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炉供料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690609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7 0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活化炉供料控制装置,涉及一种供料装置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目前采用螺旋输送颗粒物料方式存在部分物料被挤碎后进入活化炉容易氧化浪费掉等问题。该活化炉供料控制装置由料斗、供料控制阀及出料筒组成,供料控制阀由电机、转轴及转筒组成,转轴由主轴、从动轮及叶片组成,叶片呈方形且等距离径向固定于主轴上;电机的主动轮通过皮带与转轴的从动轮连接。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活化炉供料控制装置使得被输送的颗粒物料不被挤碎,也保证了产品的外观。(*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供料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活化炉供料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活性炭作为吸附剂,具有极为发达的内部孔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主要用于化工、食品、医药、军事及环境保护等领域。在生产活性炭的设备中,活化炉是非常关键的设备之一。人们使用的活化炉一般为卧式旋转活化炉,它的供料方式需要连续均匀地向炉内供应炭化料或废吸附剂,而目前向炉内送料方式是在料斗的下方安装有螺旋输送装置。这种螺旋输送物料装置实现了向活化炉内连续均匀送料,因炭化料或废吸附剂一般是均匀的颗粒状,但由于螺旋输送装置的螺旋叶片和螺旋输送装置的机壳之间有缝隙,在输送物料过程中这就容易导致一部分炭化料或废吸附剂在缝隙中被螺旋叶片挤碎,被挤碎的炭化料或废吸附剂在活化炉内极易被氧化而浪费掉,即使有被挤碎的炭化料或废吸附剂不被氧化但出炉后形状也不规则而影响产品的外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保证被连续均匀输送的物料不被破损的活化炉供料控制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活化炉供料控制装置,包括料斗、供料控制阀及出料筒,所述供料控制阀由电机、转轴及转筒组成,所述转轴由主轴、从动轮及叶片组成,叶片呈方形且径向固定于主轴上;所述电机的主动轮通过皮带与转轴的从动轮连接;所述转筒的上端口与料斗口对接,转筒的下端口与出料筒的上端口对接。所述叶片的数目为八个,各叶片在主轴上等距离径向固定。本技术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活化炉供料控制装置由于改变了传统的螺旋输送物料方式而使用星形传送物料装置,这使得被输送的炭化料或废吸附剂不被挤碎,从而保证了炭化料或废吸附剂在活化过程中不浪费,也保证了产品的外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活化炉供料控制装置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星形转轴示意图。图中I、料斗,2、供料控制阀,3、出料筒,4、电机,5、主动轮,6、皮带,7、转轴,8、活化炉,9、转筒,10、主轴,11、从动轮,12、叶片。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的活化炉供料控制装置由料斗I、供料控制阀2及出料筒3组成。供料控制阀2的电机4的主动轮5通过皮带6与转轴7的从动轮11连接。供料控制阀2转筒9的上端口与料斗I 口对接,转筒9的下端口与出料筒3的上端口对接。供料控制阀2由电机4、转轴7及转筒9组成。如图2所示,转轴7由主轴10、从动轮11及叶片12组成,叶片12呈方形且径向固定于主轴10上,叶片12的数目为八个,各叶片12在主轴10上等距离径向固定。本实施例的活化炉供料控制装置由电机4带动转轴7按照活化炉8的实际需要物料量的多少来调整转速,料斗I内的物料通过每两个叶片12之间的装容量向出料筒3连续、均匀且定量输送。这 样所有被输送的颗粒状的炭化料或废吸附剂在转筒9内行走的路线都是从上到下的方向,叶片12与转筒9的运行距离也很短,因此这些颗粒状的物料不会像螺旋输送方式那样在机壳内运送的距离很长而导致一部分颗粒状物料被挤碎后进入活化炉8中容易氧化浪费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化炉供料控制装置,包括料斗、供料控制阀及出料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料控制阀由电机、转轴及转筒组成,所述转轴由主轴、从动轮及叶片组成,叶片呈方形且径向固定于主轴上;所述电机的主动轮通过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森陈安江高基
申请(专利权)人:淮北市森化碳吸附剂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