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设备的系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619101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28 2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船舶设备的系缆装置,包括第一系缆柱、第二系缆柱和钢索,在第一缆柱内设有马达、马达驱动和驱动轴,马达驱动位于马达的下端,驱动轴穿过马达驱动与马达,在第一系缆柱和第二系缆柱上都套有浮筒,两个浮筒之间通过钢索相连接,在每个浮筒上都设有多个可旋转缆桩,驱动轴的下端与浮筒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一种结构简单、建造方便,实现了船舶的自动系缆,能够使大、小吨位船只安全停靠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船用设备的系缆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港口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潮水落差较大、急流的港口,需要建造浮码头和引桥等设备,不仅建筑难度大,而且需要大量的资金,且在系缆时需要工作人员人力缠绕,费时费カ;且而固定码头只方便大吨位船舶的停靠,潮位较低的情况下小吨位的船只停靠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提供ー种结构简单、建造方便,能够使大、小吨位船只安全停靠的船用设备的系缆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ー种船舶设备的系缆装置,包括第一系缆柱、第二系缆柱和钢索,在第一缆柱内设有马达、马达驱动和驱动轴,马达驱动位于马达的下端,驱动轴穿过马达驱动与马达,在第一系缆柱和第二系缆柱上都套有浮筒,两个浮筒之间通过钢索相连接,在每个浮筒上都设有多个可旋转缆桩,驱动轴的下端与浮筒相连接。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为结构简单,建造方便,自动系缆,安全方便, 提高了码头利用率。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中标号1_第一系缆柱、2-第二系缆柱、3_钢索、4_马达、5_马达驱动、6_驱动轴、 7-浮筒、8-可旋转缆桩。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ー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如图I示出了本专利技术ー种船舶设备的系缆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包括第一系缆柱I、第二系缆柱2和钢索3,在第一缆柱I内设有马达4、马达驱动5和驱动轴6,马达驱动5 位于马达4的下端,驱动轴6穿过马达驱动5与马达4,在第一系缆柱I和第二系缆柱2上都套有浮筒7,两个浮筒7之间通过钢索3相连接,在每个浮筒7上都设有多个可旋转缆桩 8,驱动轴6的下端与浮筒7相连接,马达驱动5带动马达4,马达4带动驱动轴6,驱动轴6 带动浮筒7,两个浮筒7通过钢索3连锁,共同承受外来拉カ,浮筒7上的可旋转缆桩8能够随着浮筒7上下浮动方便船员系缆。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建造方便,不需要人工自行缠绕系缆,实现了自动系缆,能够使大、小吨位船只安全停靠的船用设备的系缆装置,解决了固定码头因潮水落差大系缆困难的问题。权利要求1. 一种船舶设备的系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系缆柱(I)、第二系缆柱(2)和钢索(3),在所述第一缆柱(I)内设有马达(4)、马达驱动(5)和驱动轴(6),所述马达驱动(5) 位于所述马达(4)的下端,所述驱动轴(6)穿过马达驱动(5)与马达(4),在所述第一系缆柱(I)和第二系缆柱(2)上都套有浮筒(7),两个所述浮筒(7)之间通过钢索(3)相连接,在每个所述浮筒(7)上都设有多个可旋转缆桩(8),所述驱动轴(6)的下端与浮筒(7)相连接。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船舶设备的系缆装置,包括第一系缆柱、第二系缆柱和钢索,在第一缆柱内设有马达、马达驱动和驱动轴,马达驱动位于马达的下端,驱动轴穿过马达驱动与马达,在第一系缆柱和第二系缆柱上都套有浮筒,两个浮筒之间通过钢索相连接,在每个浮筒上都设有多个可旋转缆桩,驱动轴的下端与浮筒相连接。本专利技术具有一种结构简单、建造方便,实现了船舶的自动系缆,能够使大、小吨位船只安全停靠的优点。文档编号B63B21/06GK102602505SQ201210097218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5日专利技术者肖先刚 申请人:南通贝斯特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先刚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贝斯特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