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料连续离心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677326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5 2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物料连续离心分离装置,包括静态分离盆体、动态分离盆体、动态密封装置,所述的动态分离盆体同轴设置于静态分离盆体中,二者开口端与动态密封装置密封配合,进料端与输料装置配合;所述的静态分离盆体后端底部设置出料管。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卧式结构,配合物料的分散装置,使物料充分分散后再进行离心分离,分离物料同步排出。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工作稳定可靠,尤其适合于稠浆物料在线连续离心分离。可以与真空装置配套,实现负压状态下分离干燥;分离干燥可以一次连续完成,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保存物料营养成分的生物活性,提高生物制品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分离干燥
,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紧凑,工作稳定可靠的,尤其适合于生物制品加工的物料连续离心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分离、干燥是化工
必要的生产工序,特别是现代生物产品的加工中,分离与干燥是不可或缺的工序。离心分离是常用分离技术之一,分离效果作用是单一的离心力,分离效率低,尤其对粘稠的稠浆物料,现有技术的离心分离设备是很难达到理想的分离效果的。通常的干燥方式大多都需要加热,过度加热对生物制品的有效成分是损害的,是不希望发生的。果蔬产品深加工中,比如加工果汁饮料需要分离和干燥,果汁浆料粘稠度比较高,脱水比较困难,离心分离后依然含水率较高,给后续干燥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常规干燥需要加热,造成营养成分的损失。而且不仅分离、干燥属于两个不连续的工序,而且分离与干燥各工序本身也不能连续完成,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为此,开发一种能够实现连续作业的物料连续离心分离装置,对生物制品的深加工是非常有利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工作稳定可靠的物料连续离心分离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静态分离盆体、动态分离盆体、动态密封装置,所述的动态分离盆体同轴设置于静态分离盆体中,二者开口端与动态密封装置密封配合,进料端与输料装置配合;所述的静态分离盆体后端底部设置出料管。本专利技术采用卧式结构,配合物料的分散装置,使物料充分分散后再进行离心分离。分离后的液态物料进入料液分离仓,并从静态分离盆体底部流出,固体物料通过重力平衡出料阀自动导出,实现了连续输料状态下的浆料动态分离,自动出料。本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工作稳定可靠,尤其适合于稠浆物料在线连续离心分离。可以与真空装置配套,实现负压状态下分离干燥;分离干燥可以一次连续完成,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保存物料营养成分的生物活性,提闻生物制品品质。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 图2为图I之右视 图中1-静态分离盆体,2-动态分离盆体,3-动态密封门,4-阻流板,5-导流通道,6-物料导流座,7-固定压环,8-动态密封环,9-静态密封环,10-重力平衡出料阀,11-基座,12-料液分离仓,13-滤网,14-观察窗,15-出料管,16-机械密封环,17-动态盆体底座,18-静态盆体底座,19-分散装置,20-门锁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均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I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静态分离盆体I、动态分离盆体2、动态密封装置,所述的动态分离盆体2同轴设置于静态分离盆体I中,二者开口端与动态密封装置密封配合,进料端与输料装置配合;所述的静态分离盆体I后端底部设置出料管15。作为优选实施方式 所述的动态密封装置包括动态密封门3、动态密封组件和静态密封组件,所述的动态密封组件为通过固定压环7固定于动态密封门3上的动态密封环8,动态密封环8对应于动态分离盆体2 ;所述的静态密封组件为设置于动态密封门3上的静态密封环9,静态密封环 9对应于静态分离盆体I。所述的动态密封环8为囊式密封环,囊腔的进口或出口连通工作介质的循环系统。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囊式结构的动态密封环8,这种密封环通常为耐热硅胶制成,截面呈“ Q ”形,通过固定压环7将“ Q ”的两个边固定在动态密封门3上,管腔设置工作介质的进口和出口。由于是动态密封,动态分离盆体2与膨胀后的动态密封环8处于高速旋转、摩擦状态,因此,导入的工作介质应该是可以导热的介质,而且应该是循环状态,这样就可以随时将摩擦热量带走。工作介质最常用的是水,根据不同领域的卫生要求和降温需要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囊腔的工作介质进口端连接循环泵,出口端设置流量阀,两端配合使动态密封环8的腔体受压膨胀,实现与动态分离盆体2的动态密封。只有动态分离盆体2与动态密封门3之间密封可靠,动态分离盆体2内腔和料液分离仓12才是独立空间,否则无法实现可靠的固液分离。而且动态密封后,保证负压工况更好,能够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动态密封环8 “ Q ”结构的弧顶为加厚结构,这样更耐磨。所述的静态密封环9为橡胶或硅胶。所述的动态密封门3上设置观察窗14,所述的观察窗14内设置照明灯。所述的动态密封门3的中心设置物料导流座6,物料导流座6上方设置阻流板4,阻流板4下方物料导流座6内设置纵向贯通且延伸入门壁内的干燥物料之导流通道5 ;所述的导流通道5的出口端设置重力平衡出料阀10,二者通过中心销轴转动配合。固液分离后,液体部分进入料液分离仓12,固体部分堆积在动态分离盆体2内的滤网13上,且逐步增高;随着动态分离盆体2的转动,当固体部分堆积达到阻流板4的高度后,被刮擦落入物料导流座6内的导流通道5,在重力平衡出料阀10处形成堆积,当堆积量超过重力平衡出料阀10平衡限度后发生翻转,固形部分排出,之后重力平衡出料阀10自动复位。该设置可以使固体部分和液体部分同步排出离心分离设备,实现连续作业。所述的阻流板4向动态分离盆体2旋转方向倾斜(Tl0°。所述的物料导流座6外部呈塔锥形,其锥顶角为12(T150°。所述的动态分离盆体2内的动态盆体底座17上扣接分散装置19,所述的分散装置19的外罩上设置导流孔。设置分散装置是为了使物料进入动态分离盆体2时被打散,尤其是对于粘稠物料,打散操作对于后续的离心分离影响很大。所述的动态分离盆体2包括盆体和设置于盆体内的滤网13。该设置使动态分离盆体2可更换滤网13,提高了本专利技术的实用性,即可以根据需要更换不同孔径的滤网13。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正面结构,其动态密封门3为侧开式铰链结构,一侧设置门锁机构20,所述的门锁机构20为销轴锁卡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与工作过程 本专利技术采用卧式结构,配合物料的分散装置19,使物料充分分散后再进行离心分离。分离后的液态物料进入料液分离仓12,并从静态分离盆体2底部流出,固体物料通过重力平衡出料阀10自动导出,实现了连续输料状态下的浆料动态分离,自动出料。使用本专利技术时,先关闭动态密封门3,通过门锁机构20锁紧;静态密封环9在动态密封门3的压力作用下压紧,实现静态密封。上一级物料输送电机启动5秒后启动动态密封环8的工作介质循环泵,把工作介质导入囊式密封环内,囊式密封环膨胀,实现动态密封环8与动态分离盆体2动态密封,这样动态分离盆体2和料液分离仓12成为独立的环境。这时物料进入动态分离盆体2内,在经过分散装置19时被分散,分散后的物料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部分经滤网13快速进入料液分离仓12,由出料管15导出;固体部分堆积在动态分离盆体2内壁上并随之旋转,当固体部分堆积到阻流板4的高度时,被刮擦落入导流通道5,在重力平衡出料阀10处堆积,当堆积达到一定量后重力平衡出料阀10发生翻转,固体 部分被导出,之后重力平衡出料阀10复位。按上述工作过程操作,物料被高效分离,固体和液体部分同步排出。权利要求1.一种物料连续离心分离装置,其特征是包括静态分离盆体(I)、动态分离盆体(2)、动态密封装置,所述的动态分离盆体(2)同轴设置于静态分离盆体(I)中,二者开口端与动态密封装置密封配合,进料端与输料装置配合;所述的静态分离盆体(I)后端底部设置出料管(15)。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物料连续离心分离装置,其特征是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开国张跃进杨文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广泰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