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及使用该电连接器的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28866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31 21:29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端子、盖板及连接盖板的连接组件,盖板与绝缘本体之间形成收容空间,端子延伸入该收容空间中,盖板通过连接组件而可相对绝缘本体旋转,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体、轴体及弹性件,连接体及弹性件可枢转地组装于轴体上,连接体安装于绝缘本体上,弹性件包括抵持于连接体的第一端及可抵持盖板的第二端。盖板可以自动关闭,方便使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及使用该电连接器的电子设备
本技术涉及ー种电连接器及使用该电连接器的电子设备,尤指涉及ー种具有盖板的掀盖式电连接器及使用该电连接器的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于1997年10月21日公告的美国专利第5,679,013号记载了ー种具有掀盖式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一上表面设有开ロ的基体,一可开启、关闭上述基体上开ロ的盖板;该基体中定义有ー接受面,用以接受长方形体的相匹配的配接连接器;至少一端子部件,设置在该基体中,可与配接连接器以弹性接触,上述盖板是以枢接方式安装在基体的ー侧,使盖板转动自如地开启或关闭,该盖板呈开启状态时,盖板与基体接受面之间形成一可容纳配接连接器的收容空间,使配接连接器被夹持在盖板与接受面之间;一个与配接连接器的啮合部件相啮合的啮合机构,以此防止配接连接器从基体中被意外拔出;以及ー开启位置限制机构,为了限制盖板相对基体的开启角度;该基体一体的接受面上所具有的支持面相对于呈开启位置的盖板背表面大致相互平行。上述美国专利所揭露的掀盖式电连接器,其盖板仅ー侧利用枢轴与基体相枢接,且盖板开启时,是利用枢轴为轴心,以旋转方式往上开启ー倾斜角度,供配接连接器以斜插方式插入于电连接器内。但是,此种掀盖式电连接器欲闭合时,仍需使用者以手动方式将盖板盖合在基体上,因此使用上并不便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ー种使用便利的电连接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端子、盖板及连接盖板的连接组件,盖板与绝缘本体之间形成收容空间,端子延伸入该收容空间中,盖板通过连接组件而可相对绝缘本体旋转,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体、轴体及弹性件,连接体及弹性件可枢转地组装于轴体上,连接体安装于绝缘本体上,弾性件包括抵持于连接体的第一端及可抵持盖板的第二端。作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进ー步改进,所述盖板设有凹ロ及位于凹ロ两侧的套筒,连接体设有收容于凹ロ的凸部,该凸部设有通孔,该通孔与套筒对齐而容轴体穿过。作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进ー步改进,所述弹性件为套置于套筒内的扭簧。作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进ー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与收容空间连通的T形的容置槽,连接体设有容置于容置槽的T形的配合部,连接体通过配合部与容置槽的配合而组装在一起。作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进ー步改进,所述盖板设有与收容空间连通的卡扣槽。、作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进ー步改进,所述轴体包括贯穿所述套筒及通孔的杆部、位于杆部一端的基端及与杆部螺接的螺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盖板通过连接组件而可相对绝缘本体旋转,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体、轴体及弹性件,连接体及弹性件组装于轴体上,弾性件包括固定于连接体的第一端及可抵持盖板的第二端,因此在电连接器未插接吋,盖板能够自动关闭,使用方便。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安装有上述电连接器的电子设备,包括上壳体、位于电子设备底部的下壳体及安装于上壳体及下壳体之间的电路板,所述电连接器 的端子与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下壳体设有容盖板掀起的开□。作为本技术电子设备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壳体设有位于所述开ロ两侧的安装轴体的安装部,该安装部容置所述轴体的两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电子设备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电子设备安装的电连接器能够自动关闭方便使用,且电子设备的下壳体设有容盖板掀起的开ロ,盖板能够向下开启,可以减少盖板被碰损的风险。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适用与一盖板组件配合,该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固持于绝缘本体中的端子,绝缘本体设有收容空间,端子凸伸入所述收容空间中,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与收容空间连通用以组装盖板组件的容置槽。作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进ー步改进,所述电连接器包括遮覆于绝缘本体外侧的金属壳体,所述容置槽为T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绝缘本体设有与收容空间连通的容置槽,用以组装盖板组件,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电子设备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A圈内的另ー角度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与图2类似的放大示意图,其中对接连接器未插入电子设备;图4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盖板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的部分分解视图,其中下壳体未显示;图7为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的部分分解视图;图8为本技术电连接器弾性件与连接体的配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參阅图I、图2及图3所示,本技术电连接器安装于电子设备D中用以与对接连接器P插接而传输信号。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是以笔记本电脑为例进行说明。请參阅图4所示,本技术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I、固持于绝缘本体I中的端子2、遮覆于绝缘本体I外侧的金属壳体3、盖板4及连接组件5。绝缘本体I具有底壁11、自底壁11两侧分别竖直延伸的两侧壁12及位于两侧壁12之间且连接底壁11的后壁13。两侧壁12之间形成收容空间10,后壁13设有与收容空间10连通的T形的容置槽130。端子2具有凸伸入收容空间10中的接触部21及延伸出绝缘本体I外的焊接部22。连接组件5包括连接体51、弹性件52及轴体53。连接体51设有可与盖板4配合的凸部511及可容置于容置槽130内且与该容置槽130干渉的T形的配合部512,凸部511设有左右贯穿的通孔5110。连接体51进ー步设有位于通孔5110两侧的狭缝513。弹性件52为扭簧,其具有筒状的主体部521、由主体部521两端分别延伸出的第一端522及第ニ端523。轴体53包括杆部531、与杆部531 —体成型且位于杆部531 —端的基端532及可组装于杆部531的螺母533,杆部531与相对基端532的另一端设有外螺纹,螺母533设有内螺纹,螺母533通过螺纹配合可组装于杆部531上。请參阅图5,盖板4的后端设有可容置连接体51凸部511的凹ロ 40及位于凹ロ40两侧的套筒41,每ー套 筒41设有容弹性件52的第一端522通过的开缝411,每ー套筒41的外侧设有用以容置弹性件52第二端523的狭槽412。盖板4的前端设有卡扣槽42,该卡扣槽42用以卡扣对接连接器P的支臂Pl。请參阅图I、图3及图7所示,电子设备D包括位于底部的下壳体Dl及位于下壳体Dl上方的上壳体D2,上壳体D2与下壳体Dl之间形成一安装空间,该安装空间可以安装电路板等电子元件。下壳体Dl设有容盖板4掀起的开ロ D10,该开ロ DlO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安装支撑轴体53的安装部Dl I。上述电子设备D的底部是指电子设备D放置在桌面或其他支撑物体上时,与桌面或其他支撑物靠近的部分。请參阅图6所示,上壳体D2与下壳体之间形成的安装空间中安装有电路板6。电连接器组装于电子设备D时,先将安装有端子2及金属壳体3的绝缘本体I组装于位于安装空间内的电路板6上側,同时端子2的焊接部22焊接于电路板6上而与电路板6电性连接;接着将连接体51的配合部512插置于绝缘本体I的容置槽130中;然后将连接体51的凸部511放入盖板4的凹ロ 40中,并将盖板4的两套筒41与连接体51的通孔5110对齐,接着将两弹性件52的第一端522通过套筒41上的开缝411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继成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