱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倾斜度改变的位置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车辆中柱装配有柱体和加强构件,该柱体在车辆的竖直方向上延伸,且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在柱体的前侧和后侧上分别具有凸缘,该加强构件将前凸缘和后凸缘相互连接。加强构件具有预定连接部分,所述预定连接部分将前凸缘和后凸缘在纵向方向上相互直线连接。因此,当载荷从车辆上方输入到中柱时,限制中柱弹性变形。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车辆中柱在载荷从车辆上方输入到中柱时实现了可增强中柱的耐力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的车辆装配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中柱。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的车辆在载荷从车辆上方输入到中柱时实现了可增加中柱的耐力的效果。附图说明 本专利技术的前述的和另外的特征和优点将从本专利技术的示例实施例的如下描述中参考附图变得显见,其中相同的附图标号用于代表相同的元件,且其中图I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车辆中柱的横截面;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车辆的总体构造;图3是从车辆内侧观察的中柱的视图;图4是中柱的透视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车辆中柱的横截面的另一个视图;图6是由示出了安全带固定器加强件的俯视图和横截面视图构成的组合;图7是中柱的侧视图;图8是示出了安全带固定器加强件的形状的示例的视图;图9是示出了由于输入到中柱的载荷导致的中柱的变形的示例的视图;图10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中柱由于输入到其上的载荷导致的变形的视图;和图11是由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修改示例的安全带固定器加强件的俯视图和横截面视图构成的组合。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中柱的一个实施例在下文中参考附图描述。应注意的是本专利技术不限制于此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辆中柱,且将参考图I至图10描述。图I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车辆中柱的横截面。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车辆的总体结构。图5也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车辆中柱的横截面。根据此实施例的车辆中柱包括安全带固定器加强件,所述安全带固定器加强件保证了对于来自上方或对角地来自上方的输入的强度。安全带固定器加强件在柱安全带线上方布置在中柱的横截面内。安全带固定器加强件形成且布置为具有对于耐变形性的良好的质量效率。更具体地,安全带固定器加强件具有预定连接部分,所述预定连接部分将中柱的柱体上的前凸缘直线地连接到中柱的柱体上的后凸缘。预定连接部分限制中柱的横截面形状的塌陷(变形)。抵抗从车辆上方输入到中柱的载荷的耐力可因此得以增强。在图2中,车辆通过附图标号I指示。车辆I包括前柱10、中柱20和后柱30。顶板40通过前柱10、中柱20和后柱30支承。中柱20在车辆I的竖直方向上延伸。图3是从车辆I内侧观察的中柱20的视图。即,图3示出了在车舱的内侧上的中柱20。此外,图4是中柱20的透视图。在如下描述中,车辆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简称为“内侧”,且车辆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简称为“外侧”。此外,车辆I的在竖直方向上的上侧简称为“上侧”,且车辆I的在竖直方向上的下侧简称为“下侧”。此外,车辆I的纵向方向上的前侧简称为“前侧”,且车辆I的纵向方向上的后侧简称为“后侧”。安全带固定器(座椅安全带固定器)50布置在中柱20的内侧上。安全带固定器50支承了座椅安全带的拼接点(split joint)。在图4中,安全带固定器加强件通过附图标号23指示。安全带固定器50被结合和固定到安全带固定器加强件23。图5示出了沿图4中的线V-V的中柱的横截面。图I示出了沿图4中的线I-I的中柱的横截面。图6是安全带固定器加强件23的俯视图和横截面视图。此外,图7是中柱20的侧视图。在图5和图6中示出沿安全带固定器加强件23的线V-V的横截面。如在图I和图5中所示,中柱20具有外中柱21、内中柱22、安全带固定器加强件23和外加强件24。外中柱21和内中柱22形成了中柱20的柱体。外中柱21和内中柱22在车辆I的竖直方向上延伸。凸缘设置在外中柱21的前侧和后侧上。向外突出的第一突出部21c 形成在设置在前侧上的外前凸缘21a和设置在后侧上的外后凸缘21b之间。在垂直于中柱20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外中柱21具有向外突出的帽状横截面形状。凸缘设置在内中柱22的前侧和后侧上。向内突出的第二突出部22c形成在设置在前侧上的内前凸缘22a和设置在后侧上的内后凸缘22b之间。在垂直于中柱20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内中柱22具有向内突出的帽状横截面形状。安全带固定器加强件23是将柱体上的前凸缘连接到柱体上的后凸缘的加强构件。如在图I和图5中所示,凸缘设置在安全带固定器加强件23的前侧和后侧上。前凸缘固定器23a设置在前侧上,在外前凸缘21a和内前凸缘22a之间。此外,后凸缘固定器23b设置在后侧上,在外后凸缘21b和内后凸缘22b之间。如在图5中所示,第三突出部23c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突出,且形成在安全带固定器加强件23上。第三突出部23c从前凸缘固定器23a和后凸缘固定器23b向内突出。脊线部分23d形成在第三突出部23c的前端和后端处。脊线部分23d形成为类似于竖直延伸的脊线(冠部)。脊线部分23d具有大致U形的横截面,且向车辆的内侧凸出。中柱20的耐力由于在安全带固定器加强件23上形成了第三突出部23c和脊线部分23d而得以增加。应注意的是,安全带固定器加强件23可具有从前凸缘固定器23a和后凸缘固定器23b向外突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4.13 JP 2010-0919751.一种车辆中柱,所述车辆中柱在车辆的竖直方向上延伸,所述车辆中柱的特征在于包括 柱体,所述柱体在所述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在所述柱体的前侧和后侧上分别具有凸缘;和 加强构件,所述加强构件将前凸缘连接到后凸缘,其中 所述加强构件包括预定连接部分,所述预定连接部分沿虚拟直线将所述前凸缘直线地连接到所述后凸缘,所述虚拟直线将在所述纵向方向上延伸的所述前凸缘与所述后凸缘相互联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辆中柱,其中,所述预定连接部分在所述竖直方向上设置在邻近所述柱体的窗框的下端的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车辆中柱,其中,所述加强构件具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在所述竖直方向上的与所述预定连接部分不同的位置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突出。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八尾崇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