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将微生物和酶制剂混合发酵食用菌渣成为饲料技术。
技术介绍
食用菌渣是指栽培各种食用菌类以后剩下的废料。食用菌能在富含纤维素的物质上生长繁殖,是因为食用菌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大量分解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复合酶,降解木质素的过氧化酶和漆酶,把农作物秸杆等附产物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分解成葡萄糖、醌类化合物等成分供给食用菌和菌丝体生长繁殖。而采摘食用菌后的培养基,即食用菌渣。食用菌渣通过食用菌菌体的生物固氮作用、酶解作用等一系列生物转化过程,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均比不经过食用菌发酵前明显提高,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抗营养因子均已被不同程度的降解,同时还产生了多种糖类、有机酸类和生物活性物质。实践表明每100千克培养料,收获100千克鲜菇后,还可以得到60千克废料。这些废料均含有大量菌丝体、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物质,被称为“菌糠蛋白”。但由于食用菌渣是在多种富含纤维素的物质如谷壳、稻草、木屑等生长出来,虽然长出的菌株含有大量的“菌糠蛋白”,但其不能直接作为饲料添加到动物饲粮中,因为原始的食用菌渣的粗纤维还是很高,高出普通动物消化吸收的标准,并且气味和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俸祥仁,蒋爱国,陈诏,
申请(专利权)人:俸祥仁,蒋爱国,陈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