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压成型门边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81934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9 1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挤压成型门边模,属于折弯机模具领域。它包括上模、上模座、下模和下模座,它还包括六个矩形固定块、三个斜角固定块、下模安装块、U形卡槽;所述的六个矩形固定块包括第一矩形固定块、第二矩形固定块、第三矩形固定块、第四矩形固定块、第五矩形固定块和第六矩形固定块;所述的三个斜角固定块包括第一斜角固定块、第二斜角固定块和第三斜角固定块。下模在折弯过程中是通过挤压、推升工件伸入下模上方的部分,对于伸出门边模的工件部分由于上模和第五矩形固定块的夹持作用而无法大幅度动作,大大降低了折弯过程给工人造成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折弯机模具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挤压成型门边模
技术介绍
对于普通折弯模而言,随着上模压入下模凹槽,工件以折线为中界线,工件内、外两侧均会逐渐翘起,此时工件重量集中在折线外侧,使工件两边在重力作用下产生一定的变形,从而影响工件表面的平整度,同时,在加工作业车间,由于折弯机床周边多为操作工工作区域,传统折弯模具的折弯过程会使得被折弯件在机床模具外侧大幅度动作而给操作工的安全带来隐患。对比文件申请号200810300927. I,申请日2008-04_09,公开了一种折弯模具,它包括可固定连接刀头的上模座,与所述上模座相对设置的下模本体,退料块,折弯块及组合垫片。所述退料块与所述刀头相对设于所述下模本体上,并可相对所述下模本体弹性移动;所述折弯块包括一第一侧面和一第二侧面,其中,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退料块相邻接,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下模本体螺纹连接;所述组合垫片设于所述退料块之第二侧面与所述下模本体之间,用于调节所述折弯块与退料块之间的间隙。通过调整组合垫片的厚度来改变本专利技术之折弯模具之合模间隙,调整所述合模间隙时,无需将模具从机床上拆下,可直接在机床上完成;调整合模间隙后,所述折弯模具也无需重新校模。该模具可以实现将模具部分固定,然后进行折弯,其不足在于,使用该折弯模具,工件在折弯过程中,除了部分折弯工件伸入模具下方受力外,工件大面积从折弯模具上伸出悬于半空中,且随着折弯过程的进行,伸出的工件部分随折弯模具一起动作,对操作工来说,仍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折弯机的模具在折弯的过程中存在的工件易变形及折弯过程中工件不折弯部分随折弯模具动作给工人安全带来隐患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挤压成型门边模。技术方案专利技术原理不同于传统的折弯模具在折弯工件过程中直接通过上模的上下移动冲击待加工工件从而完成折弯过程的作业方式,本专利技术的门边模将工件的较长边由上模压住进行水平定位,然后,通过第一斜角固定块、第二斜角固定块的向下移动推动下模水平侧移,下模对工件较短折边完成(内侧)折弯。由于下模只对工件较短折边(内侧)折弯,使工件(相对于折弯机床)的其他部分始终处于水平状态,减少了操作难度,并保证了工件表面的平整度。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的挤压成型门边模,它包括上模、上模座、下模和下模座,它还包括六个矩形固定块、三个斜角固定块、下模安装块、U形卡槽。所述的六个矩形固定块包括第一矩形固定块、第二矩形固定块、第三矩形固定块、 第四矩形固定块、第五矩形固定块和第六矩形固定块。所述的三个斜角固定块包括第一斜角固定块、第二斜角固定块和第三斜角固定块。所述上模座通过螺钉固定在车床上,所述上模的顶部设置有上模凸台,上模通过所述上模凸台嵌入上模座下底面,经第一矩形固定块压合扣紧而固定在上模座的下方,所述第一矩形固定块通过螺钉嵌入式固定在上模座侧壁上。所述第一斜角固定块通过螺钉固定在上模座下底面的左部,所述第一斜角固定块的整体形状呈“ Γ_”型;所述的第一斜角固定块“Γ ’型的竖直部的内侧面上设置有阶梯状台阶。所述第二斜角固定块呈矩形,所述第二斜角固定块的右下角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二斜角固定块、第二矩形固定块依次嵌入并贴紧第一斜角固定块的阶梯状台阶的侧壁上并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一斜角固定块上。所述的下模座上表面开设有阶梯状凹槽,所述阶梯状凹槽的凹槽内部从左至右依次包括第一凸台、第二凸台、第三凹槽、第四凸台和第五凹槽,所述第五凹槽的槽底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完全相同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侧壁上设置有倒“Τ”型台阶;所述第五凹槽的底面中心处还开设有弹簧凹槽;所述的第一凸台处设置有第三矩形固定块,所述第三矩形固定块的左侧面和底面紧贴第一凸台,第三矩形固定块的右侧面紧贴第一斜角固定块的“Γ”型竖直部的外表面。所述第三凹槽内嵌入下模安装块,所述下模安装块的整体形状呈矩形,所述下模安装块的左侧面、右侧面和上表面上分别设置有“L”型开口槽。所述下模安装块左侧面上“L”型开口槽的水平部的上表面与第二凸台顶部齐平, 所述第四矩形固定块嵌入在所述下模安装块的左侧面“L”型开口槽与第二凸台形成的空间的底部;所述下模安装块的右侧面上“L”型开口槽的水平部的上表面与第四凸台的顶部齐平。所述U形卡槽设置在下模安装块的右侧面上“L”型开口槽的上表面与第四凸台顶部,U形卡槽通过螺钉固定在第四凸台上;该U形卡槽的U形口方向向右,U形卡槽的U字形底部开设有通孔,定位螺钉依次穿过该通孔、下模安装块右侧壁上的凹槽及该凹槽内的第一弹簧,旋入此凹槽底部的螺纹深孔,所述第一弹簧的右端面抵住U形卡槽的左端面。所述下模安装块的上表面“L”型开口的水平部与U形卡槽的上表面上齐平,所述下模安装块的上表面“L”型开口的水平部与U形卡槽的上表面嵌入设置有下模,下模通过螺钉与下模安装块固连,所述下模的左侧面上设置有“L”型开口槽。所述第三斜角固定块呈矩形,通过螺钉固定在下模的左侧面上“L”型开口槽处; 第三斜角固定块的左上角处设有与第一斜面相对应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与第一斜面的倾斜角度和方向相同,所述下模的上表面开有凹槽,该凹槽的右槽口端为光滑圆弧状凸耳,该凸耳在水平方向上向右突出。所述第六矩形固定块的外廓形状与第五凹槽的凹槽形状相配合,所述第六矩形固定块的底面上与第一通孔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第一螺纹孔,调节螺栓从下模座底面插入第一通孔并旋入所述的第一螺纹孔,则第六矩形固定块可在第五凹槽内做上下方向的移动,调节螺栓起导柱作用,随着第六矩形固定块在第五凹槽内做上下移动,调节螺栓在第一通孔内做相应的上下位移。所述第六矩形固定块的下表面上对应于弹簧凹槽的位置处还开设有第二通孔,弹簧凹槽内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伸入第二通孔并顶住第五矩形固定块的底部。所述第五矩形固定块通过螺钉固定在第六矩形固定块的上表面,位于上模的正下方。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斜面的倾斜角度为30° ±5°。进一步地,所述的呈“Γ ”型的第一斜角固定块“Γ ’型的水平部右端面的右下角处设置有斜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第一螺纹孔、调节螺栓的数量均为两个或四个。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不同于传统的工件折弯过程中直接通过上模向下移动冲击待加工件从而完成工件折弯过程的作业方式,本专利技术的门边模将工件的较长边由上模压住进行水平定位,然后,通过第一斜角固定块、第二斜角固定块向下移动推动下模水平侧移,完成下模对工件较短折边完成(内侧)折弯,提高了折弯精度;(2)本专利技术的门边模,由于下模只对工件较短折边(内侧)折弯,使工件的其他部分相对于折弯机床始终处于水平状态,减少了操作难度,并保证了工件表面的平整度;(3)本专利技术的门边模,下模在折弯过程中是通过挤压、推升工件伸入下模上方的部分, 对于伸出门边模的工件部分由于上模和第五矩形固定块的夹持作用而无法大幅度动作,大大降低了折弯过程给工人造成的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挤压成型门边模的下模安装块的结构示意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挤压成型门边模的下模座结构示意图5为第五矩形固定块与第六矩形固定块的装配关系结构示意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挤压成型门边模的加工工件过程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迎年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力源数控刃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