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船舶推进器纵倾·倾斜装置(20)中,在纵倾活塞(51)上设置将第二倾斜室(42B)与第二纵倾室(32B)连通的连通路径(53),能够总是将纵倾活塞(51)和倾斜活塞(71)之间的第二倾斜室(42B)与第二纵倾室(32B)直接连通,在倾斜活塞(71)上设置抗冲击阀(73),在第一倾斜室(42A)的工作油达到设定压力时打开阀门,将第一倾斜室(42A)的工作油送往第二倾斜室(42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船外机、船内外机等的船舶推进器用纵倾·倾斜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船舶推进器用纵倾 倾斜装置在船体和以自由倾动的方式被支承在该船体上的船舶推进器之间安装气缸装置,从工作油给排装置向气缸装置供给或者排出控制工作油,由此,使气缸装置伸縮使船舶推进器进行纵倾动作和倾斜动作。 在日本特开2000-233797(专利文献I)所述的纵倾·倾斜装置中,所述气缸装置具有用干与船体和船舶推进器中的一个连结使用的、形成大径的纵倾室的外壳;能够伸缩地插入外壳的纵倾室的、形成小径的倾斜室的油压缸;被固定在外壳的纵倾室内的油压缸端部的、将纵倾室划分为收纳油压缸的第一纵倾室和不收纳油压缸的第二纵倾室的大径的纵倾活塞;与船体和船舶推进器的另ー个连结使用的、能够伸缩地进入油压缸的倾斜室的活塞杆;和被固定在油压缸的倾斜室内的活塞杆端部的、将倾斜室划分为收纳活塞杆的第一倾斜室和不收纳活塞杆的第二倾斜室的小径的倾斜活塞。在专利文献I所述的纵倾·倾斜装置中,通过船舶推进器的弹起吸收船舶推进器的任意纵倾姿势下的航行过程中撞击的流木的冲击力,且为了在吸收该冲击カ后使船舶推进器恢复成最初的能够航行的纵倾姿势,在倾斜活塞中设置抗冲击阀和回流阀。抗冲击阀在流木撞击船舶推进器时,在向朝着气缸装置的伸长方向的冲击カ时,按照设定压力打开,将第一倾斜室的工作油送往第二倾斜室内的自由活塞ー侧,能够使活塞杆伸长,通过使船舶推进器从最初的纵倾姿势弹起吸收该冲击力。此时,自由活塞停留在该位置,仅倾斜活塞运动。回流阀在通过抗冲击阀的上述开阀吸收冲击力后,在因船舶推进器的自重,活塞杆的倾斜活塞返回初始位置(自由活塞停止的位置)时打开,使倾斜活塞和自由活塞之间的エ作油返回第一倾斜室,返回船舶推进器的螺旋桨能够在水中航行的最初的纵倾姿势。但是,专利文献I所述的纵倾·倾斜装置中,为了应对流木对船舶推进器的撞击,必须具有自由活塞,且在倾斜活塞上设置回流阀,存在部件数量増加引起的重量大、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在能够应对流木撞击的纵倾 倾斜装置中,实现因削减部件数量而带来的轻量化和成本降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为ー种船舶推进器用纵倾·倾斜装置,其在船体与以自由倾动的方式支承在该船体上的船舶推进器之间安装油压缸装置,通过控制从工作油给排装置向油压缸装置供给或者排出工作油,使油压缸装置伸縮,而使船舶推进器进行纵倾动作和倾斜动作,其中,所述油压缸装置具有与船体和船舶推进器中的一方连结而使用的、形成大径的纵倾室的外壳;能够伸缩地插入外壳的纵倾室,且形成小径的倾斜室的油压缸;被固定在外壳的纵倾室内的油压缸端部,且将纵倾室划分为收纳油压缸侧的第一纵倾室、和未收纳油压缸侧的第二纵倾室的大径纵倾活塞;与船体和船舶推进器中的另一方连结而使用的、能够伸缩地插入油压缸的倾斜室的活塞杆;和固定在油压缸的倾斜室内的活塞杆端部,且将倾斜室划分为收纳活塞杆侧的第一倾斜室、和未收纳活塞杆侧的第二倾斜室的小径的倾斜活塞,在所述船舶推进器用纵倾·倾斜装置中,在所述纵倾活塞上设置有将第二倾斜室与第二纵倾室连通的连通路径,能够总是将纵倾活塞和倾斜活塞之间的第二倾斜室与第二纵倾室直接连通,在所述倾斜活塞上设置有抗冲击阀,在第一倾斜室的工作油达到设定压カ时打开该抗冲击阀,将第一倾斜室的工作油送往第二倾斜室。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所述油压缸,在纵倾区域中的上下纵倾操作时,从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开ロ端的油压缸引导件能够伸缩地插入所述纵倾室,该油压缸引导件包括螺接在所述外壳的开ロ端且与所述纵倾室紧贴的密封部件;和与所述油压 缸的外表面滑动接触的密封部件。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在第二方面的基础上,所述油压缸在纵倾动作区域中从所述外壳的所述油压缸引导件向外方突出的部分被构成所述工作油给排装置的副油罐外壳覆盖,使该副油罐外壳的下端开ロ部与所述油压缸引导件周围嵌合,将该副油罐外壳的下端凸缘部通过密封部件以液密的方式紧固在所述外壳的开ロ端面,在该副油罐外壳的上端开ロ部设置有使所述活塞杆能够以液密的方式滑动接触的密封部件。根据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的作用效果。(a)如果流木与以任意的纵倾姿势进行航行中的船舶推进器撞击,在船舶推进器上外加朝着油压缸装置的伸长方向的冲击力,则抗冲击阀以设定压カ打开,第一倾斜室的工作油被送往纵倾活塞与倾斜活塞之间的第二倾斜室即没有自由活塞的第二倾斜室,活塞杆伸长,船舶推进器从最初的纵倾姿势弹起,吸收该冲击カ。此时,活塞杆因冲击而伸长的结果是,相对于被送往第二倾斜室的油量,第二倾斜室的容积大幅増加,在第二倾斜室中产生真空部分。因此,在抗冲击阀通过上述开阀吸收冲击力之后,按照船舶推进器的自重破坏上述第二倾斜室的真空部分的方式,活塞杆的倾斜活塞进入第二倾斜室,船舶推进器的螺旋桨返回能够在水中航行的纵倾姿势。(b)根据上述(a),在能够应对流木撞击的纵倾 倾斜装置中,不具有自由活塞,且也不在倾斜活塞上设置回流阀。通过削减部件数量,能够实现轻量化和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船舶推进器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纵倾·倾斜装置的示意图。图3是表示纵倾向上状态的示意图。图4是表示流木撞击状态的示意图。图5是纵倾·倾斜装置的油压回路图。具体实施例方式船舶推进器10 (船外机,但也可以是船内外机)如图I所示,在船体11的船尾板IlA上固定有夹紧托架12,转动托架14按照能够大致围绕水平轴倾动的方式借助倾斜轴13被支承固定在夹紧托架12上。借助图中未示的大致铅直配置的转舵轴,推进单元15按照能够围绕转舵轴旋转的方式被枢轴支承在转动托架14上。在推进单元15的上部搭载发动机単元16,在推进单元15的下部配备螺旋桨17。S卩,船舶推进器10通过倾斜轴13、转动托架14,将推进単元15以自由倾动的方式支承在固定于船体11上的夹紧托架12上,在夹紧托架12和转动托架14之间安装纵倾 倾斜装置20的油压缸装置21,从工作油给排装置22向油压缸装置21供给或排出控制工作油,从而使油压缸装置21伸縮,使推进单元15能够在纵倾区域或倾斜区域傾斜。船舶推进器10将推进単元15保持在纵倾区域内的较缓倾斜的状态,从而能够得到对于水路的变化最佳的航行姿势。(油压缸装置21)纵倾 倾斜装置20的油压缸装置21如图I、图2所示,具有与夹紧托架12连结使用的外壳31,在该外壳31上形成大径的纵倾室32。外壳31例如采用铝合金铸造而成,包括安装在夹紧托架12上的安装销插入孔33。油压缸装置21具有油压缸41,在纵倾区域的纵倾上下操作时,能够从设置于外壳31的开ロ端的油压缸弓I导件34伸縮式地插入纵倾室32中,在该油压缸41上形成小径的倾斜室42。油压缸引导件34被螺接在外壳31的开ロ端,且包括与纵倾室32紧贴的O形环等密封部件35,还包括与油压缸41的外表面滑动接触的O形环等密封部件36。油压缸装置21具有大径纵倾活塞51,它被螺接固定在外壳31的纵倾室32内的油压缸41的端部。纵倾活塞51包括与纵倾室32的内面滑动接触的O形环等密封部件52,将纵倾室32划分为收纳油压缸41侧的第一纵倾室32A、和未收纳油压缸41侧的第二纵倾室32B。油压缸装置21具有与转动托架14连结而设的活塞杆61,该活塞杆61在倾斜区域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2.25 JP 2011-0408681.一种船舶推进器用纵倾 倾斜装置,其在船体与以自由倾动的方式支承在该船体上的船舶推进器之间安装油压缸装置,通过控制从工作油给排装置向油压缸装置供给或者排出工作油,使油压缸装置伸缩,而使船舶推进器进行纵倾动作和倾斜动作, 所述油压缸装置具有 与船体和船舶推进器中的一方连结而使用的、形成大径的纵倾室的外壳; 能够伸缩地插入外壳的纵倾室,且形成小径的倾斜室的油压缸; 被固定在外壳的纵倾室内的油压缸端部,且将纵倾室划分为收纳油压缸侧的第一纵倾室、和未收纳油压缸侧的第二纵倾室的大径纵倾活塞; 与船体和船舶推进器中的另一方连结而使用的、能够伸缩地插入油压缸的倾斜室的活塞杆;和 固定在油压缸的倾斜室内的活塞杆端部,且将倾斜室划分为收纳活塞杆侧的第一倾斜室、和未收纳活塞杆侧的第二倾斜室的小径的倾斜活塞, 所述船舶推进器用纵倾 倾斜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纵倾活塞上设置有将第二倾斜室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筒井隼人,定方和彦,堀江伸哉,田中伸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昭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