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敷装置和其所采用的减压腔与涂敷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69740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在连续地行走的片材上,形成涂敷层的涂敷装置中,不降低减压效率,抑制涂敷缺陷。片材(W)卷绕于支承辊(11)上。在支承有片材(W)的支承辊(11)的肩部上设置涂敷头(21),在其上游侧设置减压腔(22)。在该减压腔(22)的上游侧的支承板(22b)上设置有沿片材(W)的导向板(24)。该导向板(24)和片材(W)的表面之间的间距为Db。导向板(24)中的沿行走方向的长度(Lb)设定为上述间距(Db)的20倍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纸、布、塑料薄膜等的,连续地行走的带状的片材上涂敷涂液的涂敷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伴随涂敷制品的性能的提高与功能的提高,对涂敷层的膜厚精度的要求提高。但是,在连续地行走的带状片材上,涂敷涂液的涂敷装置中,由于涂敷步骤中的各种原因,产生台阶状不均匀(沿片材纵向,涂敷膜厚不均匀的现象),涂敷筋,气泡等的涂敷缺陷。为了抑制作为这些涂敷缺陷的原因之一的伴随空气的现象(片材附近的伴随空气层的一部分混入涂液与片材之间的现象),在缝口模头涂敷器,滑动模涂敷器等的板条(ビ—ド(bead))涂敷器,以及具有贮液盘的各种刮刀涂敷器等中,人们知道有在涂敷头的上游侧(相对带状片材行走的方向),设置减压腔的类型。但是,同样在这样的涂敷装置中,伴随减压腔内的压力变化,会产生上述涂敷缺陷。作为减压腔内的压力变化中的,特别是与空气吸引造成的减压度的变化相对应的方案,人们提出有下述的方式,其中,通过隔壁,将减压腔分隔为上游侧和下游侧,将空气吸引器仅仅与上游侧腔连接,以便降低该涂敷模附近的压力变化。另外,为了减小支承辊的偏心,作为减压腔的上游侧的壁面的底板的振动造成的减压腔内的减压度的变化,人们还提出了下述的涂敷方法,在该方法中,底板和片材,或作为减压腔的侧壁的侧板与片材之间的间距大于模前端刮板(rip)与片材之间的间距(参照专利文献1)。但是,在以上这样的方法中,减压效率变差,必须要求较大的减压动力,故从经济性,减压动力的选择方面来说是不利的。专利文献1JP特开2003-236434号文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涂敷装置、减压腔和涂敷方法,在该涂敷装置、减压腔和涂敷方法中,针对在连续地行走的片材上形成液态的涂敷层的涂敷步骤,抑制台阶状不均匀、涂敷筋、气泡等的涂敷缺陷,确实提供质量良好的涂敷面,并且减压效率较高。(1)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的涂敷装置涉及在连续地行走的片材上,涂敷涂液的涂敷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涂液供给部,该涂液供给部将上述涂液供给上述片材;减压腔,该减压腔设置于上述涂液供给部的上游侧;第一空气进入通路,该第一空气进入通路在上述减压腔的上游侧,以第一间距与上述片材的表面面对,由沿上述片材表面的曲面,或平面形成,限制伴随上述片材而运动的空气流入上述减压腔内部的情况,上述第一空气进入通路中的沿上述片材的行走方向的长度具有上述第一间距的20倍以上的长度。(2)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的涂敷装置涉及在连续地行走的片材上,涂敷涂液的涂敷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涂液供给部,该涂液供给部将上述涂液供给上述片材;减压腔,该减压腔设置于上述涂液供给部的上游侧;第二空气进入通路,该第二空气进入通路在上述减压腔的下游侧,以第二间距与上述片材的表面面对,由沿上述片材表面的曲面,或平面形成,从上述减压腔,延伸到涂敷液供给部,上述第二空气进入通路中的沿上述片材的行走方向的长度具有上述第二间距的20倍以上的长度。(3)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所述的涂敷装置涉及在连续地行走的片材上,涂敷涂液的涂敷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涂液供给部,该涂液供给部将上述涂液供给上述片材;减压腔,该减压腔设置于上述涂液供给部的上游侧;第一空气进入通路,该第一空气进入通路在上述减压腔的上游侧,以第一间距与上述片材的表面面对,由沿上述片材表面的曲面,或平面形成,限制伴随上述片材而运动的空气流入上述减压腔内部的情况;第二空气进入通路,该第二空气进入通路在上述减压腔的下游侧,以第二间距与上述片材的表面面对,由沿上述片材表面的曲面,或平面形成,从上述减压腔,延伸到涂敷液供给部,上述第一空气进入通路中的沿上述片材的行走方向的长度具有上述第一间距的20倍以上的长度,上述第二空气进入通路中的沿上述片材的行走方向的长度具有上述第二间距的20倍以上的长度。(4)涉及上述(1)~(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涂敷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三空气进入通路,该第三空气进入通路在上述减压腔的侧方,以第三间距与上述片材的表面面对,由沿上述片材表面的曲面,或平面形成,限制沿上述片材,流入减压腔内部的空气,上述第三空气进入通路中的沿与行走方向相垂直的长度具有第三间距的20倍以上的长度。(5)涉及(1)~(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涂敷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四空气进入通路,在该第四空气进入通路中,上述片材通过由曲面,或平面形成的支承面保持,在该减压腔的侧方,该通路以第四间距与上述片材的表面面对,由沿上述支承面的表面的曲面,或平面形成,限制沿上述支承面的表面,流入减压腔内部的空气,上述第四空气进入通路中的沿与行走方向相垂直的长度具有第四间距的20倍以上的长度。(6)涉及(1)~(5)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涂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涂液供给部的上游侧的隔壁上,设置有柔性片,设置于上述柔性片的一端和片材表面之间的间距小于设置于上述隔壁的一端与上述片材表面之间的间距。(7)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方面所述的涂敷方法涉及针对上述(1)~(6)的方案,在连续地行走的片材上涂敷涂液的涂敷方法。(8)本专利技术的第八方面所述的减压腔涉及在于连续地行走的片材上,涂敷涂液的涂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设置于将上述涂液供给上述片材的涂液供给部的上游侧的减压腔中,具有构成区域,该构成区域形成上述减压腔中的沿片材方向敞开的开口部的周围,形成连通上述减压腔内部和外部的间隙,在上述构成区域中的至少一部分,连接上述减压腔内部和外部的方向的构成区域的长度在上述间隙的厚度的20倍以上。象上述那样,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在连续地行走的片材上,形成液状的涂敷层的涂敷步骤中,抑制台阶状不均匀、涂敷筋、气泡等的涂敷缺陷,确实提供良好的涂敷面,减压效率较高的涂敷装置、减压腔和涂敷方法。附图说明图1为以示意方式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采用减压腔的涂敷装置的一部分的侧视图;图2为以示意方式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采用减压腔的涂敷装置的一部分的侧视图;图3为用于说明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实例的涂敷装置的部分分解透视图;图4为用于说明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实例的涂敷装置的部分分解透视图;图5为第三实施方式的涂敷装置的一部分的示意性的侧视图;图6为第四实施方式的涂敷装置的一部分的示意性的侧视图;图7为第五实施方式的采用贮液头的涂敷装置的一部分的示意性的侧视图;图8为第五实施方式的变形实例的采用贮液头的涂敷装置的一部分的示意性侧视图;图9为表示实例4所采用的涂敷装置的结构的图。标号的说明标号10,20,30,40,50表示涂敷装置;标号11表示支承辊;标号21,51,61表示涂敷头(涂液供给部)标号22,42,52,62表示减压腔;标号24,25表示导向板;标号Sb,Sf,SS1,SS2表示空气进入通路;标号W表示片材;标号F表示涂膜;标号L表示涂液。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式进行描述。图1为以示意方式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形式的采用减压腔的涂敷装置的一部分的侧视图。本实施形式的涂敷装置10包括圆筒状的支承辊11,在其外周面,卷绕有带状的片材W。支承辊11绕水平地设置的中心轴L0而旋转,沿长度方向送出片材W。即,在图1中,支承辊11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片材W从图中未示出的卷出部卷出,从A方向(倾斜底侧),送入支承辊11。然后,该片材从支承辊11,沿B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涂敷装置,该涂敷装置在连续地行走的片材上,涂敷涂液,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涂液供给部,该涂液供给部将上述涂液供给上述片材;减压腔,该减压腔设置于上述涂液供给部的上游侧;第一空气进入通路,该第一空气进入通路在上述减压腔 的上游侧,以第一间距与上述片材的表面面对,由沿上述片材表面的曲面,或平面形成,限制伴随上述片材而运动的空气流入上述减压腔内部的情况;上述第一空气进入通路中的沿上述片材的行走方向的长度具有上述第一间距的20倍以上的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峰承兴宫泽靖直渡边学町田隆
申请(专利权)人:琳得科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