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自动组装旋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677512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5 2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自动组装旋铆装置,包括主体部件输送装置、封装部件输送装置、组合机构、旋铆机以及控制器,所述组合机构包括由电机驱动的上件转盘,上件转盘的轴线横向布置,其圆周面上等分地设有若干主体部件放置槽,所述封装部件输送装置的输出端具有一封装部件出口,封装部件出口的上方设有可上下移动的压杆,主体部件输送装置的输出端连接一倾斜地设于上件转盘一侧的导向槽,导向槽中心线与上件转盘上部一侧的主体部件放置槽中心线重合,所述旋铆机倾斜地设于上件转盘与导向槽相对的另一侧。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对橡胶支撑部件的自动送料、上件、铆接;装置的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并且布局合理,占用场地空间少,生产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化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将主体部件和封装部件自动组装并旋铆成一体的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当需要将一个主体部件和封装部件组合在一起时,人们常常利用旋铆机将它们铆接在一起,例如,用于汽车上的橡胶支撑,其主体部件是个圆柱形的壳体,并在壳体外侧设有用于安装固定的凸缘,而封装部件则由一个圆柱体状的橡胶件以及圆盘形的封盖组成。为了增加旋铆机的功能,并提高其自动化程度和旋铆效率,人们专利技术了各种各样的自动旋铆机。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智能气动旋铆机”,申请公布日为2011年3月30日,申请公布号为CN 101992254A,该旋铆机带有人机界面显示触摸屏,并利用PLC控制模块对多项工作参数进行控制。然而,目前旋铆的工序总体仍然采用人工流水方式,当需要旋铆封装上述橡胶支撑时,先由操作人员将橡胶件放入壳体内,然后将封盖放在壳体上,并用压力装置将封盖压入壳体内,再移动到旋铆工位用旋铆机将封盖铆接固定,最后移动到检测包装工位检测并包装。整个组装过程自动化程度低,人员需求及工序周转较多,不利于过程质量控制。同时,为了避免在旋铆机转动还没停止时操作员的误操作,一般采用增加双手同时按下按钮开关启动、等转动惯性停止后上料及取出等安全措施,从而在增加安全性的同时会进一步降低生产效率,增加生产成本。目前有各种各样的用于自动组装零部件的自动化生产设备,例如,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自动组装机”,授权公告号CN 100372085C,授权公告日2008年2月27日,其可用以结合一具有第一结合部的第一装置、以及一具有第二结合部的第二装置,包括一工作台供置放第一装置及支撑第二装置于该第一装置上方;一介质供应装置供应一介质至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的界面;一下压装置,推压第二装置至第一装置,以使第二装置的第二结合部对应结合于第一装置的第一结合部。另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自动组装设备”,申请公布号CN 102161385 A,申请公布日为2011年8月24日,其包括一工作台,工作台上设置有组装台、第一震动盘、第二震动盘、第一推压杆、第二推压杆以及夹持杆,所述组装台具有组装轴线,所述第一震动盘和第二震动盘分别设有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用于放置和输送第一零件和第二零件,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出口端均位于组装轴线上,夹持杆位于组装台组装轴线的两侧用于夹持固定第一零件,第一推压杆和第二推压杆沿组装轴线相对设置用于将第一零件和第二零件沿所述组装轴线方向分别推压到组装台以完成组装。上述自动组装装置可将两个部件做简单的单工序结合,却并不适合对前述橡胶支撑一类构件进行的多工序的铆接组装。当然,也有一些用于多工位、多工序组装的自动组装设备,但各工位之间通常是平面移动,因而其占用空间大,且用于部件平移的机构一般需采用机械手一类复杂的机构和装置,因此其制造与维护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单工位自动组装设备不适合橡胶支撑的铆接组装的问题,提供一种多工位的自动组装旋铆装置,以实现自动送料、上件、铆接。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自动组装设备所存在的占用空间大、机构复杂、制造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简单易于制造的自动组装旋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自动组装旋铆装置,适用于将主体部件和封装部件进行旋铆封装,包括输送主体部件的主体部件输送装置、自动排序并输送封装部件的封装部件输送装置、将封装部件与主体部件进行组合的组合机构、旋铆机以及实现自动程序控制的控制器,所述组合机构包括由电机驱动可做步进式转动的上件转盘,上件转盘的轴线横向布置,其圆周面上等分地设有若干主体部件放置槽,所述封装部件输送装置的输出端具有一封装部件出口,该封装部件出口位于上件转盘的上方、且中心线与上件转盘上中间的主体部件放置槽中心线重合,封装部件出口的上方设有可上下移动的压杆,主体部件输送装置的输出端连接一倾斜地设于上件转盘一侧的导向槽,导向槽内侧面的形状与主体部件相吻合,且中心线与上件转盘上部一侧的主体部件放置槽中心线重合,所述旋铆机倾斜地设于上件转盘与导向槽相对的另一侧。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由自动排序机和传送带之类构成的主体部件输送装置、封装部件输送装置自动输送主体部件和封装部件,而组合机构则将各部件组合装配在一起,压杆用于将封装部件中的封盖压入主体部件内。特别地,本专利技术的组合机构主体部分是一个可旋转的上件转盘,上件转盘可由步进电机驱动,以精确控制其转动角度,在上件转盘的一侧是主体部件输送装置的输出端,另一侧为旋铆机,中间则是封装部件输送装置的输出端,主体部件(壳体)通过主体部件输送装置经导向槽进入上件转盘一侧的主体部件放置槽中,当上件转盘转过一个角度后,放置有主体部件的主体部件放置槽转到中心位置,此时位于其上方的封装部件输送装置输出端的封装部件出口打开,封装部件(橡胶件和封盖)靠重力下落到下方的主体部件上端面上以便与主体部件进行组合,压杆(可用气缸驱动)则将封装部件中的橡胶件和封盖压入到主体部件内。当上件转盘再次转过一个角度时,其另一侧倾斜设置的旋铆机即可对组合部件进行旋铆封装,而封装后的部件在上件转盘继续转动置位于上件转盘正下方时即可依靠重力自行落下。为了便于操作,封装后的部件可通过设置在上件转盘下方的传送带一类的传送装置输送到一个升降装置,同时在传送带上对部件进行自动喷码,并通过升降装置将部件输送到一个工作平台上,由操作人员进行检查和包装,而上述各装置的动作由控制器统一进行程序控制,从而实现整个过程的全自动运行。由于本专利技术的组合机构中的上件转盘采用的是回转运动,其中的主体部件上件、封装部件上件组合、铆接封装三个工位不是常见的平面移动,而是在圆柱面内移动,相应地,主体部件输出端、封装部件输出端以及旋铆机也由常见的平面线性排列改为圆柱面的环形放射状排列,因而有利于缩短各工位之间距离,使整个装置的结构变得更为紧凑。进一步地,与一般的平面线性移动机构相比,采用回转运动的上件转盘只需通过步进电机驱动,即可使三个工位实现同步移动,其整体结构显著简化,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作为优选,所述封装部件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自动排序机、第二自动排序机和L形导轨槽,所述L形导轨槽采用上下双层结构,由上层的主槽和下层的副槽构成,第一自动排序机的出口与主槽的直向段连接,第二自动排序机的出口与副槽的直向段连接,并且在主槽与副槽的直向段两侧分别设置摩擦传送皮带,所述封装部件出口设于L形导轨槽横向段的末端且贯通主、副槽,封装部件出口处设有自动开闭装置,在L形导轨槽横向段与封装部件出口相对的一侧设有推料机构。第一自动排序机用于对封装部件中的封盖进行自动排序,并将其输送到L形导轨上层的主槽直向段中,第二自动排序机则用于对封装部件中的橡胶件进行自动排序,并将其输送到L形导轨下层的副槽直向段中,封盖和橡胶件在主槽与副槽直向段两侧的摩擦传送皮带驱动下推进到直向段与横向段相连的末端,推料机构即可将封盖和橡胶件沿横向段推至封装部件出口,由控制器控制的自动开闭装置打开,上述封装部件即可自动下落与下面的主体部件组合。由于输送封装部件的L形导轨是采用双层结构,因此可大大地减小其占地空间,使结构变得更为紧凑。尤其是,双层结构的L形导轨使得相应的推料机构以及主槽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惠春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拓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