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水茂治郎专利>正文

通电用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37950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18 1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通电用连接器。在进行构成通电用的连接器的雄连接器部与雌连接器部的嵌合、嵌合的解除时,若对连接器内的通电缆线施加电压,则在导电性液体中存在漏电的危险,在易燃性气体中存在因放电的火花而起火的危险。使用具有密闭室的雄连接器部以及(或者)雌连接器部,使对置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在该密闭室内连接或者分离。即,雌连接器部具备壳体、将该壳体内密封的密封部、配置在壳体内的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以及在雌连接器部相对于雄连接器部处于非嵌合状态下将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分离,在雌连接器部相对于雄连接器部处于嵌合状态下将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连接的电极连接控制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通电用连接器。在进行构成通电用的连接器的雄连接器部与雌连接器部的嵌合、嵌合的解除时,若对连接器内的通电缆线施加电压,则在导电性液体中存在漏电的危险,在易燃性气体中存在因放电的火花而起火的危险。使用具有密闭室的雄连接器部以及(或者)雌连接器部,使对置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在该密闭室内连接或者分离。即,雌连接器部具备壳体、将该壳体内密封的密封部、配置在壳体内的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以及在雌连接器部相对于雄连接器部处于非嵌合状态下将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分离,在雌连接器部相对于雄连接器部处于嵌合状态下将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连接的电极连接控制部。【专利说明】通电用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耐受防水使用、耐压使用、防爆使用的通电用连接器。
技术介绍
公开了与利用防水密封件保护电极部以使得该电极部不会与水接触的结构的通电用连接器相关的现有技术(专利文献1),但该技术并非耐压使用,并且电极部处于开放状态,在导电性的液体中将连接器嵌合时,有时会在连接器周边附着上导电性液体,该情况成为漏电的原因。另外,在易燃性气体中将连接器嵌合的情况下,电极处于与易燃性气体接触的状态,假设在因放电而产生火花的情况下,存在起火的危险。作为记载有与本说明书所公开的专利技术相关的技术的文献,请参照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74521号公报专利文献2:专利第3689879号公报在进行构成通电用的连接器的雄连接器部与雌连接器部的嵌合、嵌合的解除时,若对连接器内的通电缆线施加电压,则在导电性液体中存在漏电的危险,在易燃性气体中存在由于放电的火花而起火的危险。但是,若在与导电性液体、易燃性气体完全隔离的密闭室内进行通电用的电极的嵌合、嵌合的解除,则能够避免漏电,也能够避免因放电而引起的起火的危险,能够具备防爆性。另外,若使密闭室能够耐压使用,则能够得到耐压性的连接器。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专利技术者】使用具备具有耐压性的密闭室的雄连接器部以及(或者)雌连接器部,在该密闭室内使对置的通电用电极连接或者分离。优选在密闭室填充非易燃性气体。当通电时,在该密闭室内进行通电用电极的连接及连接的解除,因此能够提供具有耐压性且能够避免漏电的防水性的通电用连接器,能够提供可避免起火的防爆性的通电用连接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按照如下方式规定。即,提供一种通过将第一连接器部与第二连接器部嵌合而成的通电用连接器,第一连接器部具备:壳体;密封部,该密封部将该壳体内密封;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该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配置在所述壳体内;以及电极连接控制部,该电极连接控制部在所述第一连接器部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器部处于非嵌合状态下将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分离,在所述第一连接器部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器部处于嵌合状态下将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根据这样规定的通电用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部和第二连接器部的嵌合、分离相对应地在确保了密封性的壳体内进行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连接、分离、即接通、断开。因此,即使对于连接器在苛刻的环境(易燃性环境、导电性环境等)中将第一连接器部与第二连接器部嵌合、分离,也会由于两个电极与苛刻的环境隔离而能防止向该苛刻的环境漏电。另外,在苛刻的环境中利用该通电用连接器将软线连结并对软线施加不可抗力时,如果优先卸下该连接器,则能够提前避免软线本身的损伤,能够避免软线的漏电。 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按照如下方式规定。即,在所述第一连接器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部处于非嵌合状态下,所述第一电极从所述第一连接器部露出,第三电极从所述第二连接器部露出,所述电极连接控制部在所述第一连接器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部的嵌合-非嵌合转移时,在具有密封性的所述壳体内将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三电极连接,并通过在相同的所述壳体内将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或者分离来将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三电极之间的通电接通或者断开。根据这样规定的第二方面的通电用连接器,在密封的壳体内将向外部露出的第一电极与第三电极与外部隔离,并且以电气独立的状态预先连接。而且,在第一连接器部与第二连接器部嵌合的情况下,其后将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连接并使第一电极与第三电极间通电。另一方面,在解除第一连接器部与第二连接器部的嵌合的情况下,其后将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隔离并切断第一电极与第三电极间的通电。这样,在第一连接器部与第二连接器部处于非嵌合状态下,在分别从第一连接器部与第二连接器部向外部露出的第一电极20与第三电极48之间产生通电前或者在切断通电前将第一电极20与第三电极48从外部隔离,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向外部的漏电。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按照如下方式规定。即,在第二方面规定的通电用连接器的基础上,所述第一连接器部的所述密封部具备与所述第二连接器部对置的可动密封部以及和与所述第二连接器部对置的一侧相反侧的固定密封部,所述可动密封部能够以保持密封性的方式沿所述壳体的轴向移动,在该可动密封部安装有所述第一电极,所述固定密封部固定于所述壳体,在该固定密封部安装有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可动密封部与所述固定密封部之间,作为所述电极连接控制部配置有能够对两者朝分离方向施力的施力部件,所述第一电极贯通所述可动密封部,通过其露出部分与所述第二连接器部的第三电极电连接。根据这样规定的第四方面规定的通电用连接器,在第一连接器部未与第二连接器部嵌合时,在第一连接器部内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处于分离状态,因此对贯通可动密封部而露出的第一电极的露出部分未施加任何电压。换句话说,即便第一电极的一部分露出来,也不会由于该情况而产生漏电。若使第二连接器部与第一连接器部嵌合,则与第二连接器部对置的可动密封部被其按压而向壳体的里侧移动。由此,可动密封部靠近固定密封部,分别安装于可动密封部和固定密封部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连接。因此,第一电极成为通电状态,经由其露出部与第二连接器部电连接。此处,作为电极连接控制部而将压缩螺旋弹簧等施力部件配置于固定密封部与可动密封部之间,以对固定密封部与可动密封部朝相互分离的方向施力。由此,在第一连接器部与第二连接器部的非嵌合状态下,保持可动密封部与固定密封部的分离状态,并可靠地保持第一电极的露出部分的非通电状态。另外,在将第一连接器部与第二连接器部从嵌合状态分离时,将可动密封部从固定密封部分离,由此将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分离。由于可动密封部能够相对于壳体沿其轴向以保持密封性的方式移动,所以能够可靠地防止伴随着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接触、分离(即,连接、断开)而向外部环境漏电。【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通电用连接器的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连接方式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实施方式的通电用连接器的结构的剖视图。图4是表不第一电极与第三电极的其它连接方式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实施方式的通电用连接器的结构的示意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实施方式的通电用连接器的结构的示意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实施方式的通电用连接器的结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通电用连接器I的构造的剖视图。连接器I具备作为第一连接器部的雌连接器部10和作为第二连接器部的雄连接器部40,在雌连接器部10连接有第一通电用缆线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电用连接器,该通电用连接器通过将第一连接器部与第二连接器部嵌合而成,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器部具备:壳体;密封部,该密封部将该壳体内密封;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该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配置在所述壳体内;以及电极连接控制部,该电极连接控制部在所述第一连接器部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器部处于非嵌合状态下将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分离,在所述第一连接器部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器部处于嵌合状态下将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清水茂治郎
申请(专利权)人:清水茂治郎未来工业株式会社KS顾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