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细胞体外培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性粒细胞体外保存方法及培养基。
技术介绍
中性粒细胞占血液白细胞总数的60-70%,是白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中性粒细胞胞浆中含有初级和次级两种颗粒,初级颗粒较大,即溶酶体颗粒,内含髓过氧化物酶、酸性磷酸酶和溶菌酶;次级(特殊)颗粒较小,内含碱性磷酸酶、溶菌酶、防御素和杀菌渗透增强蛋白等。中性粒细胞具有很强的趋化作用和吞噬功能,当病原体在局部引发感染时,它们可迅速穿越血管内皮细胞进入感染部位,对侵入的病原体发挥吞噬杀伤和清除作用。也可通过调理作用促进和增强其吞噬杀菌作用。中性粒细胞是急性炎症反应中的主要效应细胞,从骨髓中释放出来的中性粒细胞在众多趋化因子的作用下聚集于炎症部位。中性粒细胞在组织损伤部位的聚集是机体自我保护、自我修复的生理性反应之一。中性粒细胞来源于骨髓,产生速率高,每分钟约为I X IO7个,但存活期短,用现有的体外保方法,只能保存约为1-2天。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性粒细胞体外保存方法及培养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中性粒细胞体外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祥,沈政,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美康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