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开大学专利>正文

噻唑类化合物在淡水藻杀藻方面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79072 阅读:2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6 01: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噻唑类化合物在淡水藻杀藻方面的应用,具体为一类基于海洋化感物质Bacillamide类似物设计的噻唑类化合物在淡水藻杀藻方面的应用。该类化合物的结构通式为(I)。该类化合物具有优良的杀藻活性,与传统杀藻剂相比,具有高活性、低污染等方面的特点,合成方法简单,是一类很有价值的杀藻剂先导化合物。R1是H、苯甲酰基和取代的苯甲酰基、苯磺酰基和取代的苯磺酰基:R2为H、甲基、羟基、甲氧基、乙氧基、苄氧基、-C(CH3)3、-N(CH3)2、N(CH2CH3)2、卤素、氨基、氰基、硝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噻唑类化合物在淡水藻杀藻方面的应用,具体为一类基于海洋化感物质Bacillamide类似物设计的噻唑类化合物在淡水藻杀藻方面的应用。
技术介绍
Bacillamide类似物4早在1976年就从一种嗜热的放射菌(Thermoactinomycesstrain TM-64)中分离出来。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分离得到化合物的量较少,以及缺少相应的测试受体,它们的生物活性都没有得到研究。2003年,Bacillamide I从海洋细菌Bacillus sp. SY-I中分离出来,被证明对腰鞭毛虫(dinofIagellates)类海藻如赤潮生物Cochlodinium polykrikoides有杀灭效果。2007年,Socha小组的研究人员又从巴哈马群岛的超高盐度的微生物中分离出它们的同系物Bacillamide 2,Bacillamide 3。研究表明,Bacillamide 1,2,3以及类似物4对赤潮藻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于是我们对类似物4行改造得到了一类具有杀灭作用的噻唑类化合物权利要求1.一类噻唑类化合物,其结构特征在于它是具有结构通式(I)的化合物,或农业上可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龙观徐效华魏志刚刘奇声郭翠
申请(专利权)人:南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